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音频/流媒体
-
Premiere 6.0基础教程杨文飞 孙钦雷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Premiere 6.0视频、音频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功能及应用技巧。首先,从宏观角度介绍利用Premiere 6.0编辑制作影视节目的一般步骤,然后分解详细讲述。全书共分12章,第1章介绍了视频、音频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第2章简要地介绍了Premiere 6.0的组成窗口和参数设置;第3章从宏观角度介绍了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第4章至第11章系统地介绍了Premiere 6.0各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第12章讲述了影视节目的各种输出格式及素材采集的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的组织是从宏观介绍到分块详细介绍,思路清晰且可操作性强,适合没有影视编辑制作基础的人员阅读,可以作为职业教育有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Premiere软件的各种培训教材。
-
Directshow实务精选陆其明编著本书的配套光盘提供了DirectShow SDK 9.0的安装程序及书中各章节涉及的所有实例源代码。本书是“DirectShow专业著作”丛书的第二本,侧重介绍了DirectShow技术在当前主要的几个领域中的应用,包括音视频采集、视频聊天、视频点播、视频叠加、媒体播放等。在介绍各种应用的同时,辅助以大量详尽的实例源代码。这些实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更让读者理论联系实践,使学习DirectShow技术变得轻松自如。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新颖、条理清晰,适合广大的流媒体应用开发人员、系统设计人员、以及对Windows平台上多媒体处理感兴趣的编程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作者简介: 陆其明,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祖籍江苏武进,现居上海,任上海某外资软件公司部门经理。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研究精神,他在多媒体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颇有心得。自2001年起,他相继在《程序员》、《CSDN开发高手》、《中文信息:程序春秋》等技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总计21篇。2003年底出版《DirectShow开发指南》一书,颇受好评。
-
视频编辑新利器Premiere Pro完全实战钟华等编著这是一部用4个大范例、74个小范例,现场全面教授视频编辑新利器PremierePro新功能特点、视频编辑处理、各种特效、声音合成、字幕滚动等当前影视后期制作中最热门方法和步骤的现场范例教程全书由11章和两个附录构成。PremierePro基础讲述影视制作原理、12种图形格式、视频制作过程、编辑方式、各种效果技巧、字幕、输入输出等;视频编辑基础介绍8种镜头技巧,声画组接和声音蒙太奇等影视叙述语言的功能;9个范例介绍转场特技及其综合应用;8个范例介绍视频滤镜效果中的Effects面板的应用以及93种视频滤镜效果的实现方法;6个范例介绍透明叠加效果的应用方法,5个范例介绍运动效果应用方法和动画制作综合实例;11个范例介绍字幕素材的建立、修改、添加、中文字幕和滚动字幕的过程;8个范例介绍加入音频效果的方法;9个范例介绍文件输出中的压缩编码器、输出影片的类型等相关设置。综合实例(1)通过《变脸小电影》学习和掌握宣传片变脸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综合实例(2)通过《一生所爱MTV》》学习滚动字幕和15个不同的过渡效果的制作方法。综合实例(3)通过MTV《最终幻想》掌握字幕中文字和音频文件中声音播放一致的实现方法,同时本例融合了Premiere的各个主要操作,如过渡、叠加、过滤、运动特效等。综合实例(4)通过MTV《朋友》学习和掌握MTV的总体构架、素材与分镜头的整理、实例制作、片头字幕、节目制作、叠加歌词字幕和字幕键的设置方法和步骤。目录A是安装指南,附录B是快捷键一览表。本书特点:内容极为丰富,范例典型、步骤详细、边讲解边制作,学习轻松;4个大范例几乎囊括了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全书从始至终软件功能与典型范例紧密结合,配套光盘中的丰富素材更会使读者如鱼得水、受益匪浅。适用范围:初中级读者快速入门和上手的自学指导书,社会影视后期制作培训班和各级职业技术学校有关专业的教材。光盘内容:本书范例的视频源文件及部分素材文件。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影视制作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基于数字技术支持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正迅速在国内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多媒体出版等各个行业应用并发展起来。网络带宽的增加,也使得互联网上传输高质量的视频文件成为可能,这也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各种功能强大且日趋完备的三维制作软件、后期合成软件层出不穷。在众多视频编辑软件之中,由著名的软件开发公司Adobe公司推出的DV视频编辑处理软件:Premiere,无疑是一款功能强大、易学易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其强大的处理功能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近几年来,Premiere不断地推出新版本,版本的不断更新给用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编辑空间和更为友好的编辑环境。每一个新版本都提供了很多新功能,使视频编辑变得更加方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摄像爱好者、广告设计制作人员都把它作为重要的助手,从而使Premiere在视频后期处理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最新版本的AdobePremierePro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很多新功能,在诸如素材和附加素材的编辑功能和音频滤镜的功能上都作了较大改进,增加了实时预览功能,提供了MPEG编码器。不仅如此,PremierePro进一步支持使用AdobeAfterEffects进行视频编辑的新效果,增加了新的DV设备控制面板,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本书形式新颖、结构严谨、语言生动,能够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迅速掌握利用AdobePremierePro进行视频编辑处理的方法,同时对该软件新功能的应用也作了详细的说明。本书采用基础知识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各章先介绍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实例的制作介绍这些知识的使用,实例的制作尽量地体现基础知识的特点和新功能的使用。本书在知识上力求全面,写法上力求精炼、简明。首先讲述视频编辑处理的概念、软件的操作界面以及基本的操作方法,然后介绍处理的一些高级功能及新功能,最后以典型的应用实例讲解AdobePremierePro的丰富的视频剪辑方法和技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1章主要介绍AdobePremierePro影视制作的基础知识和PremierePro的新特性。·第2章主要介绍镜头技巧、蒙太奇技巧、声画组接蒙太奇和声音蒙太奇以及转场特技滤镜和影视的构图和色彩等内容。·第3章学习常用转场特技和高级转场特技的方法和步骤。·第4章主要学习和掌握Effects面板的应用以及93种视频滤镜效果的实现方法。·第5章主要学习和掌握叠加设置窗口,各种透明叠加方式和其他透明效果应用。·第6章主要学习和掌握运动设置面板,调节运动上的点,设置运动状况和动画制作综合实例。·第7章详细介绍字幕素材的建立以及对字幕素材的修改,,添加字幕效果,建立中文字幕和滚动字幕,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字幕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第8章主要学习和掌握音频效果制作,在Timeline窗口中合成音频,使用AudioMixer窗口调节音频和使用音频滤镜。·第9章主要学习和掌握常见压缩编码器、输出影片的类型和批处理输出节目影片。·第10章主要学习和掌握变脸、一生所爱MTV和"最终幻想"宣传片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第11章主要学习和掌握MTV总体构架、素材与分镜头的整理、实例制作、片头字幕、节目制作、叠加歌词字幕和字幕键的设置方法和步骤。·附录A主要介绍安装PremierePro所需的计算机配置以及安装方法。·附录B主要介绍了经常使用的快捷键,以方便大家学习和查找。在本书的最后两章,通过对4个综合实例制作过程的体验,使读者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感受视频的编辑方法。特别是最后一章综合实例的制作方法、制作过程以及制作思路和素材的选择等,使读者全方位了解AdobePremierePro和视频编辑的基本方法。本书主要面向初中级读者,也可作为社会DV视频培训班配套教材。本书由钟华执笔编写。此外,管永东、张英、杨旭、何晶晶、施少鹏、蔡宇、刘峰、周小杰、徐红、高林宇、施伟伟、张爱华、缪珩君、黄瑜等同志在整理材料方面给予了编者很大的帮助,在此编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对书中的缺点和错误不吝赐教,批评指正。编者
-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李逸波 等编著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多媒体数据库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概况,讲述了多媒体数据库模型及数据库设计问题,分析了多媒体数据库中各种媒体数据的组织、管理和检索使用的有关技术,讨论了相关的多媒体网络、WWW搜索引擎、分布式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本书各章内容相对独立,但又互相渗透,有机连接,力图使读者能从中获得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知识的整体印象和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全书共15章,各章之后都配有习题。附录A和附录B对支持流媒体的网络协议及颜色表示作了较详细的说明,附录C给出了有关的英文缩写词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的教材,也可供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学习参考,还可以作为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面临着这样的局面:CAD/CAM、CIMS、CASE、GIS等应用领域要求管理越来越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诸如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科学数据、地理数据等数据类型。这些数据类型与传统数据类型相比较,不但类型复杂,形式多样,而且存储、传输、操作使用和检索的方法也有许多新特点、新要求。一方面,需要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这些复杂数据,以获得数据库系统所具备的许多数据管理功能,如查询、检索、恢复、并发控制、完整性、存储管理等。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处理早已从单用户环境发展到网络环境,这种环境为资源、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由于多机协同工作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两者的结合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在网络环境或异构环境中管理复杂数据对象。传统的DBMS不能有效地处理复杂的多媒体数据,因而要求使用新的多媒体索引和检索技术。多媒体数据比传统数据复杂得多,关系模型的规范化理论要求数据具有原子性,而多媒体信息通常是由多种媒体类型的数据加上时间因素组合而成,因此传统的关系模型不能适应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而且使用效率也受到影响。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型来处理复杂对象是比较理想的途径,但OODB尚有许多理论和实现技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用户能接受的OODB产品很少。有些DBMS扩展了一种BLOB的数据类型,以存放多媒体和空间数据,但这是一种没有任何语义解释的字符流方式,由此给用户的应用开发带来了许多不便。所以,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是发展中的新技术,与其有关的理论和实践均具有许多研究热点。为什么传统的DBMS不能有效地管理多媒体信息数据?要求采用什么新的技术来支持有效的多媒体信息管理和检索?这就是本书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本书综合分析了当前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的问题和技术。首先讨论了多媒体数据的主要特征和要求,然后描述了满足这些特征和要求的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般设计问题,讨论了索引和检索文本文档、音频、图像和视频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共性是它们都设法从原始媒体数据中抽取主要特征,然后根据存储项和查询的抽取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或距离,设法检索与用户的查询有关的项目。多个媒体类型通常出现在多媒体对象或文档中,捕获这些对象或文档的不同特征或内容所采用的技术是不同的。从原始媒体数据中抽取的特征通常是由多维向量表示的,要计算查询特征向量和每个存储项的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性是非常耗时的。本书讨论了如何综合各种索引和检索技术有效地检索多媒体文档,如何能够有效地实现搜索和检索的各种技术和数据结构。多媒体数据库通常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存取的。被鉴别为与查询有关的多媒体对象必须从服务器上检索到并传送给客户端进行显示。为了高质量地实现多媒体显示,必须满足服务质量(QoS)等因素在内的一系列要求。本书描述了满足这些要求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多媒体存储、操作系统和网络支持等技术。在传统的DBMS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MMDBMS)中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效率。检索的有效性(检索相关项目的能力和丢弃不相关项目的能力)也很重要。因为MMDBMS是于使用相似性度量测量的相似性而不是精确匹配来检索项目的,无法抽取多媒体数据的所有特征来设计相似性度量指标,因此可能出现系统判定为相关的一些项目而用户却判定为不相关的情况,还可能出现检索不到相关项的情况。为此,本书讨论了MMDBMS中的性能度量问题。最后还简要描述了当前的多媒体数据检索产品的应用发展和安全与标准化等问题。本书适用于下列读者群体:●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作为多媒体技术和MMDBMS课程教材或参考书。●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关心MMDBMS技术问题的最新研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人员。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李逸波、朱爱红、齐玉东、曲宁、徐宇茹、马赛红、王翌、马琳等,由李逸波统稿和审校。张景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作者的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在此,谨向本书所引用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作者"
-
Premiere Pro视频编辑白金教学徐桂生 编著Premiere是目前最流行的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 Pro是其最新版本,它作为功能强大的多媒体视频、音频编辑软件,应用范围不胜枚举,制作效果美不胜收,足以协助用户更加高效地工作。 本书通过精心制作的多个实例,全面系统地讲解了Adobe Premiere Pro的强大功能。全书共分10章,第1-3章为操作基础知识介绍,第4-9章分别介绍了过渡效果应用、叠加合成、字幕创建、运动设置、过滤效果应用和音频编辑等方面的内容,最后以第10章的几个综合实例来展示本书内容的全面应用。本书实例丰富,结构清查找,通俗易懂,适合对多媒体的非线性编辑比较感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多媒体制作人员阅读,对于初级用户也很大的参考价值。
-
多媒体技术应用学习指导赵佩华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配套教学用书。本书对主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恰当的归纳、整理,对难点、重点及一些新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及补充,配备了大量的习题、实验及为学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本书的编写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为目标,加强学生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提高。本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参加同类课程各种考试的学生参考。
-
医学图像信号变换与压缩康晓东编本书从信号的最基本概念开始,在讨论了信号的时域变换、频域变换\z变换、离散变换、随机信号处理、小波变换和信号的滤波、调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二维图像信号变换及其应用、信号压缩及信号压缩编码的实现。本书一方面在叙述上尽量避免繁复的数学推导,而在那些必需的关键之处,又能做到不省略中间步骤,给出全部的推导过程;另一方面虽然以信号压缩为信号变换的具体运用作主线,但在信号变换妁叙述中充分预留了其他应用上的“接口”(如医学信号重建、医学图像增强与复原、医学信息分析等)。本书既是医学图像信号变换及应用方面最新技术成果的综合性论著,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同时还兼顾了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业务相关的研究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的市场定位、研究开发等方面的从业人员提高业务的需要。前言撰写这部《医学图像信号变换与压缩》用了作者近4年的时间,而酝酿它则长达1年之久为什么撰写本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将计算机技术撞人仪器、设备和装置,用于人体信息检/监测(如临床医学检验仪器、ICU/CCU监控仪器),或用于过程控制(如辅助治疗);其二是通过网络的欹/硬件平台进行信息集成(如HIS、RIS和PACS)和信息交流(如E-mail、信息搜索与发布)。而前述第一方面的最典型、最成功的结合又当数人类基于投影重建图像数学理论发明的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X-raycomputedtomo—graphy,X-CT)。2世纪初,奥地利数学家Radon提出了图像重建理论的数学公式,并证明:一个二维或三维物体能通过其不同方向上的投影单一地重建起来。1963年9月及1964年1月,美国教授A.M.Cormack在《应用物理杂志(JournalofAppliedPhysics)上发表了2篇题为《用线性积分表示一函数的方法及其在放射学上的应用》的文章,并将这一图像重建的数学方法成功地用于简单的模型装置,从而奠定了CT图像的精确重建。2世纪6年代末,英国工程师G.N.Hounsfield将“如果一束X线从各个方向穿过人体,并且测量到它们的透射值,那么就可以得到物体内部结.构的信息,且能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想法付诸行动,并在Ambrose医生指导下进行了临床实验,成功地开发出世界第一台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如果从信号的角度说,究其实质,X-CT不外是将检测到的信息或记录在某种媒体上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的是含有有用信息的信号(signal),有的是需要处理掉噪音(noise)后的信号——通过信号变换的方式,以便抽取其中有用的信息,最后将其以人的感观可以感觉到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CT的发明使得医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极受社会所推崇。稍后,应用X-CT图像信号成像的原理,人们相继开发成功了核磁共振CT(nuclearmagneticresonancecomputedtomography,NMR-CT)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①。为此,Hounsfield和Cormack于1979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物理学家PaulCLauterbur和英国的物理学家PeterMansfield。这两位科学家通过对磁共振信号的研究奠定了NMR-CT的基础框架。网络在临床医学方面应用的历史虽不长,但其表现却很引人瞩目:在诊治现场,在医疗部门内部,及与其他医疗部门、机构之间,无缝地传递、分享医学信息;建立与医疗计划工作流程相适应的连续而一体化的放射学数据;患者信息识别为身份不明患者(如在外伤急救场合)提供其放射诊断图像与接纳、诊治历史的匹配方法;因放射图像一致性显示而对一系列通信作出的规定,以保持灰度图像及其显示状态的显示一致性;分群程序显示应付一些关联的研究课题;放射信息访问为访问放射信息规定一系列问讯通信;关键图像标注——为使用者标志一个或一批图像而规定一个通信标准;为简单图像与数字报告便利应用而日渐普遍的数字化听写、语音识别,以及规定报告集。自2年起,由北美放射学会RSNA和医疗住处管理与系统学会HIMSS(Health—carelnformationManagementandSystemsSociety)联合组成了集成医疗机构(Integra—tingtheHealthcareEnterprise,IHE),专门用以解决医生、医院管理部门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的一个困惑的问题:医院计算机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从信号的角度说,是网络医学中不可避免的对信号的压缩和解压问题,编制、并在每年的初春发布称之为"IHE技术体制(1HEtechnicalframework)”的文献,以在DICOM和HL7基础上,由此作为协调实施医疗信息标准的蓝图。本书内容本书论述医学图像信号变换与压缩及其相关内容。最初,用模拟方法对模拟信号予以处理时,因信号处理和信息抽取是一个整体,所以对“信号变换”技术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是香农(Shannon)采样定理架起了从模拟信号处理通向以计算机擅长的数字信号处理的桥梁,并由此衍生出支撑现代社会的、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在模拟处理时代,从物理角度看,信号处理受到很大限制,当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时,经常会遇到不受物理条件制约的数学加工,即算法(algorithm),也就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领域各种信号变换技术的统称。DSP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PCM(pulsecodemodulation)技术的发明和Dudley发明声音编码器(voicecoder)时期。1942年,当因数学难度丽闻名的Wiener预测理论用于天气预报时,人们就感到必须将连续时间函数改进为离散时间函数。从理论上来讲,Levinson虽然给出了由连续时间域向离散时间域转换的可能性,但因当时计算机技术尚不完善,Levinson的算法未能得到实际的应用。2世纪5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2世纪6年代,露变换成为描述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工具,并指导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2世纪7年代,VLSP芯片两大成功的范例使数字信号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一是以;Levinson算法为中心的声音的线性预测编码(1inearpredictivecoding,LPC)的问世197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1)将该算法作为滤波器开发出LSI芯片;第二是贝尔实验室开发的,用于在长途电话中消除回声现象的回声消除器(echocanceled)。回声消除器的核心是一种应‘用LSM算法后的自适应滤波器,该滤波器解决了长话系统中,虽然信号统计量是未知的,但可由数据推出最佳滤波系数。今天,自适应滤波器还用作通信线路均衡器、电视图像重影(ghost)的消除器以及抑制有源噪声等方面。DSP的男一大支柱理论是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duriertransform;FFT)。FFT最初由Cooley和Tukey发表①,也正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FFT不但没被作为一个纯数学上的发现而埋没,反而在MIT林肯实验室中更成熟,并最终被广泛应用在信号流程图解释、bit位变换分析、定位计算和NlegN的计算量研究上。信号变换的基本组?态是通过时间、空间或者频率在不同坐标轴上进行变换,以便更容易地掌握其特征与性质。然而;实际上大部分信号都是不确定的,需要采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方法予以处理;大部分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都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或恒定不变的,而且,在其生成阶段也大多是非线性的变换②;本书的信号变换的内容涉及到:(1)最基本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在数学、控制论或自动控制等其他领域也会涉及到。(2)z变换,把时间连续信号经过取样变换为离散的时间信号的操作,是DSP处理的第一步。(3)由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transform,DFT)所推导出的FFT算法,同时FFT也是DSP中使用最频繁的算法。(4)由实验取得的信号数据在多数情况下是伴随概率变化的,且以随机变化更为常见,通过建立信号模型则较易把握对象的特征,同时可进一步通过研究模型来描述对象。(5)对于时变信号的处理方式,目前主要是依靠柯根和小波变换来进行(后者进一步衍化出了子带滤波),而这些又是通过滤波器来实现的。(6)医学图像信号处理,一方面属于多维信号处理的范畴(图像重建),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信号判别(图像后处理)。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以及Internet的广泛使用,又提出了如何在节省通信带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证有用信息的可靠传输问题。(7)从信号的滤波、调制到信号的压缩。(8)信号变换的算法通过编码实现。撰写思路全书的编写思路是:(1)围绕医学信号,特别是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中信号的变换这一目前凝聚最先进信号变换技术载体的主线展开,但又不仅仅拘泥于医学信号变换理论和技术,而是将信号变换理论技术推广到非电类。(2)考虑到读者对象的特点,特别安排了第2章信号变换的数学基础,以帮助其对信号变换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个充分的准备。(3)虽然以信号压缩作为信号变换的具体运用进行重点介绍,但在信号变换的叙述中充分预留了其他应用上的“接口”,如信号重建、信息理解等。(4)内容叙述强调整体性,着重原理和关键机制,代码细节从简(因它们最占篇幅)。(5)取材现代化,尽量囊括信号变换的最先进的实现技术。(6)将“通信交换原理与技术”和“传感器原理与技术”以附录的形式缀于书末,以保证全书在科学上的整体性。使用本书时应注意什么DSP既是digitalsignalprocessing的缩写,也是digitalsignalprocessor的缩写。前者是指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后者则是指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可编程微处理器。DSP技术基于两个领域的高速发展,一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各种快速算法(如声音与图像的压缩编码、识别与鉴别、加密解密、调制解调、信道辨识与均衡、智能天线、频谱分析等算法)都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在这些领域有长足的进步,为各种信号的实时处理提供了算法基础;二是随着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性能迅速提高。在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体积、功耗和成本却大幅度下降,以满足低成本便携式电池供电应用系统的要求。本书所涉及的仅是上述第一个领域的部分内容。将一个信号处理算法从其研究时使用的通用计算环境移植到实时应用领域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个是处理速度要能跟上输入,另一个是这样的处理能在一个小的而且经济可靠的系统上实现。它所涉及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软硬件实现、时间空间的折衷、现成的元件和用户定制元件等。实际上,算法移植过程是将研究中的算法移植到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系统受到处理时间、系统大小和系统成本三个方面的约束。进一步说,要使一个算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就要在算法、硬件、软件等多个领域内应用折衷和集成技术。如通常需要同时改变算法的结构和执行算法的硬件与软件的体系结构;可以引入更多的计算步骤,以获取计算的均匀分布,也可以把一个算法分解到特殊的硬件结构上(可以由多个处理器组成),还可以是设计一个特殊的硬件结构,使之更适合于算法在用户硬件上的实现。从微观层次上看,必须确定算法是用硬件来实现还是用软件来实现,这就要在灵活性和速度之间进行折衷。从宏观层次上看,要降低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是在开发、制造、维护各个阶段都采取降低成本的优化措施,还是只选择一个阶段使其成本得到优化,比如说优化开发阶段的成本。与那些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基础相比,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不像前者那样,是任何一个信号处理解决方案的起点,而是处在设计周期的后期。关于这方面更详细的信息,需要读者去查阅其他资料。致谢出版一本书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许多人为此书的内容、评阅和出版贡献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作者要感谢为此书贡献力量,给作者鼓励的人们。作者的工作曾得到过罗沛霖院士、俞梦孙院士、吴咸中院士、钟南山院士、陈太一院士、刘玉清院士、王威琪院士、郝希山院士、何丕廉教授、吴恩惠教授、陈星荣教授、娄建石教授、赵堪兴教授、刘瑞挺教授、吴功宜教授、胡宗泰高级工程师、蒋大宗教授和朱丽兰研究员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感佩;东软集团刘积仁教授、安科公司陶笃纯研究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图像分会罗述谦教授和总后卫生部傅征教授曾对作者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期望,作者对他们的支持铭记在心;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蔡鸿程总编、医学与生物科技编辑室张建平主任和罗健编辑都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使作者受益颇多;另外,作者还要感谢张新荣教授、董甫南教授、卜绮成教授、秦世才教授、张金钟教授、姚智教授、顾汉卿教授、谭建辉教授和时季成教授,以及其他许多前辈、同仁的理解和帮助。作者还特别感谢医学影像界和医药卫生工程学界的著名前辈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博士生导师刘玉清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博士生导师王威琪教授的关心和鼓励,感谢他们两位巨擘于百忙之中为本书赐序题词。也感谢作者文稿的长期的第一读者——南开大学副教授饶友玲博士,她曾牺牲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为作者斟字酌句,并直至阅读完本手稿的最后一个字方飞赴海外。最后,书中所有的错误和缺点都是作者自己造成的,因而,也更诚恳地希望各位读者,各位研究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学者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
数字音频素材的制作与运用刘毓敏[等]编著声音是多媒体影音作品意义建构中必不可少的媒体,它与图像、字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承载着制作者所要表现的客观信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声音素材的制作与运用是多媒体影音制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往声音素材的制作技术是非常专业化的,无论是声音的拾取与记录,还是音频信号的调音和效果处理,均需要昂贵的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操作。更不用说,为了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专业声音素材制作中还需要专业的乐队的演奏。所有这些,都是只有那?┯猩璞浮?有人才的专业影音制作单位才“玩”得了和“玩”得起的!而今,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得各种音频制作设备以其高性能、低价格而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随着PC的普及与性能的不断提高,更使得原来许多只有价格昂贵、体积庞大的专业音频制作设备才具有的强大功能,可以通过软件而得以实现。而这些数字音频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又通常非常友好,不仅符合专业音响工程师的专业操作习惯,而且因为其直观易懂,一般多媒体开发人员也能很快掌握其操作使用的方法。正是这些数字音频技术的普及,使得今天的音频素材制作已经不再是专业影音制作单位的专营业务,也不再是音响工程师们垄断的职业。今天,音频素材制作已成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玩”得起的家常“玩意儿”。本书的作者们正是数字音频“弄潮儿”,本书正是我们近年来在数字音频制作的教学和实践中的一些学习体会和经验总结。为了让读者能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数字音频技术的全貌,我们在第1章中从数字音频技术的基础知识入手,对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况性介绍。在此基础上,在第2章较全面地介绍了如何应用数字音响设备进行拾音、录音和调音的基本操作方法。在第3章和第4章中,则针对我国当前的数字音频应用情况,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几个数字音频制作与处理软件和MⅢI制作软件的特点及其使用方法。最后,在第5章中,结合多媒体开发的实际和作者们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数字音频素材运用中应注意的艺术和技术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刘毓敏、李剑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传播与技术学院的杨晓宏、张雪莉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其中,刘毓敏编写了第1章和2章,以及5.2.1节的部分内容;李剑琴编写了第3章和4.1、4.3、4.4、4.5、5.2.2节,以及5.2.1节的部分内容;张雪莉编写了4。2节和5.1节。全书由刘毓敏策划并统稿。囿于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特例设计Authorware 6.5多媒体制作完全实战赫楠编著这是一本专门通过数十个典型范例现场教授Authorware 6.5多媒体制作的主要方法和技能的优秀实例教科书。作者从边学边练、一练就会、会了就能干活的实用角度出发,采用基础知识+实用范例+具体步骤+总结与提高=即学即用的创作思路,软件基础知识紧跟典型范例操作,边讲、边动手,全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Authorware 6.5的强大功能和魅力。本书内容:全书由48个范例和两个附录构成,主要包括新建并保存文件、插入图片、文本处理、媒体类图标的使用、移动图标、擦除图标、等待图标、计算图标、交互结构、按钮响应、热区响应、热物体响应、菜单响应、条件响应、文字输入响应、按钮与时间限制响应、热宇响应、框架与导航、综合应用、交互分支技巧、右键响应、媒体的引入、变量的使用、几何函数、颜色函数、移动响应、导入文本、鼠标单击变量、使用图标函数、三角函数、多媒体函数、ActiveX控件、导入动画、交互应用、决策图标、循环控制、时间限制、次数限制、随机选择、库和模块的使用、UCD函数、链接数据库和知识对象等。每个基础知识紧跟一个典型范例,特别是最后使用各种响应制作登录系统、使用导航和框架制作超文本、使用知识对象制作测试题、使用跳转函数制作帮助系统和如何将作品进行链接和打包的综合应用更是将Authorware 6.5现场实战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本书特点:1.基础知识紧跟实用范例,学习直观、所学所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软件功能与范例紧密结合,边讲边练,学习轻松;2.内容丰富、全面,双栏排版,作者巧妙地将Authorware 6.5多媒体制作的功能切片为48个知识点,从易到难,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知识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习有趣又快乐;3.范例实用、与时俱进,书中的范例都是当前初学者想掌握的热点、焦点,设计思路清晰,步骤讲解详细,提示本例的精华,环环紧扣,版式新颖、全彩印刷,大大激发读者学习兴趣和动手的欲望;4.“授人以渔”,书中48个典型范例就是48种应用、48种设计思路、48种制作方法,读者在学完的基础上可以举一反三、活学活用;5.超媒体视频教学,配套光盘中的视频教学软件立体演示每个范例的具体实现步骤,更让读者喜出望外,事半功倍,创意无限!光盘内容:共2CD(详细内容见光盘说明)。读者对象:广大初、中级读者即学即用的自学指导书,高等职业院校多媒体设计专业课堂实训教材和社会多媒体设计培训班的教材。
-
多媒体设计技术基础:吴权威,王绪溢 编著本书涵盖制作多媒体设计的重要技术,包括多媒体系统概念、多媒体软硬件设备、图像处理技术、音效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Flash动画整合技巧、多媒体教材工具Authorware以及CD-TITLE制作技巧等精彩内容。本书作者精心设计了大量范例文件,您可以随机切入任何一章来阅读,而不受前后内容的局限,让您在制作多媒体系统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从本书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