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
-
多维视角下的声乐教学研究束崑声乐艺术是用人声演唱的声乐艺术表演形式,是曲调与语言的结合。本书以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多个维度对声乐教学展开了分析。全书由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声乐教学综合性内容开展与实施、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应用、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等部分组成,贴近教学本身提高了全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本书可供高校音乐教师参考,也可以作为音乐爱好者学习或研究音乐的参考用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音乐剧创作与表演艺术研究袁勤本书是中国音乐剧研究类专著。本书以中国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剧的概述出发,阐述了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分析了中国音乐剧的剧本创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音乐剧的音乐创作以及中国音乐剧的舞蹈创作,阐述了音乐剧的表演艺术,之后进行了有关中国音乐剧的表演及导演艺术探讨,阐述了中国早期音乐剧的历史鸟瞰,最后分析了中国的当代原创音乐剧。本书适合研究中国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艺术的人群及学者阅读与参考。
-
西方戏剧史杨朝军,姜玲本书分为西方古典戏剧(即希腊和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17世纪戏剧、18世纪戏剧、19世纪戏剧和20至21世纪戏剧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由若干章节组成。《西方戏剧史》在每个章节的起始都对该部分或章节所涉及的戏剧发展或戏剧体裁和流派,如喜剧、悲剧、历史剧等以及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做了简明而深入的叙述,以期帮助读者把戏剧发展的历史放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总进程中加以理解。《西方戏剧史》介绍和分析了西方主要剧作家和戏剧文学批评家的生平、主要剧作、文学创作成就和批评理论。在分析戏剧作品时,本书还引用了剧作中描述戏剧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表达作品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以及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句子和段落,以求分析和讲解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西方戏剧史》是笔者长期从事西方戏剧教学成果的结晶,是笔者长期学习和研究西方戏剧的心得体会的总结。本书适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西方戏剧和西方文化、西方文学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西方戏剧、西方文化以及西方文学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
美的旅程(捷)斯捷潘卡·塞卡尼诺娃《美的旅程?非凡的绘画和雕塑》包含了数万年历史中很负盛名、很受大家喜爱、很有价值和伟大的15幅绘画作品与15种雕塑作品。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都有什么? 印象派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欣赏《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日出印象》这些世界名画? 凡·高、毕加索、高更身上都发生过什么故事?古希腊好看雕塑是什么?人类留下的很早的雕塑是什么? 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什么?《思想者》《泉》都是什么流派的代表作?书中暹罗猫米娜与双胞胎拉娜和安娜将陪小读者走进这些非凡艺术品诞生的时代,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欣赏各种绘画与雕塑的技法,聆听艺术家的故事,感受绘画与雕塑背后的时代和思想。
-
五线谱入门基础教程李华凌本书图文并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解系统化,让你在学习五线谱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并能轻松的坚持下去,而不会因为一些繁琐的音乐理论而放弃学习。本书非常有针对性,不管你是零基础的新手还是理论高手,都能从中受益。
-
赵孟頫楷书平江路重修儒学记碑宋萌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兀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作“元人冠冕”。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平江路重修儒学记》碑石纵一百八十厘米,横九十厘米,刻于元至治元年(一三二一),现藏于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该碑记载了苏州府学自北宋建成至兀代的历次修缮,反映了苏州历代行政长官对地方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扶持。此碑书法是赵孟頫晚年大字楷书中的优秀作品,已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综观全篇,行笔谨严遒劲而不失流利,点画顾盼、承接自然,结体上也是匀称舒适、比例合度,风姿绰约。撰文人杨载(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字仲弘,浦城人,元代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柠、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
-
广告设计凌小红本书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全书包括理论篇、实战篇和赏析篇三大模块。理论篇包括走近广告设计、广告设计流程与执行、创意设计方法、广告设计表现手法等。实战篇按照广告设计的类别设置了招贴广告设计、户外广告设计、网页广告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和影视广告设计五个学习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赏析篇附有案例赏析,力求反映当下广告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市场所需。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告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
设计学笔记吴文治本书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吴文治所著。这本《设计学笔记》将近年撰写发表及未发表的论文,按照所研究内容进行了专题分类。《人类第一本建筑书》是2019年与曹汝平兄在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师生读书会时所读第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刘森林人居文化研究》是7年前申请业师刘森林教授的博士之前,对刘师系列著作阅读后所撰写的一篇读书笔记。《移动厨房骆驼担》一文是从里弄出发而转向里弄日常生活的研究,《摩西会堂与西摩会堂》是与秦佳教授合作撰写的一篇文章,《犹太人与霍山公园》是读博期间寻访提篮桥时关注的一座小型社区公园。全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同时作者立足于专业学者视角所撰写的个人感悟和随笔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相物赋形张犇本书是作者十五年来对于传统造物艺术,尤其是对于民族造物艺术、地域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成果。十五年来,作者进行了广泛、全面和艰苦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其中很多材料已经消失,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所收录的成果研究性强,调研细致,访谈确凿,文献检索深入,具有明确的个人学术观点,特别是在民族造物艺术研究领域,作者的一些学术观点为国内学界首次提出,对于传统造物艺术研究和民族造物艺术的研究和创新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民族造物艺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江苏段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及对于当前各类设计现象的思考、评论等。本书涉及面广泛,特别是对于传统造物艺术的研究深入,内容涉及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领域。
-
陈方既书论选集陈方既《陈方既书论选集(五卷本)》以客观事实为据,对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字体之所以形成发展以及不同时代之所以有不同的审美需求等进行研究,以此把握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核: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既源于民族要以文字保存语言信息的社会生活需要,又取决于当时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和技能,同时,还受制于现实生命形体构成规律而孕育的种种造型意识。书法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其中都体现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汉字之所以形成如此体式,书写之所以有系列法度的讲求,抽象的书法形象之所以讲求神采,都昭示民族文化精神对书法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书法何以产生?汉字书写何以成为艺术?书法之美究竟是什么?书法美的本源到底在哪里?书法的审美范畴、审美词汇从何而来?书法与现实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书法美学问题。陈方既先生认识到:美学精神是艺术标准确立的重要根基,是艺术理想建构的重要尺度,也是艺术情怀提升的重要滋养。他从林林总总、纷繁芜杂的书法美学现象中,从浩繁的古代书学及有关典籍中,从扑朔迷离、争奇比怪的书法现象中,抓住书法美学中的本质和核心问题,针对书法发展中各种矛盾、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剖析,直至找出所以然,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答案尽在《书法创作中的美学问题》一书中。在改革开放初期书法美学大讨论中,陈方既先生通过比较各种文艺现象,提出“书法是抽象的造型艺术”,为书法摆脱一时认识混乱的局面找到了清晰而准确的定义。从反驳“书法美是现实美的反映”“书法美是现实形体美和动态美的反映”的观点人手,联系实际生活,联系艺术创作,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书法美学研究。他认为:研究书法美学,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书法美;要认识书法美得先认识艺术美;要认识艺术美,首先得认识美和美感。而没弄清“艺术美并不是现实美的反映”这一根本,是难以解释书法美学现象的。他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剖析问题,把对书法美的认识还原到追问“美,是怎么一回事”的基点上,然后辨析什么是艺术美,什么是书法艺术美,再深入论证书法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层层剥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逐步推进的办法,洞幽烛微地引路探寻,得出的结论令人豁然开朗:美,不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艺术美不是客观现实美的反映;美,除了讲究感性形象和形式之外,还须具备更深层次的内蕴,这内蕴的根本在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方既先生明确指出:美与美感,是动物的人“人化”过程中同时产生的,互为因果、共同发展;美感活动是人类独有的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文化现象;艺术美,是艺术家充分把握艺术创作规律、运用艺术技巧进行的艺术形象创造。书法美,是对“写”“字”这一书法艺术形式的充分利用,进行形象(意象)思维与形象(意象)创造,其创造过程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书家的功力、修养、情性、意趣、气格等“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之美。陈方既先生数十年来撰写了大量书学论文,散见于全国各地书法专业报刊,结集为《书事琐议》。大多数文章关注时代书坛热点,如书法创新、丑书现象、流行书风、碑帖之争、雅俗之论等。文章就事论事,观点鲜明,言之有物,通俗易懂。作者对书坛时弊的尖锐批评,让人们在反思中获取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