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顾永红 等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基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最新成果。全书内容涵盖社会工作专业所有主干课程及部分专业特色课程,包含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工作初级实务、家庭社会工作实务共计十二门课程,围绕每门课程共设置十二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内容与融入点、课程思政步骤和措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五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做出设计并分享实践经验。本书的目标是将社会工作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体化、操作化,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引领的核心优势,力图促成超越课程建设层面的专业课程思政转向。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专业各具体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施思路、步骤、重点措施等层面的实践建议与参考。
-
中国劳动教育发展报告党印,曲霞2022年是中国劳动教育事业纵深推进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建设教育强国迈入新的阶段。这一年中,教.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各级地方政府陆续推出劳动教育的细化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劳动教育研究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教材持续涌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蓬勃发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总之,2022年中国劳动教育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绩。本报告可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把握劳动教育动态情况提供参考,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劳动教育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照,为学界和业界全面了解中国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借鉴。
-
城乡中国的教育柯春晖 著从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入手,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宏阔背景之下,回顾、梳理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形成及演变,探讨其如何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型构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如何曾经影响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全方位呈现我国教育政策和制度演变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背景。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探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独特性和内在机理,分析长时间里我国公共产品和制度供给及教育政策与制度的“城市偏向”。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乡土中国”转型为“城乡中国”。综合运用新制度主义、制度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多学科原理,对1949年以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相关教育政策、制度文本进行梳理,分析城乡二元社会教育政策和制度的生成逻辑、演变历程。通过对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中小学办学体制、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中小学学制和重点学校制度的探讨,来说明我国教育制度曾经的城乡二元性。选取中小学教师政策、高等教育考试招生政策、中小学“就近入学”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政策等,展开讨论长时间里我国教育政策的城乡有别、城乡差异。运用教育叙事方法,对城乡中国背景下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教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记录。选取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大学生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等作为研究和考察对象,讲述他们的遭际,并进行政策和制度分析。选取黄冈中学、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会宁中学等,分析中国大地上曾经普遍存在的“县中”现象,揭示其与教育政策、制度的关联。就城乡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展开探讨,讨论了新中国教育公平的演进路径、受教育权利及实现中的城乡差异,分析了教育与社会分层、城乡流动的关系,展开讨论了“寒门再难出贵子”里的教育公平问题。从伦理的视域,探讨制度伦理、政策取向的意蕴及其价值,对城乡中国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进行审视,对其合理性、正当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困境、困惑,致力于揭示“好的政策、制度应当是怎样的”、“何以可能”。讨论了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渊源、宏大实践,展开讨论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育理念、政策、制度的转向和城乡教育的变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场域之中,就城镇化下半场中国城乡教育的未来可能进行了探讨,提出要重塑城乡教育版图、重构城乡教育政策体系、改变城乡教育制度落差、重建城乡教育生态,期盼有教无类的梦想在中国大地真正得以实现。
-
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JohnL.Rury约翰L鲁里,EileenH.Tamura艾琳,H田村 著社会与政治变革的全球进程深刻影响到教育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如此。近年来,教育史研究从新的角度,运用性别研究、识字史、社会理论和经济史等来分析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边界。在开创性的《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中,约翰·L.鲁里和艾琳·H.田村汇集了不同的声音,创作出一部综合性、跨学科的历史,对教育中的殖民主义、改革、多样性和技术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这部手册顾及了机构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从中国古代的儒家教学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成人礼,到中世纪意大利大学的政治化,再到马提尼克岛的反殖民教育,及至其他内容。在36个章节中,作者们对非洲、中东、亚洲、太平洋、美洲和欧洲的教育是如何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演进的,以及此种变化如何影响学生、家庭和教育者的经历进行了思考。他们还对教育机构、学校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提出了全球性的观点。该手册考虑到了教育领域在阐释和方法论方面的争论,以及处于变化之中的学术研究状况,通过主题与方法的比较,对以国家为导向的成果进行了审视,为一系列教育议题提供了国际视角,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建议。
-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姜怡本书将基于当代学习动机理论,从自我决定、期待-价值、成就目标和学习情绪等不同理论角度剖析学生学习回避性动机的形成发展机制及其影响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介绍相应的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在当前社会偏重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大环境下,本书独辟蹊径地从减弱学生的回避性动机入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学生回避性学习行为进行解读和诠释,在思路和内容上都体现出了创新性。通过对学生回避性动机及其影响学习的规律和机理的介绍,可能成为诠释学生形成诸如当下典型的“躺平”等学习动机缺失现象的关键,进一步为提升教育质量,培育人才提供有新的科学视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托育机构保教实践指导上海市人口早期发展协会组编,方玥,程丹,高黎亚编著本书整合了中福会托儿所早教、托育一体化的实践特色,从婴幼儿保教理念、托育机构保教实践、托育机构家园共育实践、托幼机构疾病防控工作、专业发展前景五个方面对托育机构保教实践进行阐述,对托育机构如何在作息安排、环境创设、活动组织与实施、家园工作、疾控工作等方面落实婴幼儿保教理念进行指导,并借由本园保教人员的成长故事,向读者传递专业发展前景。本书可供新开设的幼儿保育、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
我在上东区做家教布莱斯·格罗斯伯格曼哈顿上东区的私立学校,是资产排名位于前 1% 的富豪们的角斗场。这里的精英父母利用高超的手腕精心运作,为孩子争取常春藤联盟为数不多的宝贵席位,上演了一出出光鲜而残酷的育儿战争。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布莱斯·格罗斯伯格迅速成为备受纽约上流阶层青睐的金牌家教。她的秘密武器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了解这些“盖茨比”的焦虑所在:在新镀金时代,财富非但没能让他们自在,反而助长了他们对阶层下滑的恐惧。“天下父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但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格罗斯伯格穿梭于曼哈顿的私立学校与豪华公寓之间,她做好准备应对精英阶层急迫的育儿诉求,却意外地窥探到孩子们不堪重负的、郁郁寡欢的精神世界。
-
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孔寒冰,陈峦明 著1898年建校以来,北京大学始终将 化发展作为重要动力和奋斗目标,一直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京师大学堂成立时即提出要有“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的理想胸怀。一代代北大人胸怀天下,书写了从中国迈向世界、用开放共促发展的奋斗历程。本书聚焦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的 个时期,即1898年到1949年,包括晚清(1898—1911)和民国(1912—1949),从时代背景、交流史实、交流特征、理论思想、结构制度、影响意义等方面对该阶段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
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研究苏芳著学术素养是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生学术生涯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第一年是影响其后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借助民族志个案研究方法,本书对五位外语专业本科新生的学术素养社会化进行了跟踪研究。通过展现这些本科生在大学第一年的学术实践中学术素养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影响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五互性。基于此,本书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外语专业大学新生的学术素养社会化模型,揭示了其发展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希望本书能为高等外语教育、外语专业学习者后期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社会化提供参考。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及方式创新研究刘立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及方式创新研究》以外直接投资为基底,以我国的外直接投资方式为导向,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及方式在宏观和微观上的问题展开论述,介绍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引导读者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宏观视角详细论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论述了历程、必要性与可行性、影响因素以及主要任务。具体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与策略,介绍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风险、体系完善的对策等;从微观上综合阐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容,论述了区位选择、产业选择、方式选择以及风险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