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1999/2000中国科学技术前沿宋健主编本书内容涉及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与医学工程、高能物理工程、材料与表面工程、能源技术、建筑工程、环境工程和机械工程。本文的撰写均出自于研究该领域的专家、教授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本年度具有极强的前言性和权威性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
自然辩证法概论张怡主编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党委、上海市教委的组织领导下,我们编写了这本《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通用教材。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充分吸收我国自然辩证法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以及西方现代学术思潮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着力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以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来体现先进的科技文化。
-
中国真菌志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卷主编;赵继鼎,张小青主编本书是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灵芝科研究的总结,它系统地描述了灵芝科真菌98种,分隶4属。研究标本遍布全国。文中详细阐述了灵芝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生态分布、历史与发展以及分类系统。有分属和分种检索表。每个种有形态描述、文献引证、解剖图、模式产地、生境、标本产地、世界分布、研究标本及讨论。部分种有形态照片。本书可供医药、林业、农业、生物学、真菌学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光耀东方后德俊著本书介绍了楚国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铜的开采、冶炼与青铜制造,铁的冶炼与生铁柔化技术,纺织技术,兵器制造技术,天文知识与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技术。
-
中国南北极考察陈立奇主编;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编极地科学考察活动的开展,不仅使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国、赢得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展示了日益增强的中国综合国力、还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了全民族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环境的科学意识。《中国南北极考察》这部大型的具有知识性、文献性和权威性的画册问世了,不知您看后感受如何,是否感到北极内容欠少?我们在编辑这本画册的过程中,也勉为其难,因为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的开展,在南、北极地区很不平衡,在南极地区已连续考察了16年,而在北极地区仅考察了一次。因此,展望未来,除继续坚持南极科学考察外,将要加大北极地区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力度,把两极作为地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它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来长期进行连续的科学考察,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中国的极科学考察与研究水平,真正跻身于世界极地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强国之列,为人类科学地认识极地、和平利用极地、保护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
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美)爱德华·格兰特(Edward Grant)著;郝刘祥译内容简介本书是《剑桥科学史丛书》中的一种,重点讲述中世纪物理科学思想的历史。中世纪科学史,就是古希腊科学经罗马和拜占廷帝国传到伊斯兰世界、进而传到西欧的过程中,人们对古希腊科学的传播、消化与修正的历史。本书没有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的论述,而是单就希腊科学在西欧重现的历史勾勒了一幅清晰而又生动的图像。全书分五章,第一章简要地描述了自罗马帝国晚期至公元1000年西欧科学的状况;第二章重点介绍希腊科学经阿拉伯世界传入拉丁欧洲的大翻译活动;第三章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西欧中世纪晚期科学活动的舞台——中世纪的大学,同时还让我们目睹了该舞台上演的一幕激动人心的正剧——希腊科学特别是亚里土多德的体系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斗争;第四章和第五章专门讨论中世纪晚期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物理学和宇宙学思想。中世纪晚期经院学者对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消化与修正,不仅为西欧确立了理性与科学的传统,同时也为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创造了条件。最后,本书还包括一个翔实的文献评介,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南。本书可供从事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等方面研究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对文化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与参考。
-
科学的世纪吴国盛著本书目录简介:第一章、经典世界图景;第二章、世界图景的重建;第三章、世界图景的再次重逢;第四章、超级能量;第五章、重塑生活世界。
-
中国学术刘东主编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出版。本辑包括:《重建国家权威与思想秩序——八至九世纪之间思想史的再认识》、《把社会、经济、政治放回二十世纪中国史》、《中国比较文学批评史纲》等论文、评论、书评20余篇。
-
哲学走向荒野(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Holmes Rolston Ⅲ)著;刘耳,叶平译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但有关调查却显示,我国公众和学界的环境意识均非常欠缺。我们深感,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是我们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文化工程,中国的绿色事业任重而道远。 在世界环境运动史上,有许多绿色著作以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对美丽荒野的细致描绘、对家园毁损和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对现代生活观念的历史性反思,感动过成千上万的读者,激励他们自觉投身于环境保护的事业中。其中许多著作,一出版就引起了公众的巨大震动,成为人人争读的畅销书,有些甚至被誉为“绿色圣经”。 正是这些书籍的广泛传播,在一定意义上改变着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促成了一系列国际性环境保护机构和组织的酝酿成立及国际性环境保护运动的风起云涌,也在一定意义上延缓了某些环境劫难的发生时间 然而在我国,这些著作有的还没有被翻译过来;有的虽然有中译本出版,但无声无患,影响很小;有的虽然翻译出版之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并未给读者展开一个绿色的视野。《绿色经典文库》郑重征购版权,将这些久负盛名的绿色经典著作系统地介绍给我国读者。 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运动在中国尽管历时不长,但也涌现了不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品。《绿色经典文库》精选其中的代表性著作,以记录绿色精神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本书是由一位开创的环境伦理学家从6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撰写的15篇论文。这本集子分为四部分:伦理学与自然 、自然中的价值、实践中的环境哲学,以及体验中的自然……罗尔斯顿的著作经常带来美国自然哲学的上品。他天生具有写作的才能,文笔优雅。这本书是很好的读物,因为它也是完美的文学作品。罗尔斯顿提出了令人不安的问题,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内容的安排非常得体。
-
科技革命的魅力张沁源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