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学
-
大学生科技创新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张晓琪 著本书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活动探索等内容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相关的实例,旨在为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定的启发,并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重点介绍了科技活动实施过程,展现科技创新活动缤纷多彩的魅力,激发读者科技创新兴趣,为相关学科的大学生或对此领域感兴趣的青年朋友开启创新之门。
-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汪睿 著本研究基于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要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拔尖创新人才特征和成长规律为理论依据,从古今中外四个维度,通过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对象、培养条件、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六要素的剖析,进行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考察,分析当代中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借鉴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 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 队伍。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发展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十三五”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重 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科技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陆续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改革政策和举措, 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科技人才结构布 局不断优化,培养、造就、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更多青年 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正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支撑创 新驱动发展作用更加凸显。一批潜心研究、勇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推动我国在量子科学、 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一批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领 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扎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 心技术;一批充满激情、满怀梦想的创业人才,在人工智能、平台经济、新能源汽车等 新兴技术领域培育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势力”,有力支撑了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开篇布局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立足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瞄准高水平自立自强,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 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 创新团队,着力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为系统介绍中国科技人才发展全局,科学技术部每2年组织编写出版一次《中国科 技人才发展报告》。《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是本系 列报告的第4次编写出版,综合反映了“十三五”以来我国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人才体 制机制改革进展、重大科技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实施情况等。《报告》编写过程中,有 关部门、单位和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大力支持和参与,提供了大量重要的一手材料和数据, 充实和丰富了《报告》内容,在此一并感谢。
-
明清时期湖北人才地理分布研究张晓纪 著本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明清两代湖北两类人才的县域分布、面积人才密度、人口人才密度情况进行细致透彻地剖析,将两类人才和著作缩小地域范围按照县级行政单位来分析,有利于研究结果的精确性。进而对两类人才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出明清两代湖北人才地域分布的规律及其演变轨迹。在研究明清时期湖北人才的地域分布与变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明清湖北文化区的划分及对人才的影响,并从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分析影响人才分布的因素及影响明清之际演变的因素。
-
宁波人才发展报告林崇建 编2021年是《宁波人才发展报告》连续出版的第十六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宁波人才发展报告》已经成为宁波人才研究工作中具有显著特点的品牌,是宁波人才工作的一张“金名片”。2021年的《宁波人才发展报告》力求客观反映宁波人才发展基本情况,系统总结宁波人才工作实践做法,全面展现宁波人才研究创新成果。本书编写和组稿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围绕宁波整体人才开发情况,总结提炼宁波去年来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突出人才工作特色亮点。二是围绕各区县(市)人才工作实践,集中展现各区县(市)人才工作实践创新特色,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三是围绕市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对重点人才政策创新、重点人才队伍培育、创新主体活力释放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四是围绕宁波人才政策规划,收集整理了2020年市级相关部门出台的重点综合人才政策和专项人才规划,为人才研究工作做好资料整理和研究参考。
-
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赵莉莉,赵玉莹,严崨 编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教育质量不仅关系我国的人才质量,更关系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抓好高校教育质量,必须重视高校人才管理。新形势下,人才对于高校建设及发展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培养并打造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推 动高校持续发展、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原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尤为重要。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高校人才管理工作,不能简单地导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而是需要构建一个符合高校实际情况, 具有制度保障和实践意义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因此,高校应主动分析新形势下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合理应对人才流动,建立起一套完善、 科学的人才管理体制。
-
百年大变局下江苏人才发展态势与对策李钊 著当前,我们又处于怎样的大变局下呢?世人皆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又有多少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呢?在网络世界的海量热门词语中,如美国大选、贸易摩擦、疫情大流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关键词折射出一个又一个的重大事件。让我们在信息的海洋中透过迷雾,通过重大事件理清脉络、把握大势,看清中国百年大变局的缘起、发展、演变和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中国已走过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七十多年,未来国运在哪里?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后进入经济腾飞期已有二十年,未来战略在哪里?如今江苏省大力推进“强富美高”建设,针对人才与产业、科技的融合发展,未来策略又如何?这些问题都必须在百年大变局的框架下来进行解答。假如对大变局不知、不明、不透,就妄谈战略规划,要么百无一用徒增浪费,要么与时局相悖误国误民,如同在沙滩上画画一样,画作即使再美,很容易湮灭消失在浪潮之下。如今解读迷局的钥匙就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疫情大流行,这也是《百年大变局下江苏人才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的重点所在。
-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外语类专业集群的构建单俊,刘鹰,邱枫 著在国家应用型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外语类专业集群建设是外语类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经之一,应用型外语类专业集群建设要以培养具有靠前化视野的“外语+,+外语”复合型人才为特色,注重外语专业与它专业的深度融合。本书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校在外语专业集群建设上的探索和实践。作为四川省专享的专业外语学校,学校以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形成了中外高校联合培养、虚拟学院、大学-企业联盟等多种培养模式,实施以外语为本,高度复合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建“多语种、跨学科、靠前化”的学科构建模式,在外语专业集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书对系统谋划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凝练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明确教育教学重点,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培育教育教学成果,支撑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实践与创新李冬晖 著本书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要求, 遵循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成长、 科技创新、 科学学习等基本规律, 以非正式教育情景下的科学学习为前提, 梳理并构建了当代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体系。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是青少年科技活动基本理论与方法, 包括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理论观点、 概念、 特点、 作用概括; 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以及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以色列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主要经验总结;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职责、 使命、 定位; 青少年科技活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二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包括青少年科普活动、 体验活动、 竞赛活动等组织实施及案例。 三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管理与评价, 包括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规范管理责任、 活动组织责任、 活动指导责任, 青少年科技活动评价规范。 本书对从事科学教育理论研究、 科学课程教学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青少年科技活动管理、 青少年科技活动实践工作者等有参考价值。
-
大学生就业视角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谭菊华 著本书首先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内部出发,提出构建就业视野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构建模型。模型的搭建包括就业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目标、原则的重塑,以及人才培养内容的改革,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模块化课程的可行性。其次搭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高等院校内部的构建,也需要外部支撑。既需要高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强法制约束,建立自我监督机制,也需要社会和政府的积极配合,坚持社会本位论,落实办学自主权,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紧密市场联系,提高社会资源的作用。最后,在全部研宄的基础上得出本书的一些初步结论、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