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发展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赵宏琴 著《发展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标志着教师研究领域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发展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为教师的声音、教师的人生里程和新的分析路径与新的教学研究模式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领域整合。此著作的出版从根本上帮助和加深了我们对教师教育问题与教师研究的再现危机的认识与理解,并展示了新的发展路径。
-
教育,春天里的发现钟发全 著全书分为“草根研究”“教学经纬”“课改传身”“孩子为本”和“反光镜”五个板块,针对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课改、制度等方面入手,以专家、教师或学生的思维角度剖析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问题”来源于“实践”,愈发显得迫在眉睫;“对策”经反复试用,更显得具体可行。全文感悟与理论并存,感性与理性共通,落脚于查究教育的不足,彰显教育的亮点。
-
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与发展金莲 著《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与发展》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创新:第一,以往的研究多关注教育成就水平的测量,如对入学率的计算,《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与发展》则从多个角度估计了教育成就。第二,所使用的数据使我们能构造出比以前更直接地估计有趣变量的方法。如用从正规和非正规渠道得到的债务以及借款能力的数据,我们可以用来估计农户的信贷能力,并分别检验财富和信贷的影响。第三,考虑到母亲与父亲在家庭决策中办演着不同的角色,《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与发展》以母亲的权利引入模型,估计其对孩子入学及学习成绩的影响。第四,有关学校质量数据的获得可以估计学校质量的影响。这些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扩展了关于中国农村教育成就实证研究的范围。
-
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的中国教育服务开放研究金孝柏 著《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的中国教育服务开放研究》从分析教育的性质入手,研究教育的功能和政府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分析教育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的产业化并不减少或削弱政府的教育职责;相反,教育的产业化要求加强政府的教育职责,它只是为政府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选择。教育的经济属性使得教育服务可以跨境提供,实现部分教育部门(主要是高等教育服务)的国际化。开放教育服务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庄严承诺。但是,我国学者很少研究“入世”以后教育服务开放面临的法律环境。国内教育立法的不完善与开放教育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我国履行“人世”承诺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从法律角度研究WTO体制下的中国教育服务开放政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的中国教育服务开放研究》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国内的学术界、教育界、政府部门片面强调教育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属性,对教育的经济属性认识不足。学术界和普通民众对教育产业属性的认识甚至发生偏差,简单地把教育高收费和乱收费等同于教育产业化。国家拥有教育主权,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主权的内涵包括国家在教育领域享有对内的立法权、管理权、司法权和发展权以及对外的开放权。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的完整实现必然要求国家为公民提供充分平等的教育机会,国家有义务为公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国家行使教育主权和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完整实现,这为国家开放本国的教育市场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
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影响张雁 著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与影响密不可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大学的产生是在借鉴西方大学办学模式和吸收西方大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的,对此,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张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另辟蹊径,以西方大学理念的传人为新的研究视角,叙述了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历程以及西方大学理念影响的演进。通过对德国经典大学理念与美国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导入、传播与影响,及当时国内学界对这两类大学理念的选择、调适和融合过程的论述,揭示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中的中国近代大学的变迁。这一研究路径于既有的研究成果中所未见,于教育史研究有新的拓展和深化。
-
解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张传燧 著《解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采用“教育流派-代表人物-生平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影响”的结构主线,重点介绍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影响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各个主要流派及每个流派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与相关实践,再现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解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洋务革新家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维新改良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变科举兴学校”教育思想,民主革命家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的“大职业主义”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乡村教育家晏阳初、梁漱溟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农教育”思想,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幼儿园“活教育”思想。《解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对希望了解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规范性与流畅性的近作,可供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中小学教师阅读。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的风云变迁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编写《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的风云变迁》从众多校史资料中考证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采访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中走出的杰出人物,介绍了现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中的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师生的工作现状。读者对象:清华大学在校师生,清华大学校友,清华等著名高校历史关注者。
-
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王永生 主编《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2008(上下)》既是对北京交通大学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个总结和提炼,也是新世纪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一个标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2008上下)》实践性强,论文或是对教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的思考,或是经调查研究、试点实践后,针对解决这些问题时采用的一些对策效果的分析研究和经验总结,对于探索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北京交通大学一直坚持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学校根据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和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以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突破口,以推进主干课程研究性教学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执行力为保障,不断深化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构建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大批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撰写了一批教学研究论文,《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2008(上下)》收录了其中的262篇教学研究论文。
-
润魂无声张为群 著本书取材于教师的日常育生工作,顺应我国当前紧抓职业素质和道德教养的时代要求,以细腻的笔触和从内在的视角展示了育人这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工程之一斑。本书是对育生过程的回顾,内容分为“吾爱吾生”、“吾爱吾校”、“吾爱吾岗”三个篇章,以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为经线,以作者的育人构思、与学生的交流为纬线,把一个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如何从接班开始教育学生直至送他们走上就业岗位这个过程展示给大家。它是对职业教育工作的一个描述,也有助于学生重温大学期问受教的情感经历。
-
棉花生涯五十年汪若海 著其核心内容,既处处彰显汪老重振中华棉业的赤子之心;又处处放射出老所长科技创新的智慧之光。这正是其五十年棉业生涯的灵魂所在。不论是中棉所系列良种选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性进展,颇具中国特色的棉麦良种良法良制大面积两熟高产高效示范样板的创建,倡议全国棉产布局重心的西进与推动新疆棉区的拓展;还是作为中棉所所长组织全国性棉花科技攻关,兼任农业部顾问期间献计振兴棉业,倡导构建棉花科研、开发、资讯、教育、推广、经营相沟通的科技服务网络,无不蕴含着赤子之心与智慧之光。二者如此完美结合,更使新作增色,令人折服,此惊喜之一。惊喜之二,这部好书不仅是作者五十年棉花生涯,极为丰富多彩的亲历、亲见、亲闻的人生经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人生感悟自传;也可视作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由艰苦创建,经曲折发展,直至建成国际知名的全国性棉花科技中心的建所历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缩影;同时,这五十年,也恰恰见证了新中国重振中华棉业,由植棉大国变成棉产大国,进而迈向棉产强国的棉业腾飞史。正是由于汪先生的棉业生涯大体上与中棉所建所同龄同成长,又与新中国棉业腾飞史的诸多转折节点同步,从而进一步印证了新作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