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自驱型学习力 名校学子成长手记黄兆旦 著本书从十六位具有代表性的名校学子以及部分家长、校长的视角,探讨了不同家庭和教育背景的学生如何拥有强大的学习力,每一篇手记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成长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通过分享名校学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教育、亲子关系、学习动力、兴趣爱好、待人处世等方面的经验,讨论广义上的“学习力”——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帮助广大家长读者和学生读者理解自驱型学习力的培养过程。希望这些思考和故事激励、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
寸草春晖蒙曼 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家教故事、家教格言和家教典籍专著。 梳理、传承这些流传千年的家庭家教家风文化,使之发扬光大,是发扬广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导向,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家”建设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习先贤留下来的家风、家教、家训理念方法,汲取其有益营养而仿效之,无疑是推动家庭教育的一大捷径,是新时代家庭建设不可或缺的养分。 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妇女出版社拟共同策划推出的“名家谈中华家文化”书系(暂定名),致力于向广大家庭普及中华优秀家庭文化的核心理念。此书是本书系的开篇之作。 本书的亮点是蒙曼教授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经典中的治家、教子智慧的解读,让广大家长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家教智慧、家教方法及治家理念。
-
10后孩子的养育法则[美] 约翰·达菲博士(Dr.John Duffy) 著,张宇 译你是否发现,自己看不懂10后?他们貌似不同于任何一代人:见识广、有主见、懂世故、正义感爆棚;但同时,手机电脑不离手、网络媒体玩儿得倍儿遛。 10后是无可厚非的网络原住民。然而过早、过多接触数字媒介,给他们带来便捷和更广阔视野的同时,网络欺凌、自我认知混乱、学业压力剧增、抑郁焦虑情绪激增等新的问题也蜂拥而至。 约翰·达菲博士基于其25年亲子关系研究、10000+真实案例分析,在《10后孩子的养育法则》中详细解读电脑、手机、游戏、社交媒体将如何改变孩子的大脑、行为和进化;深度剖析10后面临的巨变与挑战,并给出了12条智慧养育法则。约翰·达菲博士呼吁父母提早关注并修正自己的养育方式,尽早跟上10后孩子的步伐。
-
不被理解的少年陈瑜在这个社会就各种教育问题展开热议时,我们很少听到教育对象的声音。 中国教育走到今天是什么一个状况?在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成长诉求是什么?这两者之间匹配吗?孩子们的思考和感受,理当被听见、被尊重。 去年出版的《少年发声》一书(豆瓣评分9.4,印刷量15000册),收录了作者陈瑜与16位少年的真实访谈,力图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孩子的心声被听见、看见。 本书是《少年发声》系列的第二本,这次的访谈对象有些特殊,他们全都是被贴上各类心理问题标签的孩子,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厌食症和其他感统失调问题,涵盖了目前中国青少年最为普遍的各类心理疾病。 写作结构计划先以这些孩子的故事为开篇,然后是作者与孩子的真实对话,在每篇访谈后,会邀请著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专家老师、儿童精神科医师等针对孩子的情况,给到专业的分析和建议。通过本书可以让更多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当今中国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形成原因、孩子们的内在感受和真实需求,从而引发社会的关注,形成合力帮助孩子。
-
家有多动症孩子惠之 著《家有多动症孩子:父母教练手册》内容科学专业、简明易懂、易于操作,包含丰富的案例和实操技术,非常适合多动症孩子的家长、教师,以及与多动症孩子相关的人士阅读。 《家有多动症孩子:父母教练手册》分为三个部分: 一、认知篇。该部分介绍了父母需要了解的关于多动症的基本知识。包含常见的认知误区、多动症的本质与成因、多动症与共症、多动症人群面临的挑战等。帮助父母澄清对多动症的误解,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治疗篇。该部分介绍了多动症的常见治疗手段。包含常见的治疗误区、孩子确诊多动症后该如何做,并且从家庭、学校和专业支持系统三大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覆盖孩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教练篇。该部分介绍了实用的父母教练技巧。包含常见的训练误区、父母如何运用多动症的教练模式来训练孩子,以及最关键的实用技术——养育多动症孩子的A—F阶梯原则,指导父母一步一步地成为孩子的教练,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该部分的每一章节都配备了训练要点和实操工具,便于读者上手操作。 因为多动症的遗传特性,许多多动症孩子的父母也是未得到诊断的多动症人士,本书最后的附录部分特别介绍了关于多动症成人的内容,不仅便于理解多动症孩子长大后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也可以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
-
养育的觉醒张贵勇 著这是一位父亲陪伴儿子成长的记录。 作者张贵勇是一位优秀的记者、阅读推广人,更是一个非常细心的爸爸。在本书中,他根据孩子的成长历程——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选取了当下极易引发父母焦虑的重要问题,讲述了自己的养育经历、思考和自我成长。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在与儿子的相处中被迫转身、躬身反省,思考一个孩子内心缘何发生变化,为什么与以往截然不同,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他重新思考为人父母的意义,慢慢找到做父亲的门道,感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他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接受与儿子全新的相处方式,并帮助儿子在青春期健康成长。 作者希望帮助更多父母及早做好准备,迎接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最重要的是,从育儿的焦虑中走出来,对何为成长、何为家庭教育、何为父子或母女一场,有更全面的体认、更深刻的觉知。
-
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操作指导甄岳来,李忠忱 著,李一之 编本书全面介绍并详细解析了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教育实践方面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矫治,本书立足社会性发展的根本目标,探寻社会性教育的基本规律,立足家庭生活环境,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其内容不是为了讲述一个孩子成长的故事,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康复。只要抓住了社会性教育这条主线,只要尊重教育科学,只要持之以恒,孤独症儿童都可以在自己现有的水平上获得显著的康复。
-
入学早知道钱志亮,徐玲 著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人一生中最早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离开家庭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小衔接问题常常会困扰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很多孩子入学适应困难,坐不住,不专心,导致一开始上学就跟不上班。钱志亮教授指出,仅仅以生理年龄来判断幼儿是否可以入学是片面的,经常导致早期教育的失误。本书从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概念入手,从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野将入学成熟水平分为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习品质共八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书中结合钱志亮教授与徐玲老师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际经验,总结出大量的训练策略和训练形式,供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活动中达到训练的目的,为孩子幼升小做好准备。
-
孩子,你在为自己读书王学贤,殷锦杰 著《孩子,你在为自己读书》针对孩子学习热情不高、动机不足等问题,结合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意识到,读书是为了自己。
-
罗素论教育[英]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著,姜昊骞 译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的经典教育论著。罗素从父母和哲学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什么是理想中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特别提出要重视早期教育。在品性教育方面,他结合现代心理学的一些发现,指明了早期教育是最有希望养成品性的时期,区分了品性教育与智力教育,对从幼年的品性教育(涉及恐惧、玩耍与遐想、私心、诚实、惩罚、同伴、爱与同情等)到青春期的性教育均进行了探讨。在智力教育方面,他讨论了智力教育的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问题,并谈及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