文学评论与研究
-
为你的生活写作[美]劳伦斯·布洛克20世纪80年代,劳伦斯·布洛克曾举办过风靡一时的“为你的生活写作”培训班。参加过这个培训班的学员说:“就像鸟儿从自身翅膀上发现羽毛,我重新开始像艺术家一样审视,像作家一样思考……”这本书,就是这个培训班的纸上版本。本书采用了前所未见的训练方法,从“心”出发,提供实用的写作心理指导。通过几项具有实操性的心理训练来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让你能有足够的勇气应对写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与负面情绪,让写作者不再自卑,不再拖延,找到打开想象力和灵感的门径。此外,书中一些训练,则为寻找写作素材、人物塑造等具体写作问题提供了新颖的练习指导,帮助你升级写作思维,找到前所未见的写作通道。此外,《为你的生活写作》展示了硬汉侦探小说大师的幽默感,轻松活泼。你也可以把本书当作布洛克亲自给你举办的一日小说培训班,在家就能跟着指导做训练,不断提升写作“气场”。
-
舶来的乡愁冯波剖析经典域外乡愁小说,重构现代乡土文学跨文化研究体系本书以1930年代前后域外乡愁小说的译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个案解读,力图在文学内部的情感动力与外在权力机制的复杂互动关系中,揭示中国文学现代乡土意念发生及其嬗递的复杂情状。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置于人的现代化视域内予以审视,将域外情感资源及其价值理念的本地化落实在乡土中国“身家性命”的“感觉结构”内;二、将研究视角置于中外跨文化场域内,来探究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意念的发生、流变情状。
-
诗书里的成长龙剑宇本书语言生动并富有意蕴,引用史料翔实,结合时代背景向读者讲述了毛泽东如何通过学习和自觉修为,从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历;对毛泽东的早期作品进行了品读,分析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对毛泽东的启蒙作用。
-
多维的回响张清华等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东西及其作品的评论集,收录了李敬泽、南帆、陈晓明、张清华、余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批评,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进入东西的文本世界,或从语言特色,或从人物塑造,或从精神分析,或从审美特质,等等,多维度、深层次地对东西作品进行了游刃有余的分析。每一篇文章都富于深刻的见解和精妙的评论,为读者拨开了语境的迷雾,带领读者深入进东西的文本世界。
-
现代与传统贺仲明暂缺简介...
-
孔庆东解读鲁迅小说套装孔庆东“孔庆东解读鲁迅小说”系列以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多年来讲授“鲁迅小说研究”的课堂记录为底本,将场场爆满的孔庆东北大课堂向大众敞开。作者对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所有作品逐段细读,读者评论“逐句逐字细读的‘笨’方法,不玩玄虚的理论预设,直面文本,但又不是简单的审美化阅读,而是透过文本看到鲁迅这个人。” 虽为解读,作者也从鲁迅文字出发,评身边事、当时事,或带我们了解语言使用的流变、地方风俗、社会状况,兴味盎然,无所不包。丛书 一本《散论》则别具一格地讲述了鲁迅生平、个性,小说的元文学意义、意象、语言特色等,通过几堂课,把鲁迅讲透,把鲁迅小说贯通。
-
托马斯·曼《魔山》的空间美学研究黄兰花托马斯·曼是德国著名作家,《魔山》是他的代表作,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的成长小说之一,被辛克莱·刘易斯评为“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它一反传统以主人公线性时间发展的成长模式,在高山疗养院独特的空间体验中开启主人公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成长之路。根植于当时的思想语境,托马斯·曼以独特的空间敏感性、独到的观察视角和独具一格的文学创作,在《魔山》中呈现大量风格迥异的空间形态,其中包含着个体在空间中细微而多样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认知,由此形成了托马斯·曼既关注个体存在与精神状况,又充满审美和文化批判的现代空间美学。
-
剑桥的星空王安忆本书收入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四篇长文,包括《剑桥的星空》《命运与无命运》《温柔的资本》《音乐生活》,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读书随笔。作者将阅读、思考、见闻、音乐、游记等经验糅合在一起,自由徜徉于文学艺术的王国,比照中外文化的关联和差异。从亨利·詹姆斯、艾丽丝·门罗、塞巴尔德、凯尔泰斯·伊姆雷、科尔姆·托宾、德莱塞、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到《红楼梦》《聊斋志异》《倾城之恋》,作者旁征博引,打破作品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把握其中的暗流和脉络,透过文字和生活的表面,呈现出独特的个人经验,并触及更为深邃的存在。
-
汉魏六朝河陇文学系年丁宏武本书对汉高祖元年(前206)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之间的河陇作家作品进行全面考察和系统梳理,形成一部以年为纲、以人为目,前后近八百年的河陇地域文学编年史。正文分上、中、下三卷,主要编录对河陇作家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事件、学术思潮、文学活动,以及河陇作家的行迹和相关作品系年。本书立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需要,力求客观呈现汉魏六朝河陇地域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和多元色彩,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古代西部文学研究的领域和空间。
-
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清】曹雪芹 著,脂砚斋 评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又分为脂批抄本系统与刻印本系统,其中脂批抄本系统因其更接近作品原貌,更受人重视。《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正文与脂砚斋批语(含其他评语),以清乾隆甲戌(1754 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为底本;缺失各回,用清乾隆庚辰秋月(1760 年)脂砚斋评本补齐。其中,原书所缺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全文,以及第六十八回的一段文字,另以清蒙古王府本文字补入。《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红楼梦》原稿面貌,并对80回后情节有所提示,是学习研究《红楼梦》的良好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