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教育
-
高校课程研究李孟辉 著《高校课程研究》对高校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就当代高校课程改革中课程综合化的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问题、网络课程与教学的问题、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又分章进行了探讨。《高校课程研究》引用和借鉴了课程理论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解决高校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与策略。《高校课程研究》可供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阅读与参考。
-
基于TQM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王章豹 著《基于TQM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分两篇共十章,前三章为概论篇,主要介绍和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族标准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实施程序、经典理论及两者的关系,高校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基本现状和难点,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基于TQM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理念。后七章为模式篇,也是本书的主体内容,重点探讨高校“七全”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全面的教学质量标准、全员的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全要素的教学质量管理、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及全面的教学管理方法。亦即用“七全”这条红线,将散落的珠子(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以及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的方方面面问题)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
北大红楼杜家贵 编《北大红楼:永远的丰碑(1898~1952)》由杜家贵主编。1898~1952年的北京大学,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孕育和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了北京大学特有的精神和传统。这个时期,北京大学不仅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孕生地,为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大红楼,作为北京大学的象征,见证、记载了这段校史的辉煌。为了让北大人永远铭记并继续弘扬北京大学的精神和传统,几位老校友组成编委会,从各种历史资料和校友回忆录中遴选出一百四十多篇文章,辑成《北大红楼:永远的丰碑(1898~1952)》,分为北大精神和北大传统、校史探源、红色圣地、五位老校长、名师风采、爱国民主运动,以及保护、收回红楼等十个专题,如实再现这段校史的波澜。
-
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郑云宏,崔玉瑾 编《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指导方案》编写而成。全书关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重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的编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可作为职业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职业培训人员的参考书。
-
2011年度高等职业教育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高职分会 编作为高职院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好坏,决定着高职院校党组织是否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高职院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党内民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找好着力点,以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进程。
-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陶永诚,王静,黄海沧 等著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是学院2000年从浙江银行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后首批招生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培养面向各银行、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一线业务岗位,以及融资担保类、投资服务类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或投融资等一线岗位,熟悉金融机构柜台操作,掌握各类金融理财、投资分析与咨询、企业财会与资产管理、金融产品营销与客户推广等业务与技能,具有良好金融文化素质、健康身心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
中国近代大学的现代转型周谷平《中国近代大学的现代转型:移植·调适与发展》由周谷平、张雁、孙秀玲、郭晨虹著:中国大学短短百年中完成了西方大学用几百年时间走过的历程。在其迅疾转型中,由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富国强国的时代诉求,工具理性主义在中国大学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主导力量。西方大学的现代化是从形而上向形而下转移,移出象牙塔而融入社会,中国大学则可以说从没在真正意义上进入过象牙塔,只是在象牙塔周围张望,这是一种从政治实用主义向经济实用主义的转化。中国大学创新之路的艰难不仅是制度层面的,更是理念和文化层面的。对中国大学而言,只有在保持学术本位的价值理念与世俗化需求的互动、平衡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园。如何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相互制衡中坚守大学之道,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出中国大学的独具特色发展之路值得我们深思。
-
发挥优势学科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王华 编《发挥优势学科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地应用了现代的教育理论,并实践于“矿产普查与勘探”学位点、学科点的建设,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了具当代研究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新思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重要性及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可行性。尤其是在相关新的硕士点、博士点及其学科的承办实践中,体现了“传承性、关联性、系统性”的特征与内在的成生关系。
-
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吴麟章 编《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围绕新时期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新特征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论述了高等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经济的紧密结合,进而从大学“社会化属性”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本位”的大学定位观和“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的新型大学特色办学思想。这一思想要求地方大学要坚持“大协同创新”主导思想和社会化人才观,坚持“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的办学方向,探索“低重心、高品质”的“中国式”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荆楚理工学院近年来的改革实践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建设路径和关键问题;分析了“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对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为破解地方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架构。《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读者对象主要是地方大学领导、教学与学术研究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教育学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习研究与参考。
-
师范生必读冯明义 编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师范生必读》以师范生——未来的人民教师职业成长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为主线,系统介绍了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师技能、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礼仪、中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教师资格的获取、国家教育法规、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创新、教师职业成长路径、中国师范大学、师范生学习资源获取等内容。《师范生必读》对于提高师范院校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和从教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师范生必读》可作为师范院校本专科学生、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