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
-
幻象与真实池桢英语学术界对中国古典思想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被“东方主义”影响和塑造着。相当多学者在开展研究前,已经有了强烈的预设;结论似乎是早已经确定的,研究只是一个确认的过程。在研究手段上,他们偏重哲学-宗教学式的考察,结果让自己陷入比较的陷阱;中国古典思想看起来只有和西方思想相对时才有意义。此类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过是些“幻象”。与之相反,本书重回中国立场,用本土情怀重新考察先秦人性论。后现代主义不仅破除了现代主义对普世性的迷信,更暗示应该把话语权归还给非西方文化。受此启发,本书在考察先秦文本时,完全放弃了从哲学-宗教概念出发的传统做法,转而把文本中流露出的情感看作先秦人性论的核心内容,并得出结论:先秦人性论就是建立在同情心和爱基础上的情感话语;这种由真情实感构成的人性论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本书在最后把一些现实问题放置在人性论的脉络中进行了初步探究。
-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
世界同里 故事同里镇人民政府《世界同里·故事》用大量的图片和优美的文字展示千年古镇同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向读者奉上同里古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成果。《世界同里·故事》主要分为“卷首语”“封面故事”“特别关注”“倾听同里”“鸡头米君日”“新鲜入住”“美文欣赏”“古镇新知”8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同里。
-
河风习语王临川《河风习语:习酒与地方文化》试图引入食物和“吃”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成为研究现代生活之人类学的一个部分,讨论为什么酒在中国人饮食中的地位如此突出,并介绍与习酒紧密相关的美酒河——赤水河本身的样子,河源、流域,河道,还有历目前的文脉,以及生态的保护,特别是因水而河、水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这条河与中央王朝所紧密在一起的历史事实。酒和地方社会是紧密关联的,书中将习酒所在地方的社会文化,包括习酒生产所在镇、村来历一一细作介绍
-
怡园苏州市狮子林管理处《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因建园较晚,吸收了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园林云集的苏州,怡园也别具特色,它布局紧凑,设计精美,充分体现了苏州典雅、高贵、精致的特点。《怡园》图片秀美,配以清新优美的文字,突出展示怡园玲珑别致的美景。《怡园》为方型开本,精装画册。
-
天堂苏州—百园之城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园林日历·2020》即以108座苏州园林,并重点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典园林为呈现,为读者带来纸上园林之旅。
-
中国人口史论纲张弥 著本书分析了1950年到2016年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政策的变化,对人口变迁模式和增长的影响,认为可将其分为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政策上是对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集中的计划经济,而对人的再生产,决策权由家庭分散自由行使;二是改革开放到2016年的38年间,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向市场转变,而人的再生产则收归国家,实行集中的计划管理。在经济体制越来越向市场经济调节迈进时,人口再生产的计划管理,人口流动的未有效放开,其后果是导致对人口增长和流动的和市场的双重调节,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人口坑”。中国经济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强先衰,而人口城市化则呈现出农村人口中青年出村进城,老年出城 回村的特点。这样既强烈的约束了生育意愿,又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下行压力,尤其对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国民经济会产生深刻和严重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西方文化中的北京印象吕超古都北京以其宏大的气魄和多元的文化格局而著称于世。让人颇为遗憾的是,关于外国文化中的北京形象研究却乏善可陈,《西方文化中的北京印象》应该是国内外一本系统研究北京域外形象的专著。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实是外国作家笔下出现频率高的中国城市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西方文化中的北京印象》选择的作者有来京的旅行家、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人、记者、作家等,他们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西方文化中的北京印象》同时意在给读者一个特殊视角的认知体验。旧日京城的壮丽雄伟,曾使无数西方人瞠目结舌、倾慕不已。在不同历史时期,北京的形象也在演变。近年来,北京政府开始着手修复或重建故宫、胡同等古迹,然而旧貌究竟如何,仅凭现有的中文资料是不够的,因为中国古人多少忽略了北京古迹的历史意义,也缺乏现代化的手段来记录,倒是一些外国人在有心无心之间,为我们保留了详实的文字记载和图画照片。借助这些资料,读者可以在追忆北京历史的同时,玩味异质文化在阐释“东方古都”时的独特之处。
-
美食家(埃及)雅拉·米索里小说《美食家》是陆文夫的代表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期。故事讲述了革命干部高小庭和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浮沉纠葛,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
棋王阿城小说被视作是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小说语言抛弃了20世纪80年代惯有的语言逻辑转而回归宋明小说的语境之中,朴实而飘逸俊美。《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小说发表后,王蒙撰文高度赞赏了这篇小说,指出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