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简明中国教育史》笔记和习题详解圣才学习网 主编本书是王炳照等编著的《简明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基本遵循《简明中国教育史(第四版)》的章目编排,共分17章,每章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主要根据《简明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并参考其他中国教育史教材整理了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足课后习题详解,结合本教材和最新参考资料对该教材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是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圣才学习网/中华教育学习网(www.1000jy.com)提供《简明中国教育史》名师网络班与面授班(随书配有圣才学习卡,网络班与面授班的详细介绍参见本书书后内页)。本书及配套的网络班与面授班特别适合各大院校学习中国教育史的师生以及在高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参加中国教育史科目考试的考生使用。
-
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贺武华 著《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是贺武华同志主持2007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时期浙江省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的后续研究成果。教育公平一直以来是教育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国内外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一书的特点在于:其一,该著作定位于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教育公平的特殊性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具有共时性、共通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教育公平的中外著述大体上都会涉及这样一些基本的话题,诸如“教育公平与效率”、“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等等。然而,教育公平又是一个体现时空差异的重大研究领域。作者认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教育公平问题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从特殊性、个体差异性上去探究教育公平的理论变革及实践发展正是该书的特色之一。自2004年基本普及15年教育以来,浙江开始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新阶段,由此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和需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该书正是从浙江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对此作了深入的探究。其二,该著作侧重于教育公平的中观层面及公共政策方面的探索。近年来,伴随公共教育问题的层出不穷以及公共教育研究的兴起,有关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然而,诸多在宏观上尤其是在国家层面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的或理论或实践的研究,一方面具有包容面宽、涵盖性广的长处,但另一方面在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回到具体的情境场域时往往会缺乏解释力,也难以做到对症下药。
-
21世纪大学挑战与对策田建国 著暂缺简介...
-
地方院校战略规划论邹晓平 著《高等教育学博士论著精选系列·地方院校战略规划论》的特点,还在于运用科学发展观和辩证方法论,对一些流行的战略观点,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举个例子:作者认为“院校发展战略属于一种稳定增长型的战略,个别特殊情况下的跨越式发展,对地方院校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确乎如此。如今,“跨越式发展”成为流行的口号,把特殊情况、特殊时期、对特殊事物的“跨越式发展”当作普遍规律,甚至作为流行口号,到处滥用。它所反映的是“大跃进”的浮躁心态。这种心态是战略选择、规划制订应当避免的。细心阅读《高等教育学博士论著精选系列·地方院校战略规划论》,这类不随俗、有创新的观点随处可以发现。当然,并不是说书中所有的理论与观点,都是正确、准确的。正如《高等教育学博士论著精选系列·地方院校战略规划论》所揭示的:任何发展模式都是非标准、未完成的;任何战略理论、规划方案,都是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而且随着客观条件与主观认识与时俱进的。但不论成熟与否,不论赞同或存疑,都有启发与借鉴的意义。
-
我看研究生教育30年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 编本书以纪念研究生教育三十年为契机,收录了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组织全国研究生院开展的“我看研究生教育30年”活动上的论文六十多篇。记录并描绘了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孜孜不倦、辛勤奉献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走过的这三十年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三十年,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却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这三十年中,老一辈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燃烧着自己的热情与心血,照亮了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漫漫长路,也见证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点滴进步。无论是坚守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者,还是忙碌在管理岗位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这本征文集,都是他们以日复一日的积淀和语重心长的诉说,为我们凝练的智慧与感悟的结晶,也表达了他们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冷静思考与浓厚情怀。
-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建院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编暂缺简介...
-
中国教育史陈青之 著教育史之内容,包括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及教育者生活等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及时代的教育思潮等等,属于理论方面。但只将以上所举的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情形,原原本本,按照时代先后,叙述一个明白,还不足以完成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第一、在于说明历代教育制度及学说之变迁的原因;第二、在于比较各时代各地方的教育之异同与升降;第三、则在于阐发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及统治阶级对于教育之如何利用;第四、尤在于以客观的态度批评历代教育之得失,并标明其特异之点。能够将以上所提示的种种方面,作一个有系统的叙述,以备今后研究教育者应取何种途径的一个南针,方可以成就一部教育史。
-
新华文摘精华本·教育卷《新华文摘》杂志社 编本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科技的发展导致了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观念的深刻变化。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的高级发展阶段——信息化时代。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展又呈现新的变化,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具有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的明显特征:1.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知识广泛传播和发展的经济。2.在知识经济中,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产业主要已不是量的发展,而是依靠知识的创新,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经济增长的支柱将转移到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高技术产业,科技、教育与文化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咨询服务业。
-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阳嘉瑛,陈奇志 著2008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令27号),以依法保障高等学校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为宗旨,对高等学校档案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等作了明确、严格的规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最新、最突出的特点是努力构建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的组织、人员和条件三大体系。这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内涵,提高档案服务高等教育、经济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配合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编者特别编写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全书共八章,三十九节,对高等学校档案及管理的基础性理论、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中心工作以及现代化管理等进行了研究。本书在介绍我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理论的同时,还注意总结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的实际经验,努力用简洁的语言和详实的范例阐释《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原则、精神和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可供高等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参考。
-
清末民初江苏省教育会研究谷秀青 著《清末民初江苏省教育会研究》在分析和梳理江苏省教育会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之上,着重考察清末民初社会变迁中,江苏省教育会为建立这种社会权威性模式所参与的教育、政治、社会性活动,以及这种模式终结的深层原因,进而探讨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社团的时代命运。江苏省教育会是清末创办最早、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性教育社团,在其存在的22年时间里,近代中国经历丁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三个时期。政权的几经更迭,使得近代中国呈现出“弱政府、强社会”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以江苏绅商为主体筹建成立的江苏省教育会,其活动逐渐由教育一隅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江苏省教育会试图塑造一种游离于国家政权之外的社会权威性控制模式,达到江苏地方自治和“苏人治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