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
-
国际私法学李双元,欧福永 编《国际私法学(第3版)》采用了国际上普遍接收的国际私法学体系,深入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定义、性质和基本原则;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关于冲突规范问题;法律选择的基本方法;外国法的适用和排除;国际私法关系的主体;亲属法;财产法;合同法;国际商事关系;法定之债;继承和遗嘱;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以及国际商事仲裁等。本书稿知识概念明确,法律释义精当,重点突出,文字表述流畅,反映了国内外国际私法教学与研究的最新成果。
-
格劳秀斯与国际关系(英)赫德利·布尔,(新西兰)贝内迪克特·金斯伯里,(英)亚当·罗伯茨 编; 石斌 译《国际关系经典译丛:格劳秀斯与国际关系》是英语世界头等重要的论述著名思想家雨果·格劳秀斯与国际关系学间关系的杰作,迄今一直是征引率最高的格劳秀斯研究专著之一,由数位国际关系、国际法领域的重要学者写就。该著的关注点包括了格劳秀斯与国际关系研究、格劳秀斯与十七世纪的国际政治、与海洋法、与国际平等、与人权及干涉、格劳秀斯在俄罗斯的影响等等,其中英国学派有多位学者参与,包括了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格劳秀斯阐释者赫德利·布尔,包括了R.J.文森特、菅波英美等的重要论文。
-
鹿特丹规则承运人制度研究余筱兰 著《鹿特丹规则·承运人制度研究:兼论对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影响》是为了丰富这两大块研究而做的选题。笔者通过对比研读传统海运公约与《鹿特丹规则》,发现《鹿特丹规则》与传统公约在对待海运核心制度——承运人制度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从体制安排上与传统公约不同,这就反映出《鹿特丹规则》与传统公约一个实质性的不同:传统公约没有区分承运人的责任与义务,而《鹿特丹规则》明确地将二者区分开来。从这个角度展开,笔者对《鹿特丹规则》的核心制度——承运人制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承运人制度由承运人义务制度、承运人责任制度、承运人特殊制度构成。承运人义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承运人适航义务、管货义务、签发单证的义务以及交付货物的义务。承运人责任制度又包括承运人的责任基础、责任期间、责任限制、免责事由以及迟延交付之责任五大内容。承运人的特殊制度,是指《鹿特丹规则》首次纳入国际海运公约的制度,而且是一些颇有争议的制度,甚至包括传统观念认为不合法的制度,包括海运履约方、批量合同、货物控制权以及无单放货。《鹿特丹规则·承运人制度研究:兼论对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影响》还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鹿特丹规则》可能给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和行业带来的影响,最后认为,我国暂不适宜加入该公约,而是应该加紧对公约本身条文的研究以及公约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的评估研究,并认为应该吸取公约的一些先进制度,将其纳入我国国内法。
-
国际法的基本范畴与中国的实践传统江河 著国际法的范畴体系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划分,一是横向的互动的范畴体系,二是纵向的以基石范畴为核心的范畴体系。前者可分为包括主体论范畴、价值论范畴、本体论范畴、客体论范畴、运行论范畴和关联论范畴;后者可分为普通范畴、基本范畴、中心范畴和基石范畴。因为国际社会结构的并列性和国际法的原始性,横向的范畴体系比纵向的范畴体系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分析工具,所以江河所著的《南湖法学文库:国际法的基本范畴与中国的实践传统》在整体上以横向的范畴体系为研究路径。由于各种基本范畴的内在关联性,上述六大范畴并非都作为独立的章节来予以论述。
-
国际法何志鹏,孙璐,王建玲 等著《国际法/21世纪普通高校法学系列教材》共分16章,按照国际法总论、国际法主体、国际法客体、国际法律行为、国际法律责任和国际争端解决五编予以划分,更进一步体现了对于国际法学理论体系的严整性追求,有利于全面理解国际法的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国际法/21世纪普通高校法学系列教材》是为本科生系统学习国际法而准备的基础教科书。在编写的过程中,着力突出国际法的新兴重点领域、前沿热点问题、与中国密切相关的问题,继承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并力争有所拓展、有所提升。
-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非国内化研究张美红 著传统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制度强调仲裁地法对仲裁程序的绝对适用,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越来越脱离仲裁地法的支配或控制,出现了所谓的“非国内化”或“非当地化”趋势。《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非国内化”研究》以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非国内化”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国际法律文件和西方国家的相关规则以及西方国家的仲裁和司法实践,总结它的样态,即目前的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非国内化”是有限的“非国内化”,还是完全的“非国内化”,以及是否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国际趋势,旨在为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制度和相关实践提供建议。
-
武大国际法评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编《武大国际法评论(第十七卷·第一期)》分“专论”、“国际投资协定专栏”、“事务专栏”三个部分,收录了国际法方向的研究论文17篇。《武大国际法评论(第十七卷·第一期)》延续了前卷的体例与风格,对国际法诸法律部门的前沿热点问题与学术新领域进行了研究探讨,保持了系列图书一贯的新颖性与权威性。
-
自由贸易区司法评论陈立斌 编本书是《自由贸易区司法评论》的第一辑,记录了上海自贸区相关法律问题的学者思考和实践探索。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收录了与上海自贸区相关的专题论文近30篇,就上海自贸区的法律适用展开深入探讨;第二部分收录了专题研讨会的会议纪要或综述多篇;第三部分收录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案件审判指引》和条文解读,为司法应对提供对应思路。我们期待《自由贸易区司法评论》的出版,能引起中国法学理论界对上海自贸区相关法律问题与司法改革路径的讨论。
-
完善我国条约保留制度研究王勇 著条约保留是条约法理论和实践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问题。著名的条约法专家奥斯特就说过“多边条约的保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于1993年将条约保留问题列入其议程:并且任命阿兰·佩莱先生为专题报告员。截至201年年底,特别报:告员已经提交了17份报告,形成了《对条约的保留实践指南江以下简称《实践指南》)该报告已经完成,并在203年12月的第68届联大会议上获得各国好评。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此专题上的不懈努力不仅对条约保留问题本身,乃至对于整个条约法的发展来说意义都十分深远。本著作将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实践指南》。更为重要的是,条约的保留往往是国家缔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立法完全空白、相关的保留实践简单且比较混乱。因此,本著作将着重研究如何完善中国的条约保留制度,并且期望在中国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条约保留法律制度。
-
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国际法保护研究胡秀娟 著《国际法新视野研究丛书: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国际法保护研究》以曾经刊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的英文小诗入手,阐明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的必要性。然后厘清文化财产以及武装;中突等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保护规则的历史沿革及其体系。接下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别阐明国际性武装冲突、非国际·_生武装冲突、占领状态下文化财产的国际法律保护以及武装;中突中破坏文化财产的个人国际刑事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积极加入相关国际条约,积极实施已经参加的国际条约中的保护武装冲突中的文化财产的条款。《国际法新视野研究丛书: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国际法保护研究》所涉为交叉课题,既涉及国际人道法,亦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法。对这两个课题感兴趣的学者、实务部门,《国际法新视野研究丛书: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国际法保护研究》应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