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
-
新城市.新文化李丹舟本书立足于文化的经济、社会、审美属性以及国外经验来探讨文化在城市再生中的复合功能和介入机制。上篇围绕创意城市背景下深圳城市空间生产中“文化”的经济角色及其实践,中篇围绕“城市文化治理”这一问题域,探究城市再生背景下文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和要素框架,下篇围绕“艺术介入社区”展开论述,分析案例。
-
文化先觉冯骥才《文化先觉:冯骥才文化思想观》采用语录体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冯骥才先生有关文化的睿智言论,阐发了先生对当下一系列敏感、重要文化命题的鲜明主张:知识分子文化先觉、木版年画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既有着与时俱进的鲜活理论色彩,更有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文化现实问题很强的指导性与重要警醒!
-
吃(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著人人都需要食物,大部分人都爱吃食物,可很少有谁敢保证自己了解食物。面对满盘珍馐,你看到的或许是卡路里,是营养配比,是价格,而有人却能看出文化标签和历史印记。知名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有言:“告诉我你吃什么,我会告诉你你是什么。”盘中之物承载了人类过去与现在的种种信息:我们的身份,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世界中的位置。“吃什么”和“怎么吃”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写照。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令人大开眼界的书中,他重点考察了与人类文明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八场饮食“革命”,呈现了一部“吃出来的全球史”:火的使用揭开了文明的序幕,人类独有的烹饪技能就此诞生。“吃”从一开始就承载了许多仪式性和超yue性意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又令“吃”有了平民和高阶之分,这些饮食背后的含义也烙印在了今天的我们身上。从狩猎到畜牧,从采集到农耕,这两次食物史上影响深远的革命,同样属于人类文明的大跨越。随后,帝国主义和移民打破了不同饮食文化的界限,“哥伦布交流”重新定义了食材的全球分布。步入现代,食品的大规模工业化把纯净、快捷和标准化植入了我们的饮食习惯……从史前的蜗牛养殖到古罗马的宴会,从食品罐头到快餐汉堡,这一整套非凡的叙事、精辟的见解和博学的考据,将令你的思想和胃口得到双重满足。
-
国家文化安全治理胡惠林,胡霁荣全书以近年来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全球范围内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发生发展、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主要对象、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核心问题、冷战与当代国家文化安全、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文化遗产与国家文化安全、互联网与国家文化安全、知识产权与国家文化安全等。全书系统探究了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围绕当前国家文化安全学进行了深度研究,结合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家文化安全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展开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荣跃明,郑崇选,饶先来本书重点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建现代文化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运作机制、价值追求,分析中国共产党开创文化现代化道路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逻辑、核心价值观引领逻辑、文化自信逻辑,提炼中国文化发展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
上海鲁迅研究 鲁迅与期刊上海鲁迅纪念馆本书主要包括“鲁迅与期刊”“鲁迅生平与作品研究”“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史料·辨证”“鲁海漫谈”“读书杂记”“海外鲁研”“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和研究”等主题。在这些主题下,计有30多篇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内外*新*前沿的鲁迅研究状况。
-
人类学视野下的桑植白族仗鼓舞研究王颖《人类学视野下的桑植白族仗鼓舞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丛书》基于人类学视角,以桑植白族仗鼓舞为研究对象,从其历史轨迹、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桑植白族仗鼓舞的传承现状展开调查,同时结合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历史学等方法对其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教育传承进行深层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探寻适用于桑植白族仗鼓舞保护发展及教育传承的有效途径作出有益探索。
-
英格力士暂缺作者英格力士,主要讲述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特殊年代,在新疆的乌鲁木齐,一个名叫刘爱的十几岁的孩子却对英语情有独衷。他梦寐以求能够拥有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渴望能够说一口纯正的“英格力士”。当文明因为稀有而徒增了虚幻的意义的时候,成年人将对文明的向往努力压抑在蓝绿的统一色之下,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执着地追求着心目中神圣的优雅与真诚,在他敏锐躁动而又无所顾及的目光下,一串串隐蔽的事件,一个个复杂的心灵一一呈现。
-
民族民间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刘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重视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文化自觉。我国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主题和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理应纳入中小学课程之中,使学校课程之“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民族民间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基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蕴含的育人价值的理论分析及目前学校开发民间文化课程资源的实证考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民间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建构了具体的开发目标,并就民间文化课程资源的普查与识别、开发途径及实现民间文化课程开发利用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
德育教育与创新能力发展曲华君,罗顺绸,钟晴伟我国的高等学校,历来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等学校要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就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机制和方法,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信念,坚持全员育人,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德育教育和创新能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被国家和社会所关注。道德教育的培养至关重要,它的好坏对于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而培养并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德育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德育教育与创新能力发展》主要介绍了德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我国目前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着重强调了德育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性,就如何完善德育教育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高等院校加强德育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