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民办高教发展研究黄崴2014年以来,广东培正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开始编辑民办高教发展研究专题系列论文集,以该连续出版的系列论文集为平台,汇集研究力量,探索办学路径,寻找具体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本论文集设置了党建思政、高校管理、教学探索、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等栏目,共收录30余篇学术论文,意在对民办高校的创新发展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索研究,以期助力民办高教的深入发展。
-
高校美育发展改革与实践研究李忠昌,鲁小艳高校美育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助力经济转型、丰富精神生活等多重使命和功能。本书以高校美育发展改革与实践研究为主线,首先对中国传统美育以及高校美育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介绍了高校美育课程的建设,高校美育与创造力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美育实施策略以及高校大学生美育教学实践,以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提供一定的参考。
-
智能生产车间协同调度董海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化制造概论、车间调度集成优化相关理论、双资源约束下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优化问题建模、多目标启发式算法求解、滤波波束搜索算法设计、多目标置换智能车间调度、云制造模式下智能车间调度模型、面向云制造的跨企业智能车间协同制造调度。本书可供从事网络化制造及生产运营管理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和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师生学习与参考。
-
管中窥豹林心颖该书系“北大研究”重大课题的成果之一。该书梳理了科研助理制度在中国高校发展的历程,以某研究型高校理工科教师为样本,评估了科研助理是否影响高校教师的科研生产力,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并进一步深入探讨影响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该书对指导高校教师统筹科研经费使用,组建高效的科研团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 政策制定者和高校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和资源分配提供了政策依据。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案例评析盛正民 主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上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们针对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学习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但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如何通过改造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哪些策略或手段能有效提升核心素养等问题并没有多少经验。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实践研究》和《基于学情分析下的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设计及实施研究》两大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拥有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已经成为传统教学上的行家里手。我们试图通过案例的方式,结合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以核心素养的视角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进行评析,并提出改造建议,以期帮助一线初中物理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
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田贤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万物互联、智能制造、量子计算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到来,如何通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来回应科技发展诉求、创新变革成为 外不同类型高校共同面临的迫切任务和挑战。基于此,该书呈现出以下特点:以学理阐释彰显研究深度:构建基于知识演化、市场调节与行政管理的三维分析框架,结合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的独特办学定位和使命,系统阐释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的内在逻辑与机理。以实践关怀体现研究温度:从学科专业的种类结构、层次结构和规模结构的突出问题出发,回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困境,提出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的实践改革路径。以政策前瞻 研究高度:以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政策诉求,助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高质量落地。
-
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的动力机制与制度路径罗红艳等本书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离岗创业政策在应用型高校的执行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研与分析,以动力机制分析模型与框架为依据进行问卷编制,通过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进行归因分析,探究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的深层根源,探索激发教师离岗创业的动力机制,通过内外联动动力激发,解决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本书考察了美国、英国创业型大学和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学者企业家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服务组织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在制度设计上的价值选择、改革思路以及具体路径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专集徐卫民,王永飞分为考古专题、文化遗址保护专题、秦汉社会研究专题,是秦汉研究 成果的展示。其中,秦长城专题研究、雍城血池遗址专题研究、秦都栎阳遗址专题研究紧扣热点研究领域,另外以岳麓秦简、里耶秦简、清华简等为材料依托,对传世文献及秦的历史及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考证及阐释。本书以现阶段主要考古成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史料与出土遗址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遗迹及器物图片的同时,具体展现现阶段对秦史与秦文化在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 研究成果。
-
视野、限度与途径李直飞《小说月报》是中国近现代文学 的知名期刊,创刊于1910年7月,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 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存续的20余年间所传播的文学作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本书在梳理《小说月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小说月报》研究中存在的断裂性和含混性的缺陷,从现代文学机制的视野出发,对其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法律、传媒和教育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探讨了从这些社会机制介入《小说月报》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并以具体的案例来探索研究的可行性。从这一视野出发,作者对《小说月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为《小说月报》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户。
-
乌兰察布岩画研究张晓霞本书以乌兰察布岩画为研究对象,从其分布的广泛性、年代的大跨度这两个基本特征出发,按照空间和时间两大维度来分析乌兰察布岩画的图像类型与造型特征,从而探索这些图像表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源流问题。全书以乌兰察布岩画的“游牧性质”为基点,立足欧亚草原这一区域背景,探索该地区游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问题。作品观点大多建立在田野考察获取的图像与数据之上,并使用了图像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具备鲜明的研究特征和独特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