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
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宋伟《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线索,内容丰富,思想健康,观点鲜明。集中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寓说理于说事之中。全书没有过多的说教,而且突出了讲述古今中华的道德故事,寓社会主义荣辱观于道德故事的讲述之中,读起来轻松易懂,特别符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口味。二是融传统和时代于一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少名人志士的道德操守,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这是中华优秀传统的精髓,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现代的道德偕模,他们是时代的精神脊梁,书中采辑了从古到今大量有关“八荣八耻”的故事,每个“荣”或“耻”都有古代和现代的故事,特别是选入了宁波人民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辰观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重点是这几年宁波市“我身边的文明”的故事,如顺其自然、宁波市民爱心救治青海女教师罗南、被李长春同志称为“是一曲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谐奏曲”的王国军事迹等,这些身边的道德故事和人物既亲切又直观,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辰观极好的教材和典范。三是既有正面教育,又有反面教育。全书按照“八荣八耻”的内容,既有褒扬又有鞭挞,突出以正面教育为主,辅以历史教训和借鉴,做到了褒贬分明,以动人肺腑之道德故事弘扬正气,以惊人心魄之耻辱故事告诫社会。
-
大学生文化修养陈旭东,张吉良 主编《大学生文化修养》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化、培养功能,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哲学、美学、艺术欣赏、礼仪修养等人文学科知识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认识到人文精神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人文学科对陶冶我们情操的重要作用,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去阅读更多的人文学科类书籍,在人文精神的滋养中升华,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本书是《大学生文化修养》课程的配套教材,我们撷取人文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编写而成。主要供高职(大专)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以期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丰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深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以立竿见影,但只要认识到位,找准方法,坚持不懈,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
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陈雁,郑小明 主编《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主要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党的十七人精神为主线,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主要内容: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修养三大部分,共14章。教材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课堂教学实际,在内容上采用了最新的资料,在形式上采取读者易于掌握的形式,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既便于教师上课,也便于学生自学,有较强的针对性。
-
德育哲学引论张澍军 著《德育哲学引论》作为国内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第一部专著,探索闸释了“德育哲学”的产生条件、理论根据、学科性质、多重价值和理论构架,德育的工具性本质、门的性本质和载体性本质及其关系,德育功能和价值,德育规律的特征、过程机理和德育中知、情、意、行的深层逻辑,德育知行统一观的根本原则,德育作为意识流动的特殊运作方式、“德育需求珲性”、德育效益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
德育文化论郭凤志 著《德育文化论》以文化视角探讨当代德育的创新与发展问题。核心理念是在社会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德育应从“泛政治化”向文化型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是当代德育的主要型态,德育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从“泛政治化”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倾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接纳“从两极到中介”的思维方式。
-
德育管理论赵志军 著《德育管理论》综合运用了哲学、管理学、德育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改进德育管理以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问题。从揭示德育管理的本质和基本原理入手,提出了德育管理的五项原则,构建了德育管理内容体系,搭建了定向驱动、自动调控、长效运行的德育管理机制体系,阐述了德育管理中最需要提高的四项技术,总结了德育管理本质、原则、内容、机制、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导读周向军 等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本书是为了帮助大学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学习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分骨干教师所统一编写的。 本书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导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导读》两部分组成。全书各章按统一体例编写,即均分为“学习目的和要求”、“逻辑结构”、“内容要点”、“文献导读”、“经典论述”、“模拟试题”等五部分。编写中,各部分都力求做到充分体现新教材的內容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方便的需要。
-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导读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改善,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的实施方案。本书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导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导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导读》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导读》四部分组成。全书各章按统一体例编写,即均分为“学习目的和要求”、“逻辑结构”、“内容要点”、“文献导读”、“经典论述”、“模拟试题”等五部分。编写中,各部分都力求充分体现新教材的内容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方便的需要。
-
春天的故事潘慧芳 主编《春天的故事:辉煌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整整历经了30年。这30年的历史,是我国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一次次思想解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看世界”、逐渐融人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社会文明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我国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的历史,是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青少年朋友们,通过《春天的故事:辉煌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这本读本,我们一起重温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感悟改革开放把一个春天带给了中国,带给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祝愿青少年朋友们续写好改革开放的壮丽诗篇!
-
人才品德测评的理论与方法肖鸣政 著品德是现代人力资源结构中最具开发价值与潜力的部分,品德是人力资本中含量最高的资本,品德是人才素质测评中最困难的核心点与关键点。人才品德不是能力,但是却对于能力形成、发展与发挥产生关键制约作用。因此,谁能够解决品德测评问题,谁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本书不是企求解决品德测评的所有问题,只是尽力回答品德测评过程及其研究中的一些理论与方法问题。因此,本书主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外国与中国三个不同的时间、空间与研究维度来回答三个问题:品德要不要测评?品德能不能测评?品德怎么进行测评?全书共十七章,分为理论研究、历史方法、外国方法、现状分析、思考对策和实验探索六篇。本书中所包括的相关研究成果1996年获得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管理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9年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