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
-
一缕乡愁王樟松,郑萍萍本书从文化形态入手,抓住特色建筑中蕴含的乡土独特气质,挖掘、研究、阐释优质文化元素,解码“文化基因”。收录了全县170多幢古建筑和有特色、有故事的建筑,祠堂、寺庙、故居、老屋,每一幢古建筑都蕴含着桐庐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着桐庐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巨变。
-
北京北海公园小西天建筑群结构检测与保护研究北海公园管理处本书集结了近年来文物研究机构对北京北海公园小西天建筑群进行安全结构检测和预防性保护研究的成果,梳理和记录小西天建筑群单体建筑,如:极乐世界殿、角亭、牌楼等建筑的保护状况、材料分析和 的研究成果。因此,将这些研究集结成书。
-
历史风貌欠完整传统村镇的原真性存续研究颜政纲本书借助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人类学等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以历史风貌欠完整的沙湾古镇为例,基于沙湾古镇的形成背景、发展演变进程、个性特征等因素的综合理解,深入考证与分析了对沙湾古镇原真历史环境存续具有重要意义的多层级空间格局的具体历史状况与现状问题,借鉴中国围棋原理中“格局”“星位”“气”“弃子”等思想,从多层级空间格局的系统层面分别分析、提取保护与控制要素,并进一步采用地图叠加法统一整合绘制出沙湾古镇原真历史环境保护与控制要素综合图,基于此图探索构建了历史风貌欠完整传统村镇的保护范围划分方法、适宜发展建设空间的梳理方法以及保护发展实施步骤的基本推进方法等。本书旨在针对性地探讨历史风貌欠完整传统村镇及类似历史环境的原真性存续之道,即一种心存过往,又不断具有新认知、良性的动态发展模式。本书读者对象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的高校师生及从业人员,也可供广大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爱好者购买阅读。
-
梦绕云水间廖可斌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撰写的一组学术散文与文化随笔的结集。在这组散文中,作者回忆了在湖南大学、浙江大学求学期间,所问学过的老一辈学者,如马积高、徐朔方等。旨在记录前辈风范,传承前辈治学思想,同时将自己这辈人的所思所想留存下来,供后来者参考借鉴,从而完成传承文脉、学脉的历史使命。书中还收录了为学友和学生著作所写的序,以及对语文教育、文学研究、中文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文笔优美,引人入胜,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
建筑的奇迹玛格达莱娜,耶伦斯卡,阿加塔,杜德克,马乌戈热塔,诺瓦克建筑,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砖瓦,更凝固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古罗马的混凝土技术比今天的还厉害,才能建造出2000年不倒的万神庙,见证帝国的兴衰;近代玻璃的生产工艺突飞猛进,英国人才能把传说中的水晶宫变成现实,展现工业的奇迹;20世纪城市越来越拥挤,马赛公寓成了住宅楼的典范,传递出人们追求舒适个人空间的理念……寻访102座伟大建筑,感受5000年的文明脉络,重新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
-
陕北古民居裴晓阳《陕北古民居》梳理了陕北明清地主庄园与窑洞大院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从建筑选址、院落秩序、建筑装饰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挖掘了陕北古民居所蕴含的地域建筑文脉;以五年来实地考察测绘的大量古民居为例,用照片和三维模型图,全方位展示了陕北古民居的建筑艺术;最后,还将陕北古民居与京、晋民居作对比,分析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全书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深入浅出,所有配图均为一手资料,首次面世,既新鲜又生动。
-
拉卜楞寺建筑历史及文化艺术研究唐晓军拉卜楞寺是藏式传统建筑艺术体系的一部分,深受西藏地区著名格鲁派大寺建筑模式的影响,大量借鉴内地汉族、本地回族等多民族传统建筑技艺,又与甘南藏区特殊的气候、环境、材料供应等条件充分相适应,集建筑艺术、佛教文物、宗本书尝试全面、系统地研究拉卜楞寺建筑历史与文化,以历史文献、现状照片、建筑实测图、文物保护规划等材料为依托,解读寺院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变,追述各宗教殿堂的创建历史、发展变化及构造材料、技术手段、艺术表达方式,展示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美,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拉卜楞寺宗教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希冀为“拉卜楞学”的建设发展增砖添瓦。对“拉卜楞学”这座神圣的学术殿堂而言,本作品只是一个开始,算作抛砖引玉吧。
-
巴蜀书院建筑暂缺作者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起源于藏书和私人读书、授徒,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达到**。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大大超过并已取代官学,成为中国主要的教育组织,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书院建筑作为书院文化的物化载体,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以教学、祭祀、藏书“三大事业”为主,有强烈的“礼制”特征的平面布局,并在选址和风景环境的经营中,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一种在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审美风格上有独到之处的建筑类型,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巴蜀地区历史上虽然地处偏僻,交通和信息都极为不便,但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早在汉代就有蜀郡太守文翁兴办“石室官学”,大力提倡教育。巴蜀地区的书院兴起时间较早,在唐代就已有书院出现,明清时期更是发展迅速,清代巴蜀书院在全国各省的书院数量排名中占第二,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巴蜀学术文化的繁荣。因此,对于巴蜀书院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对中国书院起源和发展沿革作简要叙述后,以此作为铺垫切入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研究。首先对巴蜀书院的缘起、发展与流变作细致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巴間书院建筑在选址、环境建设、空回形态、倔林艺术和建筑装修艺术等方面的地域特色,对巴蜀书院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较详尽的剖析。
-
陈明达全集陈明达 著陈明达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建筑史学家,在由中国营造学社开启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也是公认的“继梁思成、刘敦桢先生以后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的杰出学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十卷本《陈明达全集》收录了陈先生毕生的成果和著述,是集智慧和思想于一体的知识宝库,值得我们去学习、钻研、开拓,并将陈先生的成就和学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全书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中国文化史以及中西方建筑设计原理比较分析等多方面内容,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陈明达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
-
明清湖广填四川移民会馆建筑研究陈蔚,胡斌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