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游戏精神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陈艳蓉游戏精神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早早地扼杀,严重制约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只有把艺术教育融入到游戏中,使各种艺术形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艺术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书拟对游戏与幼儿艺术教育的整合作出有益的探索。
-
百年庠声治校方略王学春河南大学建校105年以来,先后有二十多位校长正式长校。历任校长都怀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前来执掌河南的高学府。年,他们治理学校的言行,或多或少地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办学理念、治校方法等方面入手,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展示校长们的教育思想。《百年庠声治校方略:河南大学校长文录》选编历任校长的治校文录,该文录的出版将有利于提高河南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也利于进一步强化师生校友的凝聚力。
-
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甫玉龙,于颖,申福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开展通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光明社科文库》论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当前发展趋势,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通识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介绍了我国几所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的经验。为我国高等学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
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写作研究杨晓敏《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写作研究》主要探讨现代文学时期几位蒙古族作家的汉语写作情况。书稿首先对现代文学的分期以及作品的现代性进行了探讨。综合考察了现代性的内涵、社会文化背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蒙古族现代文学的特征等因素。其次,对作家进行了研究。从作家的民族认同心理、个人经历、教育背景、现实身份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等方面对几位作家进行了分析。再次,对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通过文本细读,从民族性与世界性等方面对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分析,将这些不为人知的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对蒙古族文学的重要意义揭示出来。后,阐释边界写作特征及多重文化的冲突与糅合、多种语言的杂糅、文化身份的模糊与尴尬。
-
中国教育消费研究刘湖《中国教育消费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考察了教育消费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探究了家庭、个人教育消费方面的问题。主要创见包括:一,构建了教育消费合理化的理论体系;二,对我国教育消费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等重要关系做了实证分析;三,从公平与效率角度对中国教育消费作出了评价;四,对家庭和个人的教育消费进行了深入探讨。
-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赵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第3辑)》共分五编,编为教育思想研究,第二编为双品质建设与民办高校发展研究,第三编为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第四编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第五编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研究。
-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张凌彦,陈驰为了进一步加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科理论支撑,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和工作难度相结合,《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学术文库》首先对新媒体进行了概述,并将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分析,之后梳理了新媒体发展脉络,并具体举例说明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发展,最后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展望。
-
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陈正芬《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从制度学的视角出发,以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本质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与借鉴、依据为前提条件,以构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实体性内容和程序性内容为逻辑展开,以改进和发展高校辅导员制度为逻辑归宿,对高校辅导员制度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应该怎样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
-
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任引沁作者以在大连艺术学院5年的教学科研感悟为出发点,以大连艺术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基础,以时代与世界的发展为宏观背景,提出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意蕴为指导;提出民办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提出当今中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必须紧随转型,服务转型;提出民办高校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大学传统;提出民办高校必须秉承我党的担当精神,勇于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民办高校党建应该从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出发,筑牢大学生的心灵之魂;提出要努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提出民办高校要从特殊的校情出发,大力加强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提出必须采取正确的方略,优化民办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力图揭示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要举措,服务于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
弱校精准帮扶视域下的小学校长领导力研究覃弘近年来,随着国际教育领导理论的不断引入,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也逐渐引起了我国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再加上我国由于地域经济的限制,使得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都不均衡,由此便出现了弱校和强校之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政府开始关注薄弱学校,并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以改善当前薄弱学校的现状,保证教育质量,加快我国教育改革的速度。薄弱学校的改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长领导力在薄弱学校的改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的首席执行官,是学校这个团队的领导者。校长作为中小学的灵魂人物,也是实现由弱校到强校的关键力量。一个好的领导者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处于学校发展的主导地位,控制着学校发展的命脉,能够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将学校带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上。也就是说,只要不断地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弱校到强校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