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邱淑慧 编著邱淑慧编著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的特点有三:一是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统领全书,突出“以生为本”的思想;二是力求囊括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完整内容,本书涉及的内容有班主任的理念更新、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的法制意识与以法制班、学生自治班干部的选拔培养、班会课与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其他教育者的协调沟通、个性化教育、偶发事件的处理、班主任工作的一天和一学期等;三是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论述每一个理论知识之后,都选取了相对应的来自一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案例,并简单进行案例分析,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规律探究与科学化追索杜慧芳 著《规律探究与科学化追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系列德育论坛论文选编》是由德育中心选编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系列德育论坛论文文集,是论坛思想、火花、精华的再现,是全国部分省市教委与重点高校德育专家精心打磨的创作成果,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力与执行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挖掘与对象研究”二大部分。
-
近现代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周凯,祝国超 著《近现代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线索,案例式、全景式地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挖掘当时人们的是如何通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事件向有利方向发展的。希望以历史借鉴的方式启示后人: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民康 编2010年7月11日~14日,第二届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年会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大会交流与热烈的小组讨论。会后,各兄弟院校组织自己学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兼职教师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和辅导员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撰写论文,将这些论文汇集起来,就形成了《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民康主编)这本论文集。本论文集所收论文既有理论的分析与探讨,又有实际工作的概括和总结,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理论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王娟 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论到实际的研究思路,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对象,分析它的产生和存在的现实依据,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依据,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本质和特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并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和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沟通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以及如何最大可能的消除障碍,优化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从感恩教育到情感体验德育体系建设仇忠海 著《从感恩教育到情感体验德育体系建设:上海市七宝中学德育新探索》就是这些探索成果的呈现,是上海市七宝中学干部、教师和学生共同实践探索的成果,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四年的实践探索中,学校教科所、学工部、教务处、校办、团委、年级组、教研组等领导和教师通力协作,在实践研究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顺利完成了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此外,原上海市科教党委翁铁慧副书记、原上海市教委德育处王宏舟处长、上海市教委科技处苏忱副处长、上海师范大学古人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上海市教科院谢诒范教授、上海市儿童教育心理专家梅仲孙老师、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顾志跃院长、原上海市南汇中学金辉研究员、闵行区校长发展中心刘景升老师、闵行区教研所龙一芝所长和夏鸿菊主任等一大批专家都给予本课题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从感恩教育到情感体验德育体系建设:上海市七宝中学德育新探索》在写作中参阅了大量理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者的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戚业国教授给予《从感恩教育到情感体验德育体系建设:上海市七宝中学德育新探索》写作多方面指导,校教科所所长鞠瑞利老师承担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初步加工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
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赵纪宁 等 著《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一书,一方面,通过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状况的深入调查,奉献给读者一份全新的资料,这些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对教育决策部门和理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系统的关于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对策的研究并不多见,《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从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对策的可能性、针对性及其环境、内容、过程、方法等作出全面探讨,将有助于理论研究与实际的教育过程。《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通过对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对策的应用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咨询与个别访谈法、实证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进行样本定位和采集,数据统计、分析后,将分析的数据上升到一般层面,并将其理论化,同时制作相关模型,形成系统的关于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对策的理论体系,提出在高校推广的方案,达到了应用研究的目的;同时也加深了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前瞻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应对国际化挑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网络文化研究,加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融合,更有助于加速德育的现代化进程。
-
春风化雨金华荣 编多年来,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优质教育始终在提炼和打造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一种既能体现教育大计、办学宗旨,又能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思想道德教育。那闪动在师生指间笔尖的,浸润在学校集体道德生活中间的一个个细节、一个个片段,其实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德育——细节德育。《春风化雨:优质教育中的细节德育》就是关于研究细节德育的专著,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高校青年德育新论王曦 主编《高校青年德育新论(第2辑)》所收集的论文,都是由活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上的德育工作者撰写的。他们当中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年轻研究者,有思想活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朝气蓬勃的学生辅导员和团委干部,有耐心细致、被称为学生知心朋友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都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看待分析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些来自工作第一线的研究成果,必将对加强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王贤卿 著《道德是否可以虚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从大学生构成中国庞大网民的主力军这一特定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传播学和伦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学科角度剖析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失范为研究向度,以大量的实证研究为佐证,突破了网络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一般性描述。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通过对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展开与分析,围绕“道德是否可以虚拟”这一命题深入阐释了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与架构;针对当代大学生典型网络行为现象——以网络游戏行为和校园BBS为例进行了以点带面的实证研究与道德考量;进而将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成因机理概括为“SPSS”——主体(Subject)、心理(Psychology)、社会(Society)、制度(System);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引导和规范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研究。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复旦大学“211”学科建设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