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课堂研究方法王鉴关于课堂研究,我已经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可称之为课堂研究三部曲:《课堂研究概论》《课堂研究方法》《教师如何做课堂研究》。《课堂研究概论》于200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重新理解课程与教学现象,并通过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发展研究,将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学科教学的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重构课堂教学论的概念与体系。《课堂研究方法》以“课堂志”方法为核心,系统地论述了课堂研究的方法论历程、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与课堂研究的关系、课堂研究的主要方法、课堂研究的经典案例、课堂研究与课堂变革等,对于教学研究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教师如何做课堂研究》则主要是以课例分析为内容.将中小学各学科的经典案例集中在一起,既分析课堂研究中的共性,又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年级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性,不仅通过案例掌握课堂研究的方法,而且通过案例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这本《课堂研究方法》是我继《课堂研究概论》之后对课堂领域深化研究的又一专著。在研究过程中,既考虑到体系上的完整性,又考虑到内容上的独特性,所以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阅读,同时在《教师如何做课堂研究》完成之后,三部曲便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
-
新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研究蔡颢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情况,课题组对实行高校综合改革的86所部属高校(其中教育部直属67所)进行了调研,并对各高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分析。
-
高等数学沈世云,朱伟 编《高等数学(下 第2版)》是根据编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主要内容包括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及无穷级数。《高等数学(下 第2版)》力求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注重知识点的引入方法。《高等数学(下 第2版)》对传统的高等数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利用二维码拓展较难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MATLAB图形描绘、简单数学模型等知识,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高等数学(下 第2版)》叙述深入浅出,理论及计算方法讲述清楚;每节配置习题,每章附有总习题,题型多样,选题典型,难易层次分明,特别是配备的MATLAB画图的知识介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元函数积分的相关计算,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高等数学(下 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非数学类各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
考前20天题型集训何林《考前20天题型集训:数学(浙江地区专用 全新改版)》作为中学生中考前复习资料,对初中阶段的内容进行规律的复习,按照本科目在考前20天时的复习规律,进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练习模拟中考卷,把握命题趋势,对接中考命题思维,有非常好的效果,能达到在中考中获取新消息、取得好成绩的目的。
-
适性发展范里,徐宏飞《适性发展:仁爱学校“非传统课程”建构》是对残疾学生教育经验的结集。《适性发展:仁爱学校“非传统课程”建构》对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打造的一整套主题式的、学科整合的活动课程即“非传统课程日”活动进行了介绍,对活动课程如何让特殊儿童拥有通往幸福生活的能力;如何把知识与技能系统地呈现给特殊儿童,如何帮助特殊儿童将所学所感应用于生活以及如何面对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或患有自闭谱系障碍的儿童等问题进行了叙述,讨论了如何引导特殊孩子们从实践中找到方法、材料、音乐、策略,从而开启了一个有趣生动的“非凡的世界”。
-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新编熊瑛,崔啸晨,鲍洪刚《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新编(第一辑)》是一本文献汇编,以历史学专业规范为标准,以各级档案馆馆藏资源和各类数据库为基础,搜集、整理、点校了记录西南交通大学建立、发展和变迁过程的各类文献资料。该书内容主要分为官方文书、报纸期刊、档案史料、回忆口述四类。该书为西南交通大学史研究乃至中国大学史、相关地方史和高等教育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有助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该书适合从事中国大学史、高等教育史、科技史的专业研究者阅读,同时也适合广大对西南交通大学史有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
-
综合减灾防抗救,减轻滑坡灾害风险综合减灾减轻灾害风险编委会暂缺简介...
-
综合减灾防抗救,减轻泥石流灾害风险综合减灾减轻灾害风险编委会泥石流灾害是其中一种地质灾害。为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评价提供了更确切的计算方式,对泥石流灾害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微言简语的情怀张云林本书辑录作者从教四十多年创作编写的格言警句,通过短信的方式,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和在校读书学习的老生及已经毕业离校在社会上创业打拼的校友传播中华很好文化和修身养性格言,是一种教育新理念新方式。其主要内容有:1.宣传我国很好文化传统及现代优选文化思想;2.宣传现代社会环境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理念和方法;3.宣传重视读书学习给人带来的美好前景;4.宣传和倡导在校大学生及毕业生进行素质教育和继续教育。
-
知识转型视域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比较研究蒋平本书稿以知识转型为研究视角,按照“研究基础→事实呈现→理论探索→实践考察→问题反思→对策建议”的技术路线,对中美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作为一种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本书稿由现象入手再引入理论,并用理论去考察实践。先观察、收集和描述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研究现状和政策事实,聚焦于系统性、分类化的网络课程发展问题,以文献研究法获取已有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启示,用历史分析法以“事实呈现”的方式描述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演变历程及阶段划分,形成初步的经验概括;然后进行“理论探索”,以“技术革命抑或是知识转型”的研究假设,分别来论证技术力量和知识转型对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中辩证地说明技术逻辑的不适合性,并寻求到知识转型理论支撑的充分证据。将知识转型相关理论进行整合和提升,建构新的知识转型理论分析框架,用知识转型衍生的制度逻辑分析和解释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中的“趋同存异”现象,进而揭示出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在“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