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新媒体支持下的家校合作研究董艳,黄月《新媒体支持下的家校合作研究》关注传统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与新媒体支持下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传统篇、现代篇、展望篇三个部分。《新媒体支持下的家校合作研究》内容对研修家校合作内容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教育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中小学管理者、教师,中小学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小学家长组织成员和有需求的家长,以及关注此领域的读者均具有借鉴意义。
-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能力培训模式研究谭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能力培训模式研究》基于中西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及前沿语言教育教学理论,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能力培训的理念与目标、方法与内容、课程构建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据此构建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能力自主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与反思性特征,强调将学科内容、语言技能与社会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开展多样化自主培训项目与实践活动。该培训模式以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为核心要素、以民族志方法训练为重要途径,兼顾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及东道国社会文化的习得,能够在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质量、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高等教育的持续变革王建华改革开放40年来,以政策驱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既促使了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崛起,也使得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需要对传统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本身进行改革,走出“改革的迷思”,以新的愿景建构“中国大学的主体性”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特色”。
-
教育路上思与行黄建军《教育路上思与行——一位特级教师的教育情怀》一书,是作者30 多年来实践于校园、耕耘于讲台、伏案于昼夜的教育智慧结晶。作者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与长期的实践,书中有很多一线教师和一线校长喜欢的、可借鉴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学校管理以及家庭教育案例等。阅读本书,可以看到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一位特级教师成长为优秀校长的蜕变之路,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治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大学与中小学协作情境中的教师跨界学习研究王晓芳《大学与中小学协作情境中的教师跨界学习研究》致力于探讨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情境中一线教师跨界学习过程的特点、结果与影响因素。基于边界知识互动与学校组织学习的理论框架,以大学与中小学协作项目中的三所合作小学为研究个案,《大学与中小学协作情境中的教师跨界学习研究》总结了大学专家与中小学教师之间跨界知识互动的三种模式(知识迁移、知识转化与知识变革),以及教研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中教师跨界学习的四种不同路径。同时,《大学与中小学协作情境中的教师跨界学习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边界物件、跨界者、权力关系、学校管理与校长领导力、教师领导力、社会资本等因素如何深刻影响学校教师在协作情境中的跨界学习过程。
-
社会学浅谈王辉《社会学浅谈/天津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精品文库》是一部研究社会学的学术著作。对于国外的社会学的理论,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而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和批判,剔除其槽粕,吸收其精华,坚持“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以便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学理论。
-
城市大数据过敏意,须成忠,於志文,伍赛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大数据成为现代新型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城市大数据就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的手段,对城市的不同信息进行整合,进行创新性的改变,实现新型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已逐渐发展为包含物理世界、人类社会和信息空间在内的三元空间。在三元空间的相互作用下,城市大数据具有时空性(时空变化并蕴涵规律)、交织性(三元空间分布但彼此关联)、人本性(来源于人且服务于人)等特点。《城市大数据:方法、技术与实践》是国家973计划“城市大数据三元空间协同计算理论与方法”项目组的理论成果之一。在综合前人经验、当代城市发展需求与大数据前沿技术的基础上,项目组探索了包括城市三元空间协同感知和群体认知在内的一系列与城市大数据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将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及其形成的新型解决方案集中整合于书中。《城市大数据:方法、技术与实践》首先介绍了将三元空间大数据应用于现代化城市管理的整体理念,进而分别从协同感知、质量评估、智能分析、处理技术、计算平台、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城市大数据的发展与运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由项目组及其他科研人员开展的研究工作。此外,《城市大数据:方法、技术与实践》还结合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管理案例,介绍了城市大数据的实践情况与成效。总体而言,《城市大数据:方法、技术与实践》从专业角度深入城市大数据的多个重要层面,涵盖了丰富、高效的大数据方法与技术,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创新性与前瞻性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方案。
-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罗选民跨学科:强调翻译研究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互通互融,究理探新。跨地域:关注全球在亚太地区翻译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聚文论道。跨文化:着眼于将翻译研究植根于亚太地区的多元文化,求真考实。《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8辑)》汇聚国际化编委会成员,旨在为亚太地区翻译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促进文化交流。
-
英汉社会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跨文化翻译研究朱红英,吴唯《英汉社会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跨文化翻译研究》以认知隐喻理论为研究基础,选取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研究语料,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认知隐喻理论,探讨英汉语料中概念隐喻的主要表达形式,分析其不同特点和功能,揭示概念隐喻背后映射的认知模式;二是运用功能对等及目的论翻译理论,通过对英汉语料中概念隐喻的翻译实例进行剖析,提出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翻译策略。《英汉社会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跨文化翻译研究》以大量的例证剖析英汉政治演说中的概念隐喻及跨文化翻译策略,为真正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化和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提供理论支撑;对英汉语料中隐喻的分析及提出的隐喻翻译策略能够给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以及政治语篇的翻译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
汉语语义语法论稿税昌锡该书分章讨论了基于语义,或以语义为先导并注重形式与意义互相验证的汉语语法研究的九个理论专题。九个专题虽然相对独立,但并非完全各自为政,它们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书重点讨论语义对语法结构的影响,试图从宏观上概括不同的语义类型及语义范畴在语法上的表现,论说过程中强调继承、借鉴和创新。继承,即继承中国汉语语法研究自己的优秀传统,以及逐渐形成的以语义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的语法学思想和语法研究理论,同时借鉴和吸收认知语法、功能语法等国外语法学理论的合理因素。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该书的讨论注重汉语事实,并不拘泥于已有成说,这样更有利于重新认识汉语规律。《汉语语义语法论稿》的研究表明,语义语法强调从语义着手,强调形式与语义互证研究语法,有利于从宏观上对语言现象进行综合而全面的系统认识,从而为范畴内部各子系统或局部现象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性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