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 著一部振奋人心的新世纪教育经典,一幅让所有人向往的教育蓝图,一首洋溢着理想主义情怀和浪漫主义气息的教育诗。上篇从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等十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教育,用深远的理念探寻教育未来的方向,用精辟的语言勾画教育殿堂的辉煌,阐述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重建人们对教育的信心,点燃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激情。下篇是关于教育活动中若干重大问题的沉思录。围绕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与民族凝聚力、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等问题,进行冷静的分析与深入的思考。理性的思考使理想的火花更加灿烂。本书被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举荐为教师、校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必*名著。
-
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史研究王少勇本书探讨历史进程中的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体包括教师教育发轫时期、师范学校时期、师范学院时期、教师教育大学化时期和教师教育多元化模式时期的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主要分析了影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诸多因素,综述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观,总结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特点及其不足,分析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并力求揭示美国教师教育课程历史演进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教师教育及其课程改革的启示
-
自我、他者与道德教育贾玉超 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是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在这一复杂背景下,我们发现那些在自己亲朋或其他熟人圈子中是一个热心的、无私的、有爱心的和乐于助人的并获得圈内好评的人,在公共道德生活中却常常是一个冷漠的、自私的、缺乏爱心的、甚至对他人做出伤害行为的“不道德”的人。那么,在陌生人社会中,自我对待他者的道德根据是什么?面对公共道德生活中的这一新问题,我们的道德理论和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应该如何回应?这是我们时代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本书主要考察了道德教育的两种进路——道德教育的美德进路和认知发展进路——背后的两种道德哲学,即以美德伦理学为代表的“善”的理论和以义务论为代表的“正当”的理论,以“正当”与“善”相互关系的视角,从学理上回应了“善即正当”“正当内在于善”“正当决定善”等几种不同的道德教育哲学,从而发展出一种包容性的解释框架,即“正当优先于善的道德理论”。它从学理上回答了“自我对待他者正当行动的道德根据是什么”以及正当行动的实践必然性问题。基于此,本书重新阐释了该理论在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应用问题。因此,本书对当代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载体研究王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活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也是比较特殊的载体。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活动,活动载体中作为活动中的活动,有着规定性和阶段性,它联结着教育各元素在同一时间段相互作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其中发生双向互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载体只是静态地呈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通过活动才能让受教育者去认识。受教育者接受了一定的思想观点后并不一定全部转化为自我意识,这时又需要通过活动去强化,上升为自我意识的思想观点后又需要转化为实践活动去作用于社会。活动载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研究价值。事业的建设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以德为先。新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对活动载体创新的发展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有利于加强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中国虽然地处亚洲的东部,可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直是和西亚有过广泛联系的重要国家。中国与西亚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与西亚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国对于促进西亚和外界的联系是有过贡献的,但很多事实长期暧昧不明,许多英雄壮举早已销声匿迹。中国和西亚友好往来的历史遭到歪曲、阉割和抹杀,历史的全貌有待于人们重新发现。《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史》向上追溯至史前新石器时期,以详实的史料和丰富的文物、遗迹材料,梳理了长达一万年的中国西亚的交往历程。对这段历史的阐释,将使亚洲大陆东西两端居民以往的接触增添许多尚未为人称道的篇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借鉴。
-
约翰·怀特教育文集[英]约翰·怀特 著,邵燕楠 译《儿童的心灵》一书是一本将心灵哲学应用于儿童教育领域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主要探讨了“儿童的心灵是如何运转的”这一核心主题。作者在书中将儿童的心灵分为几个不同的领域:概念学习、信念、智力、思考、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机、情感等,围绕这些领域,作者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什么是儿童的心灵、儿童的心灵如何运转、父母与教师应该对儿童的心灵知道些什么才能有助于与儿童交往。比如,本书探讨了儿童是如何学习概念,信念、技能、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实现,教育工作者是否可以向儿童传授思考的技能,儿童的情感发展情况,等等。作者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探讨并解释了儿童心灵的核心要素,为父母和教育者教育儿童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此外,为向读者介绍与本章主题相关的经典文献与著作,本书每一章的结尾处都设有扩展阅读部分,为读者进一步研习相关主题提供了便利。
-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成长课蔡元培 胡适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北京大学无疑是心中的一座圣殿,已经超越了学校的角色定义,她的历史,她的精神,她的文化都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能够对青少年时刻起到磨砺和教化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书从北大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从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切入,以认识品质、树立品质、在品质的指导下做人做事为宗旨,阐述青少年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素养。全书分别有如下几个部分:人生的意义、学做一个人、人生的责任、梦想与追求、生命之真善美、恋爱观、写给青少年等几个部分,旨在通过本书能够让青少年从中得到启迪,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
-
设计思维工具箱 让学生学会创新闫寒冰本丛书包括小学3-6年级STEM教材(分上下册)8册,每册计划18课时,另外配套一本《设计思维工具箱·让学生学会创新》指导手册,共9册。除《设计思维工具箱·让学生学会创新》这本教材外,其他教材内容分为发现的世界、创造的世界、数字的世界三大部分。本教材内容分为与其它STEM教材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专项理线索,整合为特色;学案做支持,项目为主导;设计思维先行,提供创新路径;小说工程融入,整合语文学科;材料来源生活,方便教师实施。
-
高考英语效度研究潘鸣威,秦惠康暂缺简介...
-
高中教师如何通过听评课做课堂教学研究方洁著本书旨在帮助普通高中教师认识传统听评课的现状与问题,建构教师通过听评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内涵、特征、理念、内容、路径与模式的系统理论,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性范例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