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集
-
被侮辱与损害的(俄)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著;李霁野译《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创作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小说的严重缺点是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
塞莱斯廷预言(美)詹姆斯·莱德菲尔德(James Redfield)著;张建民,唐建清译这是一个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又是一个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它是从一部古代手稿的失踪开始的。没几个西方人了解手稿的存在,而且某个政府还试图掩盖其真相。去寻找这部手稿、去挖掘其宝藏的寻秘将会带你进入安第斯山脉,进入密林深处的古代废墟,让你有一个个惊奇的发现。 当你发现并理解了这一珍贵文献所包含的九条真知灼见,你会觉得生活有了新的意义,从而令你振奋,《塞莱斯廷预言》将给你希望,也让你寒噤,因为你看清楚了预言与你密切相关,与国际事务紧密相联。而且,你也会看到人类在走向新的一千年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在它的改变生活的文字中,我们能够找到这样的启示。现在正是聆听这些启示的时代,也是寻找你的生活之路的时代。
-
古拉格群岛(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женицын)著;田大畏,陈汉章译“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
梭罗集(美)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著;(美)罗伯特·塞尔(R.F.Sayre)编;陈凯等译梭罗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十分安静。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38-1840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OnCivilDisobedience)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按字面意义,这也可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后面我们还要讲到它。然后,《瓦尔登湖》出版了。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随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仅44岁。
-
梭罗集(美)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著;(美)罗伯特·塞尔(R.F.Sayre)编;陈凯等译美国的十九世纪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独特的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时期,是继政治独立之后美国精神、文化从欧洲大陆的母体断乳而真正独立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以爱默森和梭罗等为代表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思潮是值得注意的,爱默森的《美国学者》的讲演被人称为是“我们思想上的独立宣言”。“超验主义”这一并不确切的戏称也许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表现了这一思潮的一个特征,即崇尚直觉和感受,而这一思潮的意义也许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而独特的面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梭罗比演说和写作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又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梭罗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十分安静。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38-1840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OnCivilDisobedience)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按字面意义,这也可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后面我们还要讲到它。然后,《瓦尔登湖》出版了。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随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仅44岁。
-
我在黑手党的秘密生涯(美)约瑟夫·D.皮斯托尼(Joseph D.Pistone),(美)理查德·伍德雷(Richard Woodley)著;古绪满,王文华译这是一部故事情节精彩惊险的畅销小说。小说运用大量资料充分暴露了美国黑手党腐朽残暴的内幕。美国联邦调查局隐秘特工,本书的主人公约瑟夫·皮斯托尼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深入黑手党内部,为打击黑手党立下了汗马功劳。
-
黑暗的另一半(美)斯蒂芬·金(Stephen King)著;王强,覃娆译约翰尼被撞得昏为过去,他昏迷了四年半。当他醒来时,一切都变得面目非。他获得了一种奇异的能力,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一系列骇人的事件当中。在与一位政治家握手时他看到了一个可怕的未来……
-
蝙蝠侠·猫女(美)马丁·H.格林伯格(M.H.Greenberg)编;钱天蓝,宋今为译蝙蝠侠猫女一个鬼鬼祟祟、颇具姿色的夜间盗贼,她那尖锐的利爪会给那些挡道的人留下血的印记。神秘的黑衣骑士,他的使命是伸张正义.不会因迷人对手的魅力而终止蝙蝠侠与猫女……两种势力:一种是伸张正义的渴望;而另一种则是进行偷盗的贪欲当两种势力发生冲突时,格特姆市的大街上便响起了那蝙蝠的尖叫和那猫的嚎叫之声
-
蒲宁散文精选(俄)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著;戴骢译伊凡·蒲宁(1870—1953)的散文在他的同时代人中一直被视为楷模。高尔基在给一位俄国作家的信中谈及蒲宁时说:“您知道吗,他的散文写得那么好,如果要加以评论的话,那么可以说,他是当代优秀的修辞家,这决非过甚其辞。”契诃夫则对蒲宁更为叹服,他曾亲口对蒲宁说:“拿我来和您类比的,一似拿普通的猎犬和灵狠相比。我从您那里是怎么也剽窃不到一个字眼的。您比我厉害。”蒲宁的散文,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以技巧而言,也有不少原因。其一是有旋律感和节奏感。蒲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词汇中,为他的每一篇散文选择最生动、最富魅力的词汇,这些词汇同散文所描绘的情节、所抒发的感情之间存在着某种为肉眼所看不到的、近乎神秘的联系,要描绘这样的情节非用这些词汇不可。有位俄罗斯作家把蒲宁的每一篇小说、每一首诗都比作是一块磁石,能够把这篇小说或这首诗所需要的一切粒子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蒲宁从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但他却孜孜不倦地去“寻找声音”,从铙钹的乐声直到泉水的淙淙声,从有节奏的铿锵声直到柔情绵绵的絮语声,从清越的歌声直到活灵活现得令人惊叹的农民的谈吐。蒲宁曾说过:“我大概是个天生的诗人。屠格涅夫也首先是个诗人。对他来说,短篇小说中最主要的是声音,其余都是次要的。对我来说,主要的是找到声音。一旦我找到了它,其余的就迎刃而解,我已知道可以一挥而就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蒲宁把散文看得同诗歌一样,是有内在的旋律感和音乐感的。所谓“找到声音”就是找到散文的节奏,找到散文的基本音调,他曾多次引用福楼拜的话说:“应当使散文具有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又仍然是一篇散文。”散文的诗化,或者说诗的散文化,是蒲宁散文的主要特色。其二是细节的真实。这种真实基于他敏锐的观察力。阿·托尔斯泰在给青年作家所写的一篇名为《语言乃是思维》的讲话中,谈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说:“我给你们谈一件事,这是高尔基讲给我听的。有一回,高尔基、安德列耶夫和蒲宁在那不勒斯的一家饭馆吃饭。必须告诉你们,上一代作家比我们更热爱文学,他们终日谈论文学,进行斗智式的比赛,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时兴的游戏。他们坐定后,进来了一个人,就各给三分钟时间对这个人进行观察和分析。高尔基观察后说:他是一个脸色苍白的人,身上穿的是灰色西装,他还有一双细长的、优雅的手。安德列耶夫也观察了三分钟,可是他却胡说了一通,他连西装的颜色都没有看清。蒲宁却有一双非常敏锐的眼睛。他在三分钟的观察中把这个人的一切都抓住了,他甚至把西装上的一些细小的东西都描绘了出来。他说这个人打的是一条洒花领带,小指头的指甲长得有些扭曲,他连这个人身上的一个小疣子也看出来了,并作了详尽的描写。最后他说这个人是个江湖骗子。凭什么下这个结论他自己也不知道,反正是个骗子。他们叫来了侍应生领班。领班说,他不知道这个人是从哪儿来的,但他经常出现在那不勒斯街头。这是个什么人,他不知道,但这人的名声却很坏。这就是说,蒲宁讲得完全正确,只有受过严格训练的眼睛,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
-
罗马风云(德国)特奥多尔·蒙森著;王建,王柄钧等译特奥多尔·蒙森是德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划时代的学术巨擘。1902年,瑞典文学院主要由于他的“里程碑著作《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而授予这位”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蒙森(1817-1903)自幼爱好古罗马历史,获法学博士后,曾赴意大利考察三年,五卷本巨著《罗马史》(第四卷未完成,1854-1885),是他30年心血的结晶。他以渊博的学识和民主主义观念,深入烛照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光辉地位的罗马社会,全面展观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风貌。作品光华四射,文笔洗练,戏剧色彩强烈,人物形象鲜明。被蒙森抨击进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手摔此书对作者说:“尊著我拜读再三,你看,封皮都快磨破了。”本书选取《罗马史》最精彩独立篇章,使我国读者得以第一次领略这部杰作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