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春天里的发现钟发全 著全书分为“草根研究”“教学经纬”“课改传身”“孩子为本”和“反光镜”五个板块,针对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课改、制度等方面入手,以专家、教师或学生的思维角度剖析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问题”来源于“实践”,愈发显得迫在眉睫;“对策”经反复试用,更显得具体可行。全文感悟与理论并存,感性与理性共通,落脚于查究教育的不足,彰显教育的亮点。
-
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李武南,张国良 著基于特定的办学前提,金华市西苑小学从领导到教师,将改变学校命运的愿望与改善学生素养的使命天然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教育对象,怎么从学生出发、从学习出发,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他们研究的视角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转变,而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行动实践的重要变革。《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既有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翔实的实践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好的来自基层一线学校的科研成果,读完全书感觉特别亲切。与其说《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本科研专著,不如说是一本学校科研探索与成长的奋斗史、发展史。对于《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李武南、张国良来说,“科教兴国”、“科研兴校,,已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实践。虽然书中的有些理论与实践成果尚未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有些地方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我相信这本专著一定会给教育同仁带去一些新的思考与启迪,这《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值得一读。
-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之旅陆蓉 主编《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之旅:中小学视频课例分析应用》讲述了:为了促进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浦东新区致力于建立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系统”。该系统不是某一个软件或者某一个网站,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可视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过程。可视化资源的研究,可视化资源的研究主要通过 “视频课例”的分类、编码、分析方法,建立各种分析模型,优化资源的内在价值,使教学可视化资源的用途能够得到进一步挖掘,实现其真正价值。可视化资源的开发,可视化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对“教学视频”资源的拍摄、剪辑、入库、分析和整理。整个资源开发过程需要各种视频软件进行辅助支持,并且建立相应的团队和机制,保障优秀的可视化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全区教师服务。可视化资源的利用,可视化资源的利用将着重解决“教学视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应用,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分析以及资源利用的方法。在本项目中,将针对视频课例分析编制教材,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可视化教学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可视化资源的管理,可视化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形成对视频的采集、编码、运用的规范,形成合理的管理流程,同时有机配合“教学视频”资源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使之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可视化资源的评价,可视化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对资源本身的评价和对“教学视频”资源系统的评价。通过建立相关的软件平台和教师培训,创设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使资源的价值发挥最大化。
-
经学与两汉教育米靖 著《经学与两汉教育》这部著作研究的重点是经学与两汉教育,实际涉及的范围则不止于汉代,而是回溯了夏、商、西周“六艺之教”,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学,这对于理解汉代尊孔读经之教的确立、维系和强化有重要的铺垫作用。事实上,“尊孔读经”已成为认识中国两千多年,乃至五千年中国文化教育特质的一个切入点,继而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为什么清末在欧风西雨的冲击下,在引进“西学”的努力中,仍顽强的坚守“中学为体”,把“尊孔读经”同“忠君”联系在一起而难舍难分?为什么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成功,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第一件事是制定《普通学校暂行课程标准》,核心是废除“读经”,而袁世凯复辟帝制,首先是恢复“祭孔”和“读经”?为什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把“打到孔家店”作为提倡科学与民主的中心口号?忠实地尊重历史,科学地阐述历史,才能正确认识历史,给人一种智慧和启迪。
-
嘉木清音林加良 著从《嘉木清音·林加良文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开阔的教育研究视野——对学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对教育心理学的探求,对学校管理机制的思考……宋代诗人汪洙有诗云:“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翻阅作者的这些学术论文,年轻的林加良校长“钻进故纸,青灯伴读;寻幽探秘,爬罗剔抉”的身影浮现在眼前,若见其思想之翼在教育的天空从容而执著地翱翔。面对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浪潮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教育发展形势,每个校长都必然要思考:我的学校何去何从?我的学校如何定位?如何推进学校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
-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叶澜 主编《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成员在积累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次全面、历史性反思与未来展望,呈现出理论透析的力度和深入研究实践的厚度。全书首先整体呈现了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三十年的演化脉络和总体状态;继而进入专题研究,探讨了教育改革过程中重要而有待深化的问题,如改革主体的构成与相互关系、宏观决策的价值导向、基础教育事业的推进策略、基础教育系统改革以及学校内部改革问题等;最后是面向未来的思考,指向基础教育的战略选择和改革方法论问题,认为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与教育改革相互关系的意义上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当代实施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提升教育改革中教育科学的含金量。
-
新教育中国化运动李海云 著《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一书是作者以翔实的材料和独特的视角剖析了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新教育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同时作者对这场改革运动的讨论情况、关注焦点和特点等进行了总结,并选取典型人物深入剖析,把其横断面和纵深度相结合,反映出这场运动的全貌。该书从整体透视到个案剖析,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做到了纵横交错,点面结合,全面而深入,是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的一部上乘之作。
-
上海教育资源库知识管理研究王民 主编《上海教育资源库知识管理研究》从国内教育资源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人手,对上海教育资源库的目标定位、资源建设模式、软件平台建设模式、推广应用模式、管理运营模式、科研模式及政府政策支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实现上海教育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上海教育资源库知识管理研究》可供有关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
-
清末民初江苏省教育会研究谷秀青 著《清末民初江苏省教育会研究》在分析和梳理江苏省教育会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之上,着重考察清末民初社会变迁中,江苏省教育会为建立这种社会权威性模式所参与的教育、政治、社会性活动,以及这种模式终结的深层原因,进而探讨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社团的时代命运。江苏省教育会是清末创办最早、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性教育社团,在其存在的22年时间里,近代中国经历丁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三个时期。政权的几经更迭,使得近代中国呈现出“弱政府、强社会”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以江苏绅商为主体筹建成立的江苏省教育会,其活动逐渐由教育一隅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江苏省教育会试图塑造一种游离于国家政权之外的社会权威性控制模式,达到江苏地方自治和“苏人治苏”的目的。
-
广西教育年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 编一、《广西教育年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地方专业性年鉴,是一部资料性工具书。它是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记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做好教育工作的总结,也是教育战线的管理、研究人员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窗口和园地。二、本年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反映我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成就、新特点、新经验、新问题,全面收载年度内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信息,供上级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和教育工作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情况,并为今后查考广西教育历史情况提供方便。基本栏目有:特载、教育综述、教育法规、特殊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师范教育、德育工作、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招生.。·考试·毕业生就业、条件装备·电化教育、校办产业·勤工俭学、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科研、教育督导、教育经费·基本建设、地市教育、大事记等。三、本年鉴所载各大块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收录领导讲话;(二)收录概况;(三)收录相关文件。四、本年鉴所载全区性“教育统计”数字,由区教委综合规划处提供,引用应以此为准。有些条目中的统计数字,因统计口径不一,可能有不尽—一致之外,望读者使用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