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集
-
《申报 自由谈》杂文选唐弢 主编,陈子善 王锡荣 编选本书是《申报·自由谈》自黎烈文1932年接编后至1935年的杂文选集,是两位编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也是《申报·自由谈》作者唐弢先生指导下编选的,唐弢先生亲自为这部选集写了序。 本书是对《申报·自由谈》由于鲁迅的参与撰稿而形成的最辉煌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杂文的第一部篇幅适中的选集,198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22年是《申报》创刊150周年,2023年是唐弢诞辰110周年,重印这部杂文选,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重印本新增编者撰写的重印后记。
-
光影华章龚小荣,陈常青 编《光影华章——20个讲述中国故事的电影剧本》,是以改革开放为题,歌颂新时代的电影剧本集,共收录20个电影剧本,基本是农村题材,有写修路造林致富的《筑梦之路》《石漠山地共青林》、有写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情姐下河洗衣裳》、有写林权改革乡村振兴的《绿水青山情更长》、有写农村青年励志故事的《黔路是归途》等等。
-
东方往事老園,悟正二战期间,为了逃避德国纳粹屠杀,数万名犹太难民飘洋过海来到上海。他们在上海为生存而奋斗,演绎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东方往事》以上海民众救助犹太难民为主线,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风云变幻和岁月沧桑。故事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那段被尘封的历史,以及上海各阶层人士对危难中的犹太人的同情和守护。从这些历史碎片中,我们看到了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光辉和人性的永恒。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曾说:“如果说纳粹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暴露了人性中最丑陋、最黑暗的一面,那么上海犹太难民的经历表明,即使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仍有人性的光辉熠熠闪烁。”
-
人民政协报新时代报道作品选人民政协报社 编《人民政协报新时代报道作品选:委员故事》: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并对政协委员提出了“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如何当好一名政协委员,引发了所有政协人的深思。为此,《人民政协报》自2014年1月7日设立《委员故事》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政协委员,重点围绕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充分讲述委员在本职工作、政协履职方面的故事,还原其形象、个性、思想和精神。九年多来,《委员故事》版共推出300多期,报道各界别政协委员的人生经历和履职故事,凸显了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彰显了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一些委员表示,在阅读《委员故事》中学到了履职方法,找到了履职榜样。在本报创刊40年之际,特将部分委员故事结集出版,一方面让社会各界直观地了解政协委员是怎样的一群人,同时促动新一届政协委员积极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带动所联系界别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通过讲好委员故事,进而讲好政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政协报新时代报道作品选:民意之桥》:《人民政协报》有一个周刊叫《民意》。《民意》创刊于2000年1月3日,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诞生。周刊的前身是《人民政协报》的《社会》周刊,为了更集中宣传广大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和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报社决定创办《民意》周刊,每周一期,每期三块版面,星期一出版。时任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书法家刘炳森特为《民意》题写了刊头。在《人民政协报》创刊40周年之际,我们精选《民意》周刊创刊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优秀作品结集成书,全书分为“系列报道”“记者关注”“读者来稿”三个章节。其中,“系列报道”的8组文章和“记者关注”的18篇报道,每篇都以翔实的采访、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内容打动人心,从中不仅能读出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产生监督合力的良好效果,更能读出新时代社会进步的足音。“读者来稿”主要精选各级政协委员和党派成员的投稿,这些稿件均含有深入的调查、严谨的思考和务实的建议等内容,体现了作者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希望《人民政协报新时代报道作品选:民意之桥》的出版,能为进一步推动各地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提升民主监督工作成效有所帮助和借鉴。《人民政协报新时代报道作品选:新时代市县政协的新样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为政协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选优配强政协领导班子,重点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人民政协报》在要闻一版特别推出“新时代市县政协的新样子”专栏,大力宣传我国市县两级政协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期给市县两级政协开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专栏开设三年多,共推出相关稿件200余篇,报道了一大批市县政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的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篇篇冒着泥土气息的新闻稿件,受到各级政协的欢迎。不少地方政协同志来电表示,“两个薄弱”是制约市县政协提升工作质量的瓶颈,也是影响其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短板,具体要怎么做,在实践中也有不少疑惑。“新时代市县政协的新样子”专栏推出的其他政协的做法,为他们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在学习互鉴中开拓了思路、碰撞出了火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当地政协工作,全面促进了政协工作的提质增效。回首三年多来的报道,“新时代市县政协的新样子”专栏硕果累累。今遴选部分内容结集成册,一方面是便于读者对我们三年来的探索有个全景式的了解,另一方也期望能给各地新一届政协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
光的弹奏孔令剑《光的弹奏》收录孔令剑近年新作60余首(组),同时精选前两种诗集作品20首,共计约2500行,为孔令剑多年诗歌创作的阶段性成果。从2022年年底始,诗集所收作品已先后在《诗刊》《北京文学》《扬子江》《草堂》等国内重要诗歌刊物集中发表,产生了广泛好评。其余作品已投稿《人民文学》《十月》《四川文学》等刊,正持续产生影响。诗集以“光的弹奏”为题,整体呈现出诗歌之“光”的明亮和希望,有着鲜明的时代气象和积极的精神力量。
-
本色自风流张道新本书作者经历 20 年的军旅生活,养成了赤胆忠诚、报效祖国的军人本色;亲历九七香港回归,谱写了洗涮国耻、和平进驻的人生风流。 书中通过对军营生活、军人转业、查处黑网吧、破获盗版图书案、打击盗版音像制品、查封涉黄歌舞厅等的描写,真实记录了作者从香港军营转业安置到深圳文化市场执法战线的人生履历,真实展现了文化执法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精彩画面,真实展示了文化执法人员在法与情、法与理之间的情感纠葛。
-
城的嬗变张霖本书是一部有本土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是对于广州城市历史文化的一次近距离观照,它将广州城市的历史、习俗、生活、景点融于一体,对于弘扬广东新精神有继往开来的启示意义。
-
近百年女性词史赵郁飞本书是作者近年所从事“近百年女性词史”学术方向的主要成果,书写了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百余年的女性词史历程,是学界首部全景式展现此时段文学生态的著作。近百年女性词史从时序上看,是以李清照为开山的千年女性词史的衍绎承传,而在“天将间气付闺房”的时代风会中,获得了间世迁变之灵气的女性词的体量与分量,足以同此前的千年分庭抗礼,甚或驾而上之。百年中,诞生了吕碧城、沈祖棻、陈小翠、周鍊霞、丁宁等英卓的女词人。她们以佳词丽句秀出闺阃,不仅足与同世男性词人相抗轶,壮百年词业声色;更能上摩前贤之垒,在千年女性词史长卷镌刻芳名。本书是“二十世纪诗词研究”系列成果之一,在凿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的理论基础上,别具文化、历史、性别等层面的意义。
-
宫廷文化与唐五代词的发展孙艳红宫廷文化贯穿于唐五代词的发展始终,对词体发生史的建构有重要意义。本书从词的起源问题切入,以唐五代不同发展阶段为横断面,探讨宫廷文化与唐五代词的发展演变关系,具体论述了五个问题:隋代初唐的宫廷文化与词体发生的准备、盛唐的宫廷文化促进词体的形成、中唐的宫廷文化使词体呈现过渡性特征、晚唐西蜀的宫廷文化奠定了词体的基本范式、南唐的宫廷文化促成了五代词的兴盛。唐五代词以宫廷文化为主要题材,具有鲜明的宫廷文化属性。反之,宫廷文化不仅催生了词体,还有力地促进了唐五代词的发展定型与繁荣,进而迎来宋词的大盛。
-
乡国变奏冯仰操 著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以转型时代的地方意识为入口,梳理清末民初文学对地方政治、地方先贤、民间歌谣、地方方言的发现、利用和书写。本书强调,清末民初的地方性书写植根于具体的地方世界乃至民族国家进程,又显示出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其中,朝野、主次、各世代文人之间相互呼应、碰撞,使得地方性书写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乡国的博弈和变奏,构成了地方性书写**时代性的叙述框架;从政治的地方意识到文学的地方意识,从民族国家的主导到地方性、个性的凸显,代表了两代文人处理文学与地方世界的不同路径,也代表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文学探索地方性乃至民族性的独异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