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教育观察朱永新 著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到了今天,是耶?非耶?难以一言以蔽之。这些年,作者通过调研、会议、讲演、支教等各种形式,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20多个省市的百余所学校,从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台北薇阁、苏州十中这样的名校,到延安老区、贵州山区的农村学校。这样的行走,让他知道,中国如此之大,任何教育政策的制订都必须因地制宜,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应该是政府教育政策制订的主要出发点。这样的行走,也让他发现,尽管我们的教育有许多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线干部、校长、老师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量。作者叹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
思想者言王入辉 等著《思想者言:中国大学管理问题》是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处辉教授有关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结集。内容分为六个方面:感悟与思考,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评议与研究,高校建设与发展,高校与社会问题解读,比较教育研究。 《思想者言:中国大学管理问题》内容丰富、研究深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了解我国高校管理现状,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石毓智 著《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探讨钱学森之问》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个系统探讨。钱先生晚年提出了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的疑问: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创新型人才?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这个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
我不原谅钟道然 著咱中国不仅有机器制造业,还有“人才制造业”。中国教育的实质,就是用工业时代制造机器的方法去制造“人才”,你进来时是人,出去则成了机器人。然后这些个“人形机器”们还要摇身一变,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思考是为了服从别人思考的结果,这算屁思考啊!在中国,你长了个使你能够批判创造而不人云亦云的脑袋是莫大的不幸,因为那些都是你“学习”的障碍。大学终究只是个向社会出售产品的商人,而社会最不需要有梦想的人了,这种人向来都是给社会添乱的。它只需要毫无生气的螺丝钉,用以保证其日复一日地运转,所以大学要杀死的,就是你的梦想。若说老师像债主,那家长简直就是债主,她生你养你相当于投资,自此你自动欠她一屁股债,以后就慢慢儿还吧。而还债的方式,就是“听爹妈的话”。从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到找什么工作娶什么老婆,到生几个孩子生男生女,都要他们说了算。古代父母尚是包办婚姻,现在家长则更进一步,要包办你终生。小学拿走了独立价值观,中学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学拿走了理想梦想,自此以后我们的脑子就像太监的内裤,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便是你花十六年接受中国教育的结果。
-
北大清华名师演讲录房绍坤,江林昌 主编《北大清华名师演讲录(第3辑)》精选了自2007年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工各学科著名教授在烟台大学所作学术演讲的录音整理稿。这些演讲,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选题的前沿性、论析的科学性、思想的深刻性;而在风格上又都是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生动。我们特别选请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发行这本演讲录,既是为了纪念北大、清华支持烟大所开展的这一有益的学术文化活动,也希望能让全国更多的学人领略到北大、清华名师的学术风采,分享我们烟大师生的精神喜悦。
-
中国教育评论朱永新 著60年来,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失误、无法拆解的难题和亟须攻坚的问题。《中国教育评论》用理论、数据和案例的集合,评说成就,剖析问题,痛陈失弊。在作者的问题菜单中,日渐变低的教师地位和薪资待遇、各大中小学学生厌学情绪高涨、职称改革的弊端、实施不完全的义务教育以及无时无刻不压迫着学生的考试等,都是我们不容忽视且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用深沉中肯的文字,不求理论体系,但求点评准确,给读者导出教育思考的要点和方向。
-
中国大学的社会信任基础研究张清 著这本《中国大学的社会信任基础研究——基于陇中二百户村的观察与阐释》由张清著,该书首先从问题的原初开发,探究了村民与大学交往的形态。封闭乡村的村民们是通过间接渠道获得大学信息,他们一生只能依此来想象处于千里之外的大学;其次,书中以案例方式认真细致地呈现村民们对大学信任的真实状态;随后,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找寻村民们信任大学所依赖的传统基础。作者基于这些研究过程敏锐地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家管理大学的各种制度、政策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变更,使村民与大学交往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了。
-
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宋农村 著《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的现状、县级政府教育政绩的核心——县级政府的教育责任、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的理论依据、法律基础和测量工具、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践创新、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测试七大方面着手,总结了部分地区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教育政绩评价的经验,明确了县级政府教育责任,建立了刚性、简明、可操作的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各项指标的测量标准、定量评价数学模型和数据采集办法,设计了教育政绩评价的应用软件,为上级政府或其他组织进行县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提供了相对科学、公正、实用的测量工具。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对转变干部的教育政绩观,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国教育变革之路·苦旅何以得纾解郑若玲 等著《纲要》的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掀起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一轮新的热潮。如何按照《纲要》的精神,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十分关心的问题。所幸的是,很多地方的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已走在了实践的前列,他们针对自己所在地区、学校的特点,在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已经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实践和探索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有益借鉴和参考。
-
中国教育变革之路·三尺书桌何处寻范先佐 等著为了学习和贯彻《纲要》的精神,范先佐编著的《三尺书桌何处寻》基于课题组对中西部地区部分省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多次专门调研,并结合全国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及经验介绍,主要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和规模,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危害及原因,介绍各级政府、社会各方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现行义务教育体制和制度的对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