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十大主题教育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师生互动 有趣高效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发现儿童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爱弥儿(法)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著;李平沤译《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在爱弥儿身上,卢梭就倾注了培育这种“新人”的理想。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卢梭提倡的这种自然教育,在当时学校附属于教会、以宗教信条束缚儿童的个性发展的情况下,应该说是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的,他所渴求的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也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他所主张的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尽管十分简单,然而也有某些借鉴作用。但是,卢梭是一个唯心主义的“自然神论者”,他所主张的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他所片面强调的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轻视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都为后来流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开了方便之门。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依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卢梭认为,只有经过这些教育,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免受封建宗教偏见的扼杀,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待他长到成年时,他就会善于选择一个良好的制度,在没有奴役的情况下,经营一小块土地或一个作坊,谋求自己的幸福。卢梭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当时的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无疑是有力的批判,对于启发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具有相当大的鼓舞力量。但是,这些教育充其量不过是培养一个自发的小资产者。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也是这样,尽管他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当时起过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自己的阶级局限性,他不懂得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科学,因而也不懂得自人类划分为阶级以来,教育始终是带有阶级性的,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工具。正因如此,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他们把资产阶级教育鼓吹为“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为帝国主义欺骗劳动人民效劳。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爱弥儿》一书对我国教育界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早在1923年,曾由魏肇基根据英文节译本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次系根据法文原版全文译出,分上下两卷出版。为了使两卷篇幅大致平衡,我们将第四卷《信仰自由》以后部分划为下卷。书后附有卢梭的生平年表和人名、地名译名对照表,供读者研究参考。<
-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张焕庭主编暂缺简介...
-
教育技术教程师书恩,傅耀良主编21世纪即将来临,人类历史将面临着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新飞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革新;反过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人才的培养、改革和发展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吸收和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充实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技术也正是在这种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也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提高。在经历了“硬件”阶段、“硬件和软件”阶段、“方法和方法论”阶段之后,人们把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把它理解为:为了学习而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的这种内涵,突出了学习,展示出它在改革教育,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方面的巨大潜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教育中运用教育技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这本《教育技术教程》是由江苏省教委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的,在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始终得到了省教委师教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它的出版也是各位作者总结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共同协作的结果。在这本教材中,我们着重突出了以下几点:1.吸收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成果。教育技术是不断发展着的新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不断地得到应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计算机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而且在应用学习理论指导学习过程中也能发挥其特有作用,从而使计算机在教育技术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传统教学媒体数字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强了计算机在教育技术中的突出地位。因此,深入研究和广泛开展计算机的教育应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2.突出应用。在这本教材中对多种媒体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都作了说明,但重点在使用。说明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是其一;其二是把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的理论具体应用到各种学习系统的开发中去。另外,每章都附有大量的习题和实验题目,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动手去做,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突出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教育技术本身带有鲜明的革新特性。我们学习它,运用它,其目的也应当是为了改革教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否则,就失去了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这一点包含着我们的希望。全书分为上篇、下篇,上篇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下篇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三章。(节选)
-
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王克,杜光 主编根据《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大纲的要求,《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选材原则;中学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的分科教学法;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及唱歌、乐理、视唱练怔、欣赏、琴法、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分科教学法要求要点;音乐教学工作的组织: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课时计划的编写及成绩的考查评定等;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和辅导、音乐教学设备等。
-
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孙瑞清等编著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地阐明了教育实验研究方法论基础。又从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相联系的角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教育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其中对如何设定评价指标系统,如何收集,分析处理评价资料,如何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都作了明确的阐释。书中还专章介绍了定量评价中富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方法。本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内容丰富,实例典型,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教育专业或其他理科专业的教材,对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1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本书1989年12月发行了第2版,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在教材内容的编选上,我们仍希图搞得全面一些,完整一些。这对于公共课的教学来说,份量无疑多了一点,但回旋余地却也大了一些;教师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授。本书的重新编写,得到了国家教委袁华同志、人民教育出版社胡寅生同志的指导和协助,先后举行了两次审稿讨论会,参考了一些同志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我们水平的限制,现在的这个本子仍然会有许多缺点和错误,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这次重新编写,由王道俊、王汉澜同志任主编;承担执笔任务的是(以章节的先后为序):王汉澜同志(绪论,第一、二、三章),王道俊同志(第四章),傅资云同志(第五、十七章),赵天岗同志(第六章),郭文安同志(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十八章),旷习模同志(第七、八、九章),南国农同志(第十章),明鉴同志(第十三章),张耀先同志(第十四章),姚惜鸣同志(第十五章),董祥智同志(第十六章),扈中平、陈修同志(第十九章),孙绵涛、陶崇明、许文杰同志(第二十章)。郭文宏、张耀先同志参加了统稿工作。此外,涂艳国、许邦官、董英同志承担了部分章节的资料搜集任务。编者1987年12月
-
语文班兆贤主编;王少莉等编写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 供中医药学校各专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