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教育丁钢 主编中国教育自孔子以来就一直是在复杂的文化与技术力量冲击下冶炼自己的文化品质,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启动国际视野不仅是为了直面并理解中国现代教育的复杂处境,而且更是表达了一种对中国教育之优秀文化底蕴的自信:无论中国教育怎么演变,都不会丧失自孔子以来便已成熟的文化品质、文化精神与追求。相反,其文化品质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具有包容能力,在任何异域的教育文化面前,中国教育都可以启动其久经考验的吸收与融合机制,使其文化内涵在扩充的同时,仍然可以保持其本有的文化精神。具有了这样一种内在的一致性,文化的思考与责任担当就将成为研究动力,中国当代的教育变革与发展并不能以牺牲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精神为代价。历史证明,一个勇于改造与更新自己民族传统的民族,一个善于保持自己民族优秀传统的民族,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
-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范丽恒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确会在学生随后的发展中得到证实的现象,它反映了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已有的理论假设,而且对于改变现实中教师不良的观念与行为,缩小学生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微观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原则,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书对教师期望领域的已有研究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处理方法,对当前初中阶段的教师期望现状以及教师期望效应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的可能原因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等问题在本书的最后章节得到了详细的论述。
-
国民教育论魏所康 著《国民教育论: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教育政策》围绕完善国民教育制度这一新时期的重大主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将历史追溯与现实审视结合起采,将理论难点和实践热点联系起来,在社会变迁的广阔背景上追寻国民教育的思想渊源和本质规定,在大国兴衰的历史长剧中梳理国民教育的发展脉络和运行规律,在峰回路转的改革进程中思考国民教育的方向选择和政策走向。综观世界教育历史,探讨中国实施国民教育之路,围绕完善国民教育制度这一新时期的大主题,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上寻求国民教育的思想渊源和本质规定。
-
中国教育经费论纲陈鸣、朱自锋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育是一项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事业,教育经费不仅是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必要前提,而且一直是影响我国教育规模扩大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最直接的物质因素。教有经费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在现代社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本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清与透视教育经费的实质和旨归,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
当代中国都市父母教养现状与反思王燕、张雷《当代中国都市父母教养现状与反思》的数据资料来源于编者们在三个阶段所进行的研究。在第一个阶段,编者对北京和上海市约100名幼儿园及中小学生的父母进行了访谈,在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已有的量表,编制了父母教养问卷。在第二个阶段,编者对北京、上海千余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中小学生的社会行为及学业表现,以及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在第三个阶段,编者对100余名成年的独生及非独生子女进行了开放访谈,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切身体验,追忆和描述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教养行为表现,并让他们对中国父母教养行为进行评价。在这些访谈和问卷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文献查阅和数据处理,《当代中国都市父母教养现状与反思》最终得以成形,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报告杨小微 主编本书是2007《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报告》,书中具体收录了:《我国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反思》、《广西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西部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现场观感》、《中部崛起背景下山西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文章。
-
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余音历史往往如此:一件事办对了,可以功德无量,造福子孙后代;一件事耽误或做错了,往往祸国殃民,阻碍历史进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唯一幸存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教育转型的奠基石。因为有了京师大学堂,才有了北京大学,才派生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名牌高校。作为首任京师大学堂校长兼教育部长,孙家鼐功不可没。遗憾的是,孙家鼐一直遭到学术界的冷落、误读。本书是孙家鼐的第一本传记。作者以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的艰辛历程为主线,以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图文史料为依据,以作者所倡导的纪实文学“三趣”(文趣、情趣、理趣)理论为指针,风追司马,回归“现场”,重估历史,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中国改革家楷模孙家鼐的光辉形象,既能使人享受高品位的阅读乐趣,又能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
我的乡村教育改造之梦童富勇2006年,马先生捐资百万,依托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启动“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免费培训优秀农村骨干教师,帮助他们成为“新时期、新农村的“新陶行知”,这种民间捐资免费培训农村教师的做法在全国首开先例。《新农村新陶行知——我的乡村教育改造之梦》稿既是这项全国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计划的一个成果展现。《新农村新陶行知——我的乡村教育改造之梦》稿依主题分章将从全国各地的100名农村教师中,精选出50个主题突出、真情实感,文字优美、愿景美好,积极向上、快乐和谐的改革农村的梦想,并配有专家点评,很有震憾力。书中还附有有马云、魏书生等名人题辞、讲演以及浙江日报等相关的报道。
-
新学教育视野下的乡村社会邢瑞苗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乡村是城市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母体,社会的演化进步,归根结底体现在乡村的发展和变革。“就历史变革的进程而言,中国乡村的结构性变革始于20世纪初年。而且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乡村社会变迁始终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主体内容,这不仅因为在区位结构中乡村占据绝对的多数,而且因为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传统。”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仍然是中国的主体,城市在整个中国仅仅只是一座座孤岛,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0%左右。然而,我国城乡普遍地被人们读解为贫/富、先进/落后、文明/野蛮、现代/传统二元价值对立模式,传统乡村文明己然被排斥于“现代文明”视野之外。城乡差别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横亘在我国城市和乡村之间,并且有着不同程度的扩大趋势。
-
中国大教育家程俊英本书是著名教育家程俊英早年的著作。本书以人物为经,以时间为纬,跨度上至孔子,下至蔡元培,对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次系统输理和总结。在教育改革进行到了关键的时刻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如何走?教育改革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等等。关于这些国外的国内的各种理论纷纷登场,莫衷一是。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不妨回首看看中国古代这些教育家,对教育是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实践寻找一下中国教育固有的根,也许会对我们会有所启示?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程俊英早年的著作。本书以人物为经,以时间为纬,跨度上至孔子,下至蔡元培,对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次系统输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