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
-
植物的艺术[德] 汉斯约尔格·屈斯特 著,李叶飞 译,[德] 卡尔·布洛斯菲尔德 摄影本书为著名摄影艺术家卡尔·布洛斯菲尔德的植物摄影作品集,由卡尔·布洛斯菲尔德档案馆(Karl Blossfeldt Archive)的收藏家和创始人安·维尔德和于尔根·维尔德(Ann and Jürgen Wilde)编辑并整理,收录了布洛斯菲尔德的70幅经典植物肖像作品,并由德国植物学家汉斯约尔格·屈斯特撰写植物学注解。 卡尔·布洛斯菲尔德以客观手法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进行拍摄,既精准地展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丰富的细节,也将那些平凡的植物抽象为艺术的形态,以金属般的雕塑结构融合超现实理念开创了现代艺术和摄影的新形式,是自然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植物学家汉斯约尔格·屈斯特撰写的植物学注解简洁生动,将布洛斯菲尔德的拍摄手法、物种的辨识特征及自然历史与欧洲的景观历史串联起来,让读者不仅了解到植物学知识,也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
落差[法] 于贝尔·达弥施(Hubert Damisch) 著于贝尔·达弥施是法国艺术史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他也无可争议地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思辨性的分析和理论学说,构成了法国当代思想真正的锚定点。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向摄影这一机械的媒介提出质疑,包括摄影在电影领域内的延伸。他以谦逊的态度,通过借鉴而来或直截了当的手段,不懈地浇灌着这一永远需要开拓的研究领域。 这部以《落差》为题的“摄影”随笔集,旨在分析在摄影和电影闯入艺术实践领域之后所产生的“层差”,并揭示由其造成的批评话语的断裂。本书受到了德勒兹,特别是本雅明的影响,它将达弥施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字集成一册,使读者得以看到一种摄影思想的全貌。从作为序言的《关于摄影现象学的五点想法》(1963)到二十一世纪初的随笔,本书呈现出一些相同的思考,相同的疑问,并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即:无法为摄影撰写历史。而这本身,就证明这一问题是多么的恒常,多么的“构成问题”。在收录于本书的《纪念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出版五十周年》(1981)一文中,达弥施写道—— “摄影不去改变历史,而是固执地动摇历史这一概念。假如有一样东西必须作为一种‘摄影小史’存在,那么,它的出发点不应该是一个源头的叙述,而是强制的重复,是它构成了摄影行为最为恒常的动力。无意识,正如人们所知,或者以为知道的,是没有历史的;但它在历史中还是起作用,而且对历史产生作用,使之动荡。摄影对记忆也有同样的作用。”
-
推开摄影之门沈志文,张艺华这本摄影书的原意是以摄影史为纲,摄影方法为目,深入展示摄影的前世今生、分享拍摄的经验技巧。但在写作过程中,收入书中的300余张本书作者所摄照片的铺陈大大拓展了原有的主题,它开始向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哲学等多领域延伸,不知不觉中,我们塑造了自己的摄影观、世界观、艺术观和审美观。本书的宗旨也从看懂照片、拍好照片,变为不止于照片。这是一本打着摄影方法的“幌子”,借以深究艺术真谛的教科书。作者以摄影史为背景,讲述它的百年历程、风格变迁、大家经典,并分享拍摄技巧和创作经验,以及由摄影引发的对审美、文化、哲学、宗教、社会的思考。本书面向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或与之相关的艺术、设计和新闻专业的学生,但如果你仅是摄影爱好者,或是对任何艺术创作有兴趣,也许同样能在书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本书并非“摄影入门”“如何拍一张好照片”之类的快速读物,却是一本摄影从业者的喜爱之书。
-
纪录片的张力焦源远 梁宗宪本著作从纪录片在还原客观事实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显示的优势与独特性出发,试图解读纪录片在表现真实性、客观性时采用的再现性方式与体现纪录片艺术性特征的表现性方式之间的内在张力。再现性、表现性、张力这三个核心概念都来源于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中的相关表述,作者试图阐明在视觉艺术中的再现性、表现性、张力等特征在纪录片中的对应形式。纪录片记录的事件往往千头万绪,在一个纪录片里留下的镜头中的事实片段,以及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所呈现的事实整体面貌,反映了创作者对什么是真实性与本著作从纪录片在还原客观事实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显示的优势与独特性出发,探讨纪录片在表现真实性、客观性时采用的再现性方式与体现纪录片艺术性特征的表现性方式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及视觉艺术中的再现性、表现性、张力等在纪录片中的对应形式。纪录片记录的事件往往千头万绪,在一个纪录片里留下的镜头片段,以及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所呈现的事实整体面貌,反映了创作者对什么是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理解;创作者对这些片段的保留与组织,也体现了纪录片的表现性与作者的主观性。客观性的理解,创作者对这些片段的保留与组织,也体现了纪录片的表现性与作者的主观性。
-
向中国杂技致敬吉尔·亨利·波勒日180幅跨越33年(1987 年至 2020 年)历史空间的中国杂技艺术的黑白照片,以西方摄影师的摄影艺术手法,讲述中国杂技人的故事。影集不仅有我们习惯的传统舞台剧照,也有独特的人物抓拍一瞬间。台前幕后兼而有之。着实将是一部利用外力讲好中国故事的集艺术、历史、摄影美学、文化外宣价值于一身的作品。
-
尔玛人的艺术;中国羌戏研究李祥林羌戏即羌族戏剧。研究中国羌戏,先得了解羌戏在中华戏剧大家庭里的身份、位置。羌戏流传在羌地,目前中国 的羌族聚居区在四川,也就是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川西北岷江及涪江上游区域,以汶川、理县、茂县、北川四县为核心,兼及松潘、平武等地。《尔玛人的艺术(中国羌戏研究)/俗文化与文学人类学丛书》包含“羌族释比戏研究”“羌族花灯戏研究”“羌族戏剧文化研究”三部分。
-
青年编剧优秀剧本选1孟中剧本写作是剧作专业的必修课。本书选择了八部“扶持青年 电影剧作计划”获奖作品,题材涉及家庭、青春、成长、武侠、悬疑等多个领域。这些作品风多样,兼备艺术价与商业价,其中大部分剧本已经投拍,有的还获得了多项 外电影大奖,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每部剧本都由北京电影学院剧作名师分析点评,具有较高的 性。本书可以让剧作专业学生直接阅读 原创剧本进行剧本分析,学习 剧本的创作经验,领悟 剧本的创作规律,提高剧本创作能力和投拍率。它是北京电影学院“剧本写作”课程的辅导教材,展示了其教学成果。
-
成为摄影师曾念平本书是著名摄影师曾念平以多年影视剧摄影实战经验为基础提炼。作者结合亲身的拍摄经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摄影技术和艺术娓娓道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摄影,我也可以”。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十五章,包含运动影像思维概念的建立(在北京电影学院)、对运动影像思维的再认识(柔和大反差布光方式)、电影摄影造型手段与运动影像思维(构图、光学镜头、光线、色彩、运动)、运动影像思维的具体运用(电影拍摄前期中期和后期摄影师的工作要务)。本书插图丰富,贯穿始终,几乎每一个技术要点都用直观的图例和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叙述文字说明。本书对于每一位学习电影摄影的同学和已经进入电影摄影行业的工作者和研究者都不容错过。
-
版画观念与技法大全(美)比尔·菲克,(美)贝丝·格拉博夫斯基 著《版画观念与技法大全(第二版)》(PRINTMAKING)是一本实用而全面的版画创作技术指南。本次修订在数字技术和综合版画章节增添了新的内容,并补充了许多关于制作步骤的图片。增添了全新的“版画+制作”章节,探索了版画创作者如何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创造性表达的契机。丝网版、拼贴版、凸版、凹版、石版和独幅版等 为传统的技术也随着新图像的加入而焕然一新,可以表现 广泛的主题。书中介绍了许多相关的当代版画和 知名艺术家。从传统版种及数码版的“版”开始,囊括了从制版到印制不同阶段的每一种技术,使得本书成为初学者和经验丰富创作者的 书籍。
-
坐拥书城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任羽中 主编《坐拥书城——北大学者书房》选取了北大各学科具有代表性的15位老师,展示他们的书房、教师风采,讲述他们的阅读和学术人生故事,每位老师还推荐了阅读书单。这些老师分别是董强、韩茂莉、张慧瑜、曹文轩、徐湘林、戴锦华、秦雪征、 王余光、张帆、穆良柱、林毅夫、朱青生、方博、王诗?k、孟涓涓。“书房里”的这些北大学者们,来自理工、人文社科、医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坐拥书城——北大学者书房》通过摄影镜头与文字讲述,遍访大家大师,围绕“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读心灵之书”等话题,传递沉浸?x郁、含英咀华之乐,彰显北大学者作为文章、其书满家的坚守,展示北大学人对“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感悟,从“书房”这一处特别场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场思想广博、思考精深、思维激荡的阅读盛宴,献给所有爱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