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集
-
溯潮观海李雪本书共分为探寻·先秦时期的海洋创世神话、觉醒·秦汉时期的海洋意象探知、勃发·魏晋时期的海洋诗赋创作、怒放·隋唐时期的海洋传奇情韵、远航·宋元时期的多姿海洋情愫、归途·明朝时期的海洋文学曙光、梦醒·清朝时期的海洋文学余晖和新潮·现当代的蔚蓝海洋之魂八章内容,以不同的历史阶段为框架,对各阶段海洋文学的发展进行梳理、阐述和分析,以期展现出中国海洋文学的发展风貌和成就。
-
西藏当代文学史胡沛萍,蓝国华,李佳俊本书主要梳理、描述了西藏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从整体上探究、发掘西藏当代文学的审美趋向和社会文化内涵,多角度、多层面阐释西藏当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功能。并介绍了西藏当代作家的创作概况,研究和评述西藏当代作家、作品。目的在于揭示诸多个体作家各自的审美追求和作品的风格特点,发掘、揭示个体作家代表性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审美意义。
-
《西游记》英译史研究王文强本书主要研究《西游记》的英文译介史。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意义和研究范围等,主体部分按照译者身份、翻译目的、译本形式、译本影响,以及译者对《西游记》的阐释与解读,将这部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一章,包括传教士汉学家对《西游记》的译介研究、《西游记》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启蒙期、《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繁荣期、当代《西游记》英译的学术转向。第六章为结论,总结了研究的发现、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的设想。本书通过研究不同译者笔下《西游记》英译本的差异,探索这部小说的译介特点和规律,从而了解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对外传播的诸多因素,为这部小说乃至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提供参考。
-
杜诗学通史 清代编孙微《杜诗学通史》由张忠纲主编、多人撰写,分为《唐五代编》《宋代编》《辽金元明编》《清代编》《现当代编》《域外编》六册,系统梳理自唐迄今、涵盖中外、长达1300年的杜诗学发展历程,探讨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杜甫的研究等重要问题。《清代编》由孙微执笔。在杜诗学史上,清代是继宋代以后的第二个学术高潮期,成果丰硕,名家辈出。本书大体以时间为序,分“清初的杜诗学研究(顺治—雍正朝)”、“清中期的杜诗学研究(乾隆—嘉庆朝)”、“清代后期的杜诗学研究(道光—宣统朝)”三个时段,对每一时段的著作、学者加以评述,总结每一时段杜诗学研究的特色、得失及其时代背景。全书资料丰赡,体系完整,论证扎实。
-
杜诗学通史 辽金元明编綦维《杜诗学通史》由张忠纲主编、多人撰写,分为《唐五代编》《宋代编》《辽金元明编》《清代编》《现当代编》《域外编》六册,系统梳理自唐迄今、涵盖中外、长达1300年的杜诗学发展历程,探讨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杜甫的研究等重要问题。本书由綦维执笔,内容大体围绕杜诗学著作,依次论“现存元代杜诗学著作”、“元代散佚杜诗学文献”、“现存明代杜诗全注本”、“现存明代杜律注本”、“明代散佚杜诗学文献”等,又按专题设立“金人论杜”、“元人论杜”、“明人论杜”、“元曲与元诗中的杜甫形象”等章节,还对元好问、方回、胡应麟等重要人物进行个案研究。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对辽金元明杜诗学史作了系统全面的梳理。
-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江少川,朱文斌 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第2版》横则为华文文学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图,纵则为当代华文文学的发展史,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十分重大。前二篇所论乃台湾、香港、澳门三地,与大陆贴近,地理上像是“一环”。第三篇在地理上还是我们常说的“南洋”,也是华人移民密集的地区,像是“二环”。台、港、澳三地并列合称,乃当代政治所形成。移民南洋的大势,乃经济、贸易所促进。值得注意的是:三地也好,南洋也好,除了泰国是例外,其他各地都曾经被殖民统治。台湾曾为日据,香港曾为英领,澳门曾为葡属。被殖民统治当然是祖国之痛,民族之耻,但在历史的回顾中,台湾的文学曾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某些作家能直接读日文原著,而不少作家也受惠于日文作品的中译。香港的西化背景与英文教育,对当地作家的启发也不容低估。台湾作家于日本背景之外,更受美国文化的激荡。香港作家不但吸收英国文化的养分,更透过英国得以亲炙欧陆。这些机会都是大陆作家欠缺的,尤其是在“文革”的岁月。至于第四篇所列的欧、美、澳洲的华文文学,更直接接受到所在各国文化与语文的考验与冲击,真正是在欧风美雨的大气候中修炼而成的。在西方社会的生活压力下,一颗中华的心灵怎样观照、适应、超过异国的环境,并认识自我与祖国,而且用母语表现出来,是比较文学甚至比较文化具体的主题。其实,一切西化与回归的心路历程,都是“西游记”,悟空与八戒都是唐僧的另我分身。这么说来,该书要说的故事,正是无数敏感的中华心灵在华山夏水的边缘如何寻找自我,为自我定位,为民族反省,为华文的世界开拓出更宽阔、更生动的空间。对中原的十多亿人说来,台、港、澳三地加海外的几千万“华人”只算少数,但其中产生了多少杰出的作家,为“正统”、“嫡系”的中原文学增添如许光彩。减去这光彩,当代中国文学史就不够立体、不够多元了。屈原、韩愈、孔尚任、曹霑,恐怕从未想到,他们的子孙有如此的文采吧?
-
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庸武侠全解不雨亦潇潇每位武侠迷都是“江湖百晓生”,每位武侠迷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兵器谱》。 本书综合精彩程度、文学水准、思想精神等因素,为金庸小说做个全面的解读与合理的排名,以此遥寄“侠之大者”。
-
王维诗歌语篇风格互文研究刘婉晴本文以王维诗歌语篇风格互文现象为考察对象,在认识语言风格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这一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结合互文性理论的核心理念提出“风格互文”概念,将风格互文视为一个完整、开放的统一整体,从系统、层级、关系出发审视风格互文在语篇系统不同层级的互涉关联。依据语篇系统的结构层级构拟出王维诗歌语篇的篇内、篇际风格互文系统,探讨风格互文在不同语篇系统不同层级的建构。通过对风格互文现象、互文表征、互文类型及其实现机制的分析考察语言风格互文生成演变的规律,通过语义流动与语篇结构的密切互动来审视风格互文的生成与变化,归结出风格互文生成与演变的普遍规律、深层机制及研究路径。
-
观念的撞击《中国设计现场》编委会 编本书汇集了30多组活跃在建筑、室内、时尚、产品、平面设计等领域设计师们的最新作品,编著者独辟蹊径,以“提问”的方式记录着中国当下的设计现场,问题围绕视觉经验与实体经验、个人与社群、工作室与工厂、地方与世界四个方面,希望在外界的不确定、混乱与偶然中架起一条钢索,找寻出路并开辟蹊径。参与回答的设计师们从各自的思想与实践出发,展开属于他们的回应。本书是在上海当代艺术艺术博物馆(PSA)举办的“观念的撞击:中国设计现场2022”的展览图册,共包括四个单元,以精美的版式、高质量的图片、多种文本形式展示了“中国设计”的样貌、价值和意义。
-
聊斋学研究二集李桂奎 等 编本书为第二届“‘聊斋学’高层论坛”的论文集,收录了37位聊斋学研究专家的33篇论文,涉及文献学、叙事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聊斋俚曲、辞赋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如孙大海《从“雅言”到“句典”:〈聊斋志异〉清代经典化的语句维度》、李桂奎《〈聊斋志异〉“梦幻”叙事之文本意蕴》、王平《论〈聊斋志异〉诉讼叙事的当代意义》等,集中展示了聊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