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集
-
作者学养与乾嘉章回小说的精神世界王冉冉以学问为小说是乾嘉章回小说的整体特点,这个时期的小说作者们普遍具有深厚的学养。基于此,本书对乾嘉章回小说的作者学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这些作品以作者学养为底蕴所形成的内在情理逻辑,通过整合小说研究与学术史研究、思想史研究,为小说研究中较受冷落的内容研究提供新的视域与路径。
-
韩先成诗词联文选韩先成本书记录了韩先成先生的所见所闻。书稿体裁主要是古体诗七言、五言 句及律句(包括古风体)、对联及散文。散文主要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对历史文化城镇、寺庙布局及其艺术特点进行发掘描写。对联则以哲学的眼光,写景状物,憧憬未来,韩先成先生业余时间笔耕不缀,常有文学作品见诸报端,其诗文楹联遍布云南名胜古迹。本书表达了韩先成先生对生活的感受,品读名山大川,讴歌祖国,讴歌党,歌颂家乡、大自然,表达了韩先成先生对祖国、家乡、事业、生活的热爱。本书旋律优美,字词深情,内容积极向上,文字朴实真切,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
世纪风范王生洪《世纪风范——唐翔千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旨在缅怀唐翔千先生的创业之路及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丰功伟绩,发掘唐翔千先生实业救国裕民的家国情怀和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振兴中华的精神品格,弘扬唐翔千先生善济重教的家族传承。本书内容包括缅怀纪念(纪念文章)和思想采风(唐翔千思想和实践研究学术论文)。本书以凸显史实、图文并茂、故事感人、情感丰富、思想厚重、品味高尚为特点,是一本充满时代精神、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册,一本具有时代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名人档案资料。
-
袁中郎尺牍(明)袁宏道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是明代文人袁宏道的尺牍合集。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在文学 ,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其所开创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在文学上主张通变,求真重趣,反对摹古,追求“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的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杂著小品尤其是尺牍、游记等散文创作上。他的尺牍在明代文人中保存 为完整,艺术价值也 为突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
寻找西域的神奇安谅安谅,知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是个大美的地方, 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区域。本书为安谅创作的新疆自然与人文主题的纪实散文的精选集。具有作家和援疆干部双重身份的作者安谅,在新疆工作多年,走遍新疆各地,在天山南北与戈壁沙漠, 驰骋,挚情投入,深情歌吟,将新疆鬼斧神工般的奇景和自然瑰宝的山水,诗意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安谅有关新疆的散文、诗歌和纪实文学作品发表多年来,广受读者青睐,作品广为转载和传诵,有许多读者是读着这些美文,去寻游新疆大地的。
-
桃花流水杳然去王鼎钧本书是 作家王鼎钧先生晚年的杂文集,内容涉猎极广,既有人生体悟、生活随笔,也有文艺评论、社会杂谈,全面体现了王鼎钧先生晚年生活的所思所想。书中共收录文章90篇,虽篇幅不长,但文笔精到、洞见深刻,因丰富的阅历、深沉的家国情怀、圆熟的文学技巧而呈现丰厚多样的文学生命样貌,可读性极强,且引人深思。商务印书馆于2017年出版该书简体中文版,反响强烈,此次进行全新修订,从内容到装帧全面升级,以飨读者。
-
石库门味道马志成本书是一本以上海市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集。作者从石库门普通人的故事入手,力图写出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写出“石库门味道”。作者长于上海,长期从事钢铁、 展览、外贸等工作。因而作品也主要描写在上海石库门里的人与事,以及从石库门里走出来的人们在改革开放 线的生活、工作。通过他们的生活变迁来反映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如《球是旋转的》中的梁良,不但会对付乒乓球的旋转, 能应对旋转发展的社会,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美丽的蝴蝶结》是回忆大姐为响应 开采石油的号召,离开大城市去到祖国的边疆;《无花果树下》写邻居周老伯平时很低调,但培养六个孩子个个出彩,像他家里种的无花果树,不见花而结丰硕果实;《“新市民”轶事》《 年初二》则是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环境改善带来的市民生活发展。
-
凌翔施柿暂缺简介...
-
凌翔 我们在群山绵延不绝文芳聪本书作者向往缥缈的诗意远方,关注脚下的鲜活土地,于是有了诗集《我们在群山绵延不 》,这是作者近年来的诗歌写作小结。收录的是2015年以来陆续写成并在报刊发表或获奖的诗歌作品,是一方山水人文在一颗心里的投影。
-
民国词学编年史李剑亮《民国词学编年史》是李剑亮教授在民国词学研究领域的又一部重要专著,也是民国词学界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之一种。本书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条理清晰,叙述完整。编年时限自中华民国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三十八年,其内容包括对词史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文学事件、词学结社、词学流派、词人(词学家)交往、词人(词学家)生平事迹,词人(词学家)重要作品的创作、出版和评论,以及民国词学家对前代词学文献,特别是唐宋词学文献的研究整理与评论等各个方面,不仅全面地盘点了民国词学文献,梳理出民国词学发展之完整脉络,而且对当代的词体创作也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