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王丽 著从20世纪下半叶始,中国语文考试演变到今天,究竟是变得越来越“科学”,还是越来越背离它的本义?如今,已经无从知晓,当年的那位编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怀来编写这些课文的。但我却由此悟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薪火并不都是靠知识精英们传承下来的,那些僻处乡野的读书人同样担当了重要角色。如果说老北大、老清华和西南联大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那么,汇文便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华章。对对子还是测验学生语言积累和才思悟性的最佳法子。老一辈读书人对此深有体会,最有名的例子当数1933年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卷出的试题。他出了一道对对子试题“孙行者”,求对句。试毕,据说高中者仅一人,所对为“胡适之”,引起舆论大哗。
-
中国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周南照 主编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无论从国家战略还是教育发展的角度,我们都需要研究教育竞争力问题。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成果丛书:中国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在构建教育竞争力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发布的权威、及时、可靠的统计数据为支撑,以解决中国教育本土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从国际比较的宏观视野,对中国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中国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数据详实,视野宽阔,分析深刻,建议合理,并结合国际案例提出了提高中国教育竞争力,构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赵明吉 等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从制度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入手,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作为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来进行系统研究。力图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探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职责、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资助与育人之间的有机统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系统方法及心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求在充分研究国家政策文献和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结合自身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采取访谈、爪案调查等方式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境遇和状况,探索优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
中国人民大学年鉴《中国人民大学年鉴》编辑委员会 编《中国人民大学年鉴(2010)》全面收录反映2009年度内(1月1日-12月31日)学校各方面工作状况的资料,包括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基本数据等。除特别标注外,全部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2010版《年鉴》对部分篇章的标题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凝练、精简,根据学校发展,提升了部分条目的规格层次,并将大事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力求反映2009年各项重要工作。
-
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新进展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新进展(2006-2008)课题组 著《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新进展(2006-2008)》以客观事实和权威数据为依据,从课题立项到成果产出、选题热点到研究热点、学术影响到社会影响、学科发展到文化产业等方面对我国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既全面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科研的进步和社会贡献,又客观指出了我国教育科研现状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新进展(2006-2008)》提出了转变教育研究发展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教育科研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思路和对策。这对于读者全面了解我国教育科研整体状况,把握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 著本书研究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文献的综述,阐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论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惠及亿万家庭的民生工程;第二部分:通过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和测算方法的研究,构建了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第三部分:通过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样本县的监测数据分析,描述了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水平;第四部分:通过对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案例的研究,分析和提炼了我国县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和经验;第五部分: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演进谢喆平 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在全球知识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本书旨在分析该组织成立60余年来的演变,以及中国与其关系的演进历程。全书以事件史为主要线索,以描述性分析为主要方法,通过对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和主要政策的复合个案比较研究,阐述中国自1970年代重返联合国以后与UNESCO的互动和交往,重点考察参与其中的个人、组织和知识的历时性变化,重点说明中国与UNESCO的关系如何发生变化,以及若干先进教育理念在合乎中国需求的情况下如何被中国接受,中国如何参与UNESC0的国际公约的谈判,进而归纳和总结这一政府间国际组织对会员国的影响及影响方式。总体而论,中国对UNESCO活动的参与经历了从学习者到实际参与者的转变,这一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并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
24节气诵读古诗词常丽华 著常丽华老师的孩子们会吟诗,会写诗!常丽华老师的诵读课堂创造了奇迹! 一所有的教师、家长在读过此书,或听过常老师的古诗词诵读课后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以24节气为线索,常丽华带着学生诵读古诗词,从冬至开始,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一年四季的诗词之旅中,师生家长吟诵学习了近150首诗词。孩子们从此真真切切地爱上了诗词,爱上了诵读,爱上了中国文化。他们认识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他们体会了对自然的敏感,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他们懂得了责任,懂得了担当,懂得了感恩……这是最有中国味的诵读课程,是最美丽的课堂,这里有最爱学语文的学生,最聪明的孩子,最美好的教师,最感人的家长,都是因为有了诗词诵读!每个人都在想:如果我的孩子或是我小时候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那该多么幸福!你也可以很幸福!只要你拿起这本书,跟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你的家人开始诵读……
-
倡导创新发展刘献君 主编《倡导 创新 发展:湖北省高等学校改革案例集》是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学术成果之一,汇集了建国60年来,湖北省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在全国、全省首先倡导(首倡)的教育理念、首先创造(首创)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以及比较典型的有价值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了湖北高校改革发展的28个典型案例,涉及教育理念、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制度创新、职业教育6个领域,为高等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参照。《倡导 创新 发展:湖北省高等学校改革案例集》可供高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院校研究工作者参考。
-
教育如此美丽朱永新 著《教育如此美丽:朱永新中国教育观察》是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观察和思考,精选20多万字,配有大量图片,真实而震撼,客观呈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北京、哈尔滨、苏州、延安、前元庄、定边、苍南、宝应、长治、金州、金沙、香港、澳门、台湾……从闻名遐迩的都市,到广受关注的老区,再到陌生得甚至没听过的地名,三两个字就是一方水土。甘黔大漠的胡杨林,云贵高原的金银花,苗乡的英国传教士柏格理之墓,香港的藏书世家,澳门的世界遗产,台湾的客家文化……作者一路行走、观察与记录,不是风景,胜似风景。今日之教育,明日之中国。作者浏览纸上数据,关注学校的师资队伍构成,教师的职称、学历,学校的占地面积、危房比例,政府及各界的资金投入,但他更记得那些教室的朝向,简陋图书室里的书籍种类和数量,孩子们的饮食饭蔬,农村教师的月收入……地图上的每一个方正汉字,都是他脑海里的鲜活生命与灼热呼吸。他身居庙堂之高,亲身倡导并发起新教育运动,参与国民素质的整体推进;他心系江湖之远,亲力亲为,为农村教育奔走呼吁。君子博学而笃行。中国市长中“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第一人”——朱永新,以行者的姿态,从这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