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
-
中国埙谱刘宽忍《中国埙谱》将埙乐发展过程中的古今经典埙谱都收录其中,是一本收录全面的埙乐曲谱作品集。这册埙谱抢先发售将埙乐发展过程中可以传承演奏的经典埙谱精选收录,古谱主要有《棠湖埙谱》,除了古谱,还选编了近现代埙乐作曲家们创作的经典埙谱。通过这些古今埙谱,可以直观地看到古代埙乐的创作成果,可以动态地看到埙乐的发展变化,为埙乐研究提供了实证。它的出版是埙乐曲谱创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埙乐文化发展水平的一种表现,会进一步促进埙乐传播流布。
-
王福庵冯宝麟《清代篆书名帖古今对照系列》套丛书**的特点就是采取了古今对照的形式。所谓“古今对照”,就是把当代篆书名家冯宝麟先生的篆书作品与清代几位篆书名家的作品在书中以左右页对照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丛书策划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对照”的形式,让初学篆书者更直观、更清晰地观察当代创作与前人创作之间的差异,包括创作技法上的差异,也包括审美取向上的差异,这对于启发他们找寻篆书学习的路径、激发他们学习篆书的兴趣将大有裨益。
-
心经三种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本书收录了欧阳询、日本无名氏、傅山三家小楷《心经》作品。其中种《心经》,署「唐欧阳询书」,笔画穿插,安排妥帖,骨气劲峭,法度谨严,平正中见险絶,规矩中见飘逸,虽系托名之作,但可视为欧体风格的小楷代表作。第二种《心经》,系日本奈良时期的抄本,严谨端整,点画精熟,神采秀俊,态势若飞,属于典型的「经生体」书风。第三种《心经》,为傅山所书,通篇格调古朴醇厚,用笔扎实含蓄,结构大巧若拙,诚如邓散木《临池偶得》中所说,傅山的「小楷很精,极为古拙」。
-
文徵明草堂十志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文徵明所书《草堂十志》,法度谨严,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体态略扁,起笔尖细,是一件小楷精品。此卷纵二十二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故宫博物院。
-
灵飞经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灵飞经》用笔劲秀多姿,清雅俊丽,婉而不媚,刚而含柔,是唐人写经中的精品,也是我国书法目前的经典。后世书家对其推崇备至,董其昌认为《灵飞经》「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神髓,赵文敏正书实祖之」,而启功称赞「它那秀美中有古趣的风格,舒展中有团聚的结体,平易中有变化的用笔,都已把唐人书法的特色表达无余」,其为世所重可见一斑。
-
王宠游包山集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正德十五年(一五二〇),王宠游览毗陵包山,作诗二十五首,结为《游包山集》,收于《雅宜山人集》。嘉靖六年(一五二七),王宠应友人之请,「复录一过」,即卷末所称「庚辰岁游包山,有《包山集》,距今丁亥八年矣」。此卷运笔精到,字形古拙,大小参差,古雅超逸,是王宠小楷的代表作品。
-
小楷洛神赋三种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本书所选的碧玉版原石及拓本,系南宋贾似道镌刻上石,明万历间杭州西湖葛岭半闲堂旧址出土原石,世称「碧玉版」,现藏首都博物馆。王献之所书《洛神赋》,飞扬灵动,遒劲有力,结体宽敞,舒展秀美,撇捺伸展而不浮软,树立了小楷的典范,冠絶古今,享誉后世。本书所赵孟頫书《洛神赋》,末署「延佑六年八月五日吴兴赵孟頫书」,有陈方、张雨跋,《式古堂书画汇考》有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卷工稳精整,婀娜多姿,刻意追摹王献之《洛神赋》笔法神韵,结体运笔如张雨跋所说「典刑具在」。
-
西安碑林名碑名帖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篆书题额“唐故左街僧录大达法师碑铭”,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刻立。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高三百六十八厘米,宽一百三十厘米,厚三十四厘米。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四字。碑身上部断裂,字有残损。宋朝初期移至文庙,后移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室东侧。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唐代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融会创新,自成一家,谓之“柳体”,有“颜筋柳骨”之美誉。碑文内容主要讲述大达法师(769-836)十七岁剃度为僧,在德宗、顺宗、宪宗等朝受到恩遇。顺宗对大达“亲之若兄弟,相与卧起”,可见当时政教关系密切。玄秘塔为大达法师存骨之所,此碑是其弟子正言、义均等人为纪念先师而立。《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其书法已进入炉火纯青之境。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或以为筋骨特露,虽笔力雄健,然法至上大矣。《玄秘塔碑》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碑刻之一,与《九成宫》《多宝塔碑》等同为书法入门典范。柳公权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金刚经刻石》等。此为明拓本,裱工精细,纸墨清晰,笔画湛新,实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拓本,可供书法爱好者学习欣赏。
-
西安碑林名碑名帖 秦 峄山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峄山碑》,又称《峄山刻石》《秦始皇登峄山纪功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时所刻,传为李斯所书,小篆,此碑圆首方趺,通高二百一十八厘米,宽八十四厘米,厚十六厘米。前后两面刻字,共十五行,满行十五字。碑文歌颂秦始皇削伐六国,统一天下,高郡县别,统一东道,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功业。现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西侧。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曾多次出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峄山碑》是秦刻石中非常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水经注·碑录》载:秦始皇登峄山,命丞相李斯篆书刻于山额,曰“书门”。历史学家据此推定《峄山碑》为李斯书。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秦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官居丞相。李斯精通大篆和六国文字,为统一文字规范,废弃多种文字,删繁就简,取舍合宜,创造秦“小篆”体,故李斯的小篆成为习篆之法规,被推崇为小篆之祖。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峄山碑》由北宋淳化四年(993)郑文宝根据五代南唐徐铉摹本翻刻立石而成,世称“长安本”,刻本年代较早,摹刻最精,是目前书法界公认的摹本。《峄山碑》用笔圆转,结体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气息简远,大气凛然,如秦之律条森严不可侵犯。此书达到了婉转通畅,典雅舒展,坚实凝重的意趣,呈现出大气高古的气息。
-
西安碑林名碑名帖 唐 怀素东陵圣母贴 藏真帖 律公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西安碑林名碑名帖》系列图书我社分别在1992年和1997年出版2次,92版的再版4次。这两套图书过去一直是我社书法碑帖类图书销售的主力军,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还在销售此书,还有一些读者和老客户也对此书念念不忘。碑林博物馆地处陕西西安,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和书法爱好者前来游览、观摩和研究,是书法家和爱好者的圣地,由我社出版碑林系列图书具有良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市场认可度高。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根据集团要求和目前市场的发展变化,计划将此套书改版打造成适合网上销售的图书品种。本套图书是在西安碑林中选取10个代表性的名碑汇编成系列字帖书,以供书法爱好者习帖所用。全套共10个品种,集历代书法名家,囊括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是一套实用性常销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