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评价融入学习蔡旻君著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需要真正回归教育的主体。目前,从国际上教学评价改革的动向看,其评价的重心将由“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作为学习的评价”,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本书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融入学习性评价的先进理念,从学生参与评价的意义阐述、历史回溯、现状调查、问题剖析到模型重构和应用探索,形成完整的“教-学-评一体化”理论架构和实践依据,为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应用提供参考。
-
数字短片创作实务张波新媒体时代来临,视听传播大行其道。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播放平台的广域化和摄制设备的易得性使数字短片的创作生产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本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编写方式,从数字短片的定义、分类与基本创作原则入手,将数字短片分为影视短片、动画短片与VR短片三大类型,并通过三类短片的实训项目创作深入了解数字短片生产全流程,重点提升学习者在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美术风格设计、后期加工等环节的实操技能。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广播影视类相关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数字短片创作爱好者参考用书。
-
重塑班级王卫明 著本书聚焦现代中小学班级需要变革的八大关键问题,即成长需求的满足、班级角色的还原、班级组织的改进、班级会议的正名、班级活动的统筹、班级评价的转变、班级空间的延伸、班级生活的支持,从而创生理想的班级生活。本书希望向广大班主任传递这样一种理念:看见孩子存在,听见孩子心声,发现孩子需求——这是建班育人的起点;从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方式,创新班级生活——这是重塑班级的关键。 本书每种理念下,都设置了实践困惑、概念辨析、理性思考、操作策略等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非常强。
-
教育的哲学基础(美)霍华德·A. 奥兹门(Howard A. Ozmon)著本书是美国使用时间最长、再版次数最多的教育哲学教材之一,阐述了理念论、实在论、东方哲学与宗教、实用主义、改造主义、行为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哲学思想。 在每一章中,作者从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出发,以人物为线素,介绍他们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发展脉络,进而论述各学说在教育目的、方法与课程、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具体主张。为了拓展读者的哲学视野,作者还集中概括了各学说曾受到的责难和抨击,并节选了有代表性的论著,激发读者进行更为严谨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 作为教育哲学入门读物,本书既可供各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哲学、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使用,也可供哲学专业参考选用,还可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专业研修的指引性读物。
-
未来教育研究朱德全书稿以未来教育为主线,着眼于未来教育,开展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前瞻性研究,丰富教育学科研究范畴,探讨未来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改革方略。主要内容包括:从教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不同视角对未来教育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未来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组织变革、内涵创新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建构;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课程形态、内容等深度变革,未来教育背景下课程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未来教育背景下教学新形态、新方法,探索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改;基于科技发展和技术革新,聚焦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聚焦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探索新技术、新理论与教育治理现代化整合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
诗的教育李文炳“诗的教育”不仅关乎中国教育智慧的根本追问, 也关乎每个中国人在文雅传统中的诗性表达和“诗意栖居”。本书即是在“诗教”新途径的引领下, 为中学“诗教”实践做出的新尝试。全书以义教、声教、型教、圆融为四大结构来组织创作。收录了作者撰写的“诗教”随笔、课堂讲录及相关主题的散文、论文。以使读者能在“诗教”的观念, 具体文本、人物及教育融合统整等方面受到一点感染,收获一份启示, 并能进一步兴发、开掘出自我的“诗性”。本书中的诗学札记及诗课讲稿等主体内容,重新解读大众“熟知”而不一定 “真知” 的古今中外诗歌, 打通外在形式的隔阂, 直指诗性也即人性本身, 以启发后来者不断走向呼应汉字先天诗性因素义、音、形三位一体的“诗教”现实圆满之途。
-
醉昆明肖晓迎,周继英提起昆明,人们就会想起它四季如春的气候,美如诗画的秀丽风光,还有争奇斗艳的花,以及各种各样的美食。本书是昆明第十中学初中部语文老师的创作成果,向大家娓娓道来昆明的饮食、山水名胜、花花草草、民俗、文学等文化,本书图文并茂,读来让人兴趣盎然,不免产生去昆明体验一下的念头。本书从“舌尖上的春城”“春城无处不飞花”“山水名胜游昆明”“联大之光,昆明骄傲”“耀目民俗话昆明”“名人笔下的昆明”六个单元全面介绍昆明城的地方文化。
-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研究梁茜著教育对社会平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人们在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更高层次的公平。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展开的,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因此,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也应建立在“过程”的基础之上。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教育公平理论的梳理,本书从公平的“维度-程度”视角来分析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过程、教育程序执行过程和人际互动过程,以平等对待、弱势补偿和差异引领三种层层递进的公平“尺度”来考量不同教育过程场域中公平的实现程度、困境表现及成因机制。在具体的研究范式中,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两者互为补充、互相验证,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比较法,对我国十九个省份的一万五千余名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六十余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度的访谈,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资料,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然现状、群体间差异、公平困境、相关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
校园里的守望者朱永新 著本书是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一部重要论著,作者从三个方面构建自己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其一是学校心理咨询,作者着重阐述了什么是学校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准备、实施、内容、原则,以及心理测量、心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国学校建设心理咨询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二是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和探讨,指导学生如何形成健康的认知、如何培养积极的情感、如何锻炼坚强的意志、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行的学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对学生十分关心且经常会遇到的46个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
春天的约会朱永新本书是朱永新教授对教育一线多年调研、观察与思考的结晶,更是针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关于教育所提新建议的集结。作者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所涉提案及建议既包含近20年来不断关注的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加大高考改革力度、加强生命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主题,更包含了如普惠幼儿园的发展问题、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问题、公办学校托管问题、外籍教师乱象问题、驻校作家问题、小微型学校问题等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新思考。全书共分九章,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发展、乡村教育公平、实施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给出了简明但可供操作的实施路径。作者用热情去唤起教师学生,用心去发现教育的诸多问题,并及时地以提案、建议等方式反馈,其中很多建议被采纳,并在教育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朱永新教授用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写提案,站在全局与未来的角度,为教育发展、教育改革迈向新篇章贡献力量,影响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体现出一个教育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