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杨河 主编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中,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北京大学文化研究》通过回顾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历史,剖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总结在北京大学代代相传“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办学理念和管理风格,以及在新时期下北京大学的文化品格,全面分析了“北大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希冀对北京大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有所贡献。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北京大学文化研究》由杨河主编。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教育报刊社组 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撰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者史习江)是其中一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收录了《爱心谱就人生音画》、《百岁老人与“三”的契合》、《大含沧海的科学襟怀》、《清风笑语话当年》、《特种污染治理的环保卫士》、《科学的学徒》、《寓智慧责任之所》、《为了中国的SMIDTH》、《宁静的怀念》、《神秘的风水线》、《西岳踏勘历天险》、《一部巨著一座塔》、《发现党家村》、《以水为魂》、《“灰色”的希望》、《钢骨柔情筑结构》、《建筑物的保健医》等文章。
-
教育概览2011 OECD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译经合组织国家在力图通过政策设计提升教育的霄效性、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同时,也面临藉不断紧缩的公共财政压力。《教育概览2011:OECD指标》使得各国可以参照别国教育的情况认识本国教育。它提供了有关各国教育体系的丰富的、可供比较的指标系列,饯表了如何考量国际教育发展现状的专业共识。 这些指标反映了教育领城的参与人员、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以及教育体系的运作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一系列教育成果,并进行了比较,例如,学生在若干重点学科的成绩、教育对收入及成年人就业机会的影响。
-
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法论探析李政涛,李云星 著暂缺简介...
-
公民教育引论檀传宝 等著《公民教育引论:国际经验、历史变迁与中国公民教育的选择》从国际比较、历史研究、理论分析三个维度对公民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建构了中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都需要建立正确的公民教育的概念、厘定公民教育的合理目标与内涵、采取比较切适的手段推进中国的公民教育。但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与教育界对公民教育的概念、目标、内涵的认识存在许多混乱与分歧。全书共三部分:上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对英美、德法、日韩等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公民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其公民教育的经验、问题和主要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借鉴;中篇对我国民国以来公民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新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重点提出了必要的建议;下篇则以理论分析为主,对新时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方向进行了深刻分析与展望。《公民教育引论:国际经验、历史变迁与中国公民教育的选择》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教育研究”的结题成果,可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提供一些既反映时代精神、又体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公民教育新思路,不仅在教育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教育公平与乌江流域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彭寿清,于海洪 等著《教育公平与乌江流域民族教育发展研究》针对乌江流域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现状和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采用跨民族、跨省市、全流域的研究方法和多学科视角,结合乌江流域的特殊性和民族教育发展的现实境遇,从供给与需求、传统与现代、结构与功能、权利与责任等四个维度建构了民族教育公平理论;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公平发展乌江流域民族教育的对策:乌江流域民族教育的公平发展,需从观念、体制、文化、投入等方面考虑,通过逐步实施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工程、“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名师培训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救助工程、“建设虚拟家庭,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工程、职业教育振兴工程、民族教育信息现代化工程等实现乌江流域民族教育的公平发展。
-
农村教育现代化邹敏 主编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时代性。教育现代化是当前以至未来的一个热点话题,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针 对性。二是本土性。我们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侧重于四川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以川南农村为典型, 以乐山市沙湾区为研究个案。乐山市沙湾区,沫若故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沙湾区委、 区政府非常期望以教育现代化推动农村教育大发展。沙湾区教育局周开贤局长联手乐山师院共同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三是实验性。农村教育研究重在实践和实验。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汇聚沙湾区教育现代化研究实施方案、指标体系编制,专家学者在各地的实验研究和成果。研究成果中,有武汉大学程斯辉教授和四川师范大学吴定初教授的智慧奉献,有高校教师和一线教师的思考与研究。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史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史编委会 编2001—2011年是学校固本强基、特色发展的10年,华水人用智慧和辛劳又谱写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辉煌乐章。系统总结这10年的办学经验,探讨学校的发展,意义深远。《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史(2001-2011)(精)》承载着前辈、师生员工、广大校友的殷殷期待,校史编写组承此重任,虽感荣幸,却又深知修史之艰难,责任之重大,不敢有丝毫草率、懈怠。在撰文中,校史编写组力求用笔客观、翔实、准确,再现学校发展轨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突出教育教学发展主线,诚愿撰成可读、可感、可借鉴之史书。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年鉴2009-2010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编著2008-2010,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持续的教学改革引领下,确立以“开放、交叉、融合”为教学理念的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研学能力的培养,实施“研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成果考核机制,营造了全新的创新型教学环境。自2009年底开始,探索培养创新型建筑工程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定提上议事日程,研究型工程师将逐步成为我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我们提出“一流教学+一流科研+一流队伍”的团队理念;“基础理论教育+创新研究+实践素质”的教学理念;“教书育人+高尚师德+敬业奉献”的教书育人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近年来,东大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已形成成熟、连贯的课程新体系,且在国内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显著推进了中国当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并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可。我们构建了体现开放融通特点、强调创新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深化以“理性教学、夯实基础、鼓励创新”为主题的1~5年级的整体改革方案。整合课程、精炼主干,形成以“建筑设计”为主干核心,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为两翼的“一核两翼”立体式知识框架其次,积极探索分阶段和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突出设计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启发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籍此形成由认知实践、工程实践到建筑测绘、毕业设计的完整实践学习过程。另外,积极建设制度化的国际联合教学平台并开展校际及校内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我们和国内最优秀的建筑学院每年都进行联合毕业设计,与美国、日本、瑞士、瑞典、法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及台湾和香港等地区的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院(系)际学术交流关系和联合设计教学,并已开始进行学分互认。同时,在2010年暑假,我们开始了首次“青年教师海外教学研究工作坊”的尝试,对青年教师作出系统的培养训练。教学研究及相关成果多次获得各级教学研究表彰和奖励,教学改革成果先后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08年,专业主干课“建筑设计”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开放·交叉·融合: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新体系”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毕业生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近两年本科生出国深造人数达毕业生总数的20%。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还将积极探讨本科教学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培养等一系列课题,使建筑教育上到更新一个台阶。
-
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1~2012邱均平 等编著本书由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等单位研发和编著,共有四部分内容:一是201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排行榜,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56个研究生院、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468个排行榜;二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480个培养单位的概况、各类排名、优势学科专业、招生信息、联系方式等;三是收集并回答考研学子极为关注的36个问题;四是附录,提供2011年国家及主要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报考中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本书全面、系统地评价了国内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其学科、专业的竞争力(除军事院校和专业),并得山了详细的评价结果。其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数据翔实、结论可靠、权威性强、适用面广,可供广大考生及家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决策者等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参考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