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高等教育心理学徐碧波,汪果本教材为高校新教师站稳讲台提供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认知领域的学习、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情感领域的学习——品德的学习、大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大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 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指导、高校教师心理等13章内容。 本教材既适合作为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教材,也适合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
-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张丰本书是面向有一定理论兴趣的中小学教师和研究中小学教学的专业工作者的,希望能“雅俗共赏”的一本书。它来自十余年的对教学改革实践的观察,以“学习任务”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丰富的案例来说明课堂教学的道理;又尝试以“学习设计”为关键词,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逻辑,以作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实践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
李泽厚论教育李泽厚 著,杨斌 编李泽厚的教育思想扎根于其哲学观(人类学本体论)、美学观(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思想史观(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上,批判借鉴了马克思、康德、皮亚杰、杜威等人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立美育人”的教育美学思想。李泽厚认为,教育之美的前提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美的根源在遵循规律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美学是教育最高的一种境界。提出“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更深层次的审美教育在于合规律合目的的实践”“教育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心理建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全面发展”等振聋发聩的观点。科技的进步,要求重新定位教育的功能,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李泽厚的教育思想必将更加得到重视。
-
STEM与创新思维李德威正确有效地实施 STEM 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两者都被认为是21 世纪重要的技能。本书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创新思维培养理论框架和操作程序,并附有新加坡和中国的案例,对有效实施 STEM 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精装本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留给历史、影响现在、启迪未来,它可以跨越时空、穿透教育、浸润心灵。在我国教育改革迈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社重新策划、重榜推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卷本》(精装本),在内容的专业性、语言的精准性和生动性等方面精益求精,并以二维码链接多种免费数字出版资源,以期传承苏霍姆林斯基伟大的教育思想,启迪广大教育工作者走进大师的教育现场,与大师共同思考、共同感受对教育的追求、对学生的热爱,为推进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和谐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
乡村教师社会生活的代际研究王成龙本书运用田野调查方法,采用生命历程和代际比较的视角,探究社会结构的变迁对乡村教师生命经验的影响,揭示民办教师转正教师、中师生教师以及新生代教乡村教师这三代乡村教师的社会生活代际变迁,主要关注他们在职前生命历程、教育教学、婚恋家庭、社会交往、文化生活等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特征。
-
利比里亚文化教育研究付吉军《利比里亚文化教育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时代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及策略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标志性项目“‘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内容包括利比里亚的国情概览、文化传统、教育历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政策、教育行政,以及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本书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论述利比里亚教育的发展历史、现行体系、教育政策、发展战略、相关法规、治理模式与师资队伍等,为读者了解利比里亚的文化教育概貌提供窗口和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有助于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比较教育研究者、区域国别教育研究者和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利比里亚的教育特色,并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思考与启迪。
-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职业教育研究张力跃《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职业教育研究》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国别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13章,概括介绍了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力图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四国中,俄罗斯的职业教育相对较为发达、底蕴厚实、更具特色,所以本书以相对较多的篇幅介绍了俄罗斯职业教育的相关背景、具体做法和成效,以期客观完整地展现俄罗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教训、优点和不足。
-
读文与读图王帅本书从语言文字本体与图像本体的视角审视个体求知,旨在阐释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如何因知识生产技术、知识传递媒介的演进而产生量变与质变,集中探讨了新兴信息技术如何渗入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场域,又如何导致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被重新界定。同时,本书还对个体求知演进史进行了剖析,从中可以窥见个体求知的来龙去脉。本书基于传统求知与信息技术时代求知的相互对照,从“主动索求”与“被动接受”这两个维度,分析了以语言文字为主因和以图像为主因的个体求知的特点与演化,对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教育形塑机制及其具体实施进行了“形而上”的阐释,既关涉个体求知基本理论,也关涉知识教育的具体现象。在信息技术时代,视知觉成为其他知觉的引领者,个体无不处于“看”与“被看”之中,视觉经验即个体的观看史。图像的普适性在不断增强,正以前所未有的效能建构个体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像资源才能避免被排斥于各类求知机遇之外。然而,图像的文化教化功能也变得日趋复杂化。图像误用也容易导致非真实化机制盛行、复制泛滥、狂欢无度与理性放逐。从形而上的角度审视图像,既跟上读图时代的节奏与脉动,又对其负性效应保持警醒,成为必需。基于这种认知,本书对图像的类型、价值进行细分,将图像及其内蕴的认知逻辑视为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的基础性要素,重点关注图像对个体认知建构、图像对知识教育的重大影响,从图像文化与图像技术的角度对个体求知困境和知识教育变革做出诊断;将图像从语言文字辅助品、网络时髦因素、移动虚拟空间社交工具,转换为相对独立的知识论和知识教育核心要素,试图构建服务于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的图像认知逻辑与图像认识论体系。
-
自我赋能梁增红特级教师梁增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从在教育思辨中生长、在教育细节中修行、在教育阅读中明亮、在提升格局中突围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自我赋能的有效做法与成长经验。教师不能仅仅迷恋他人的成长,也应关注自身的成长,自我赋能恰恰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修炼,有助于教师实现职业生涯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