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集
-
伯尔生平与著作黄凤祝,(德)雷勒·伯尔,(德)维克多·伯尔编;李毅,申晓萌,黄凤祝译海因里希·伯尔是诺贝文学奖获得者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位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在这个新的,高唤着民主的德国,他同时还是一个道德规范的代表。他不是高举手指,指点别人,而是举着一面镜子正如马塞尔·赖希一拉尼茨基对他评价的那样:他是一个“带着不丑式舌头的传教士”。正因为他那令人感到不舒服和有争议的格调,才能作出那么多有意义的贡献,为当时还年轻的德意志民主赢得和加强了欧洲邻国对它的信任。由此可见,伯尔以一个德国诗人的身份,用他自己的方式将德国带入了自由人民的联合体,当然也带进了欧洲共同体。战后,1945年伯尔从战俘营回到他那完全被摧残的故乡——科隆。他经历过当时德意志帝国的毁灭,那是一个由仇恨和鲜血,死亡和破坏组成的地狱。这种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勇敢的,自觉的,为和解,和平而奋斗的斗士;一个不懈的人权捍卫者。因此,他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欧洲人。在他最后一次被采访时,海因里希·伯尔回忆起1945年那种令人疑惑的时事情况时说:当时作为一个德国人,不是什么好事,德意志人!近乎是一种蔑视的标记。“为了让德意志在欧洲这一民族大家庭中,重新获得一个受到尊敬的地位,他所作的贡献比一般人所知道的或感受到的还要多。
-
上尉的女儿(俄)普希金原著;张宏源改写《上尉的女儿》是世界少年文学精选之一。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听从父亲的命令,前往偏远的小城堡,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意外经历的一场内战使他受到血与火的洗礼,更得到一份难能可贵的爱情。
-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邹振环著暂缺简介...
-
川上集唐振常编著收入《川上集》的文章,除了三篇例外,皆作者近年之作。大约可以分成三类,一是谈文说史,二是读书评论,三是怀人之作。这样分法,亦有近乎勉强,比如第一类和第二类就很难严格分别。这两类其实都近于读书所感,然第一类中此类文字,写时多引申开去,第二类则多就实论实。第二类中掺入两篇序文,那也是因为系他为书而作。第三类怀人之作,除了有一位生者,余皆作古之人。他们都是作者所尊敬的老师、前辈和友人。
-
绿屋的安妮(加)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原著;刘惠媛改写绿屋的安妮红发大眼,喜爱幻想的孤儿安妮阴错阳差地被一对老兄妹收养,宁静的绿屋也因此频生波折。
-
鹿苑长春(美)玛乔利·金南·劳伦斯原著;周愿同改写《鹿苑长春》讲述了:七岁的乔弟在森林里找到了一只失去妈妈的小鹿。从此,他有了一个形影不离的“小兄弟”。他们共同经历了一连串有趣又伤感的事,甚至一起出猎凶狠的跛脚熊。
-
雪国 古都 千只鹤(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长期担任日本笔会会长,将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有机结合,以“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著称于世的川端康成(1899~1972),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三部小说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奖状表彰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雪国》(1935)写日本东京一舞蹈研究家三次去北国山村,与当地艺妓驹子邂逅相爱同时又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流露倾慕之情。《千鹤》(1949)叙述青年菊治与亡父生前的情妇和她女儿以及另一美貌小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古都》(1949)描绘一对孪生姊妹悲欢离合的际遇。作家笔下的少女形象纯洁可爱。作品色调明朗健康。时代风貌也有所展现。女译家高慧勤的这个译本深得川端精髓,真实完整,资料齐备其中最招物议的《千鹤》系首次在我国全文译介。
-
马丁·伊登(美)杰克·伦敦(Jack London)著;殷惟本译当然,集中反映他创作思想中积极和消极这两方面因素的,还是他的代表作——发表于一九O九年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 在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中,克杰·伦敦不但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写下了自己如何在平庸的资产阶级鄙夷下含辛茹苦地读书和写作的经历,也尽情阐释了他个人的混杂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尼采的“超人”说的社会见解。 马丁·伊登是一名远洋航船上的水手。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露丝一家人,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位文科大学生,把她当成了理想的恋人。为了让自己和对方匹配,他发奋读书,用文化知识,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来武装自己。他觉得自己的经历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而自己的观点也亟待向人们表达,于是便认真学习和练习写作。但他的尝试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生活上也潦倒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尽管时常饿得发昏,连外衣也典当了,他仍不顾一切地读书和写作。他的姐姐、房东和工人朋友虽然喜欢他和同情他,却不理解他,而那帮上层社会的绅士淑女,则对他百般嘲笑和揶揄,但他一往直前,坚持走自己的路。就他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论,是积极的。 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罗亭 贵族之家(俄)屠格涅夫(И.С.Тургенев)著;磊然译《罗亭》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屠格涅夫十二卷集》译出,《贵族之家》据1954年版《屠格涅夫十二卷集》译出。
-
陶威尔教授的头颅(前苏联)А.别利亚耶夫著;李德容译本收是前苏联著名的科学幻想小说作家A·别利亚耶夫的代表作之一,原作最初发表于1926年。本书作者通过一个生动而惊险的故事,提出了在医学领域的一个大胆的设想——人体的肢体移植和尸体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