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
学会关心(美)诺丁斯 著,于天龙 译在第2版中,诺丁斯再次引领我们展望一个不同的学校系统。这个系统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她认为如果我们把关心,而不是责任,作为教育的基石,那么学校将有可能更好地协调传统与现代之争。这种协调无疑将会造福于所有孩子。
-
组织变革张立新 著基于社会转型对人的发展要求,《组织变革:重建学校管理“新关系”》考察了现行一般学校组织形式的不适宜和弊端,同时又分析了现有的学校变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组织变革:重建学校管理“新关系”》提出了学校组织转型性变革的性质、目标和立场。变革的具体内容从橫向看:组织结构变革;组织结构变革中的责权下移和统一;组织内部的制度创新和文化生成。从纵向看,价值参照系的转变带来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新认识”带来不同层面的主体的自我更新;在变革过程中形成学校组织自主发展的机制。在分析变革策略的同时,作者还反思观照变革可能遭遇的阻抗,并试图找到一些化解方法。《组织变革:重建学校管理“新关系”》力图突破两点:第一,如何通过组织层面的变革,具体地使学校在价值取向、管理重心、组织结构、实践过程和发展动力等层面上能够真实地实现转型;第二,力图使“生命一实践”的理论思想在真实的学校组织变革实践中,得到阐释和验证。
-
爱育论崔德华 著《爱育论》从人学的视角、教育学的视角和历史的视角,着重研究爱的界定与本质、爱育的涵义与意义、爱育的基础、爱育的内容、爱育实现的基本要求和爱育的终极目的等关键性问题。力图从在理论上把爱育与德育区分开来,澄清人们在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帮助人们理解爱、认识爱育,知道爱育是什么和怎样进行教育,为爱育实践提供最初的理论指导,增强爱育实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试图通过本文的研究,引发人们对爱育的重视,激发人们开展爱育工作的紧迫性,从而对爱育及其相关理论展开研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杨晓慧 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是系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以下简称“融入全过程”)的一本理论性著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体系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有效转化为基本价值旨归,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围绕“融入全过程”的本质规定、接受主体、整合功能、运行机制和实践探索五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探究,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升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规律与学生接受规律相结合,力求全面系统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基本规律,为“融入全过程”的学术探讨与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
中国民办高校企业化运作模式对公立高校管理的借鉴研究谷丽应,阮朝辉,陈刚 著《中国民办高校企业化运作模式对公立高校管理的借鉴研究》在了解、阐明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尤其是与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管理模式的对比,从多方面突出说明民办高校采用企业管理模式的成功之处,并把《中国民办高校企业化运作模式对公立高校管理的借鉴研究》重点放在阐述企业管理模式是如何和民办高校管理结合成一体的。这种结合,不是民办高校对企业管理模式的简单移植,而是基于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刻领悟,并把这种领悟贯穿到高校管理的各个层面。这种讲灵活、讲效益的管理模式对公立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传统的、僵化的管理方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冲击力。
-
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范树成 著范树成在研究中首先确定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当代学生心理特别是品德的新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特点与趋势及其对德育的吁求;当代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化(如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球化、多元化;我国社会的转型;和谐社会建设;当代社会问题等等)对德育的呼唤,从而判断当代学校德育、学生品德发展现状、发展要求与社会要求的适应状况。其次,相关理论的确证与否证。《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试图对每一旧的德育范式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批判,依据理论自身和理论与现实的适切性,指出它们的局限性、非科学性与非合理性,并论证新的德育范式借以建立的理论的科学性、适切性、合理性。最后,针对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依据当代社会的要求,学生心理特别是品德发展的特点,学生的欲求,阐述自己的理论主张,提出具体的德育范式,即德育的理念、思路、价值追求、操作样态。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优秀教案广东省教育厅组 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优秀教案》以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基本依据,严格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准确阐述教材的基本观点,全面体现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体系完整、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可读性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优秀教案》每个教案由“教学理念与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时数”、“教学过程”和“课后思考题”等六个部分组成。教学理念体现了时代性,教学目的富于教育性,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呈现多样性,教学过程具有可操作性,课后思考题具有明确的引导性,对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曾狄 主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责,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是高校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马明华,涂争鸣 主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全面阐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作用,解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和精神元素,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规格、原则、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以文学艺术教育、史学哲学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社会适应教育为具体内容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全书具有理论可读性和实践操作性,对于高校教师具有参考作用,也可作为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读物之一。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规划马俊杰 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规划:基于首都高校的个案研究》得到“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课题”研究经费资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规划:基于首都高校的个案研究》遵循回顾过去——理清现在——展望未来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阐述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战略高度来进行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面总结过去十年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取得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未来十年如何从战略层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划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