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文学欣赏孟令文,王春芝,黄春芳,李春辉《文学欣赏》是在广泛搜集高校课程教学意见,对各地教学改革经验加以借鉴、吸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五章,涉及的主要文学类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概述(主要介绍该文学形式的发展概况、艺术特点及欣赏方法),原文、注释,作品赏析,知识扩展(主要列举一些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的基本的文学史常识)。《文学欣赏》既可以作为本科、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或文学欣赏课程的通用教材,也可以作为学生及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的日常读物,还可以供中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
汉语言文学理论与实践多维透视探索杨卉,武珺本书共有八章内容。第一章作为全书开篇,首先介绍了现代汉语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理论的文字基础,即词和语素、词义研究及发展演变、词义的选用原则及意义选样。第三章结合本书主题,探讨了文学与语言、审美、文化、抒情等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第四章至第七章是本书的重点,主要研究了汉语言文学中的诗词、散文、戏剧、小说。第八章为本书的 一章,从鉴赏、风格、欣赏、批评、表现、创作等维度探讨了汉语言文学理论。
-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张光芒《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8卷2)》按照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全书大致可分“作家作品新探”“文学史透视”“本土与世界”“文学苏军新视野”等板块。这些文章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参考性、文献性。本书收录《45度的光:舒辉波儿童文学论》《构筑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戏剧理论体系——评胡星亮四卷本学术文集》等文章。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化融合与流变研究李翠花,邵柏圣本书属于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著作,由现代文学的萌芽、新思潮的流变、各文学社团的崛起、都市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干预、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的转变、农村题材文学、80—90年代文学思潮,乃至新世纪文学新形态等部分构成,全书主要展现1919年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文学三十年,以及1949年至今为止的当代文学中,不同时期的文化融合对文学流变的影响,以及研究文化融合与文学流变间的关系,对从事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
花袭人评赞郭帅《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很是经典,作为《红楼梦》中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花袭人直较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脂批”下的袭人形象、文献中对袭人的研究入手,重点探讨了袭人的多重形象、形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多年来被误解的原因,重新对袭人的“花解语”“陋”与“贤”等进行剖析,并与晴雯和平儿进行对比,解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花袭人形象。同时,预测了花袭人的结局以及解读花袭人对研究《红楼梦》的意义,对红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明代小说中的词作研究龚霞本书以明代小说中词作的文本辑录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对小说中的词作予以全面考察。具体包括小说中词作的数量统计、定性分析、功能考察、文本界定及体式研究。本书有以下几个独 值。第一,本文通过辑录与界定小说中词作的文本,对将来重辑全明词提供基础文献。第二,以明代小说创作与发展为视野,考察词体在叙事文学中的功能与意义,以及用词现象与叙事体系、叙事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三、以词史流变与明词创作为视野,考察小说中词作的文本风格与价值,以及与明代词学、词风之间的关系。
-
变动时代的理学与诗学王峰暂缺简介...
-
中国曲学研究中国曲学研究编辑委员会《中国曲学研究》是由河北大学和北方昆曲剧院合办,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学术辑刊,刘崇德教授主编,目前已经出版6辑。本书为第七辑,主要栏目有:词曲音乐研究,词学研究,戏曲研究,曲谱研究,近现代、当代曲家研究,词曲文献,名家说词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中国曲学的学科建设和创作方法,充分利用曲学这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积极的作用。
-
清代词韵专书编韵理据研究杜玄图清代词韵学是清代词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探究词体用韵法则为主要内容。清人论词以古词为宗,论及韵法亦以旧词用韵为据,但清代词韵学成果并不是对旧词用韵的再现,而是以清代词体学的系统架构为旨归,以当时的韵学为津筏,有规范韵法之意,具有建构性。本书以清代词韵专书为研究对象,以韵学为切入点,以词体学为研究落脚点,共时和历时视角相结合,考察清代诸家词韵专书的编韵理据,并探讨清代词韵学的演进理路。
-
唐以后连珠体研究杨帅“连珠体”作为文体界的一株奇葩,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中的活化石,贯穿我国古代文学史、汉语史、思想史的发展。以往学界对连珠体的整理与研究多集中在唐以前的四百二十一首作品,其实唐以后连珠体的创作,无论是项目还是作者都 为可观,值得深入研究。本书从四部群书中收集到连珠体文献三千余首,基本上能够反映历代传世连珠体文献的全貌。用文献学方法,对收集到的连珠体文献进行校勘,使得资料不仅丰富,而且信实可用。同时也 对唐以后连珠体文献进行说解与分析,有助于学界对连珠体文献的进一步理解与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