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
软件工程规范设计张凯 编著《软件工程规范设计》阐述了瀑布式模型从上流需求到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四项主要技术,即需求分析、设计法、文档和设计审查,同时还介绍了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的相关内容。在“需求分析”的章节中,阐述了需求分析的要点,需求分析的工作过程以及需求分析的有效方法和工具等内容。在“设计法”中,在以时间的顺序概述各个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和整理出两大类设计法。在“文档”中,因对象不同,将文档分为以下3种:面向顾客的文档、面向软件开发人员的文档、面向软件使用和维护人员的文档。“设计审查”陈述了它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及文档等。《软件工程规范设计》体现了工程中的成熟技术和案例,是一本在软件工程领域中理论联系实际且有很强的工程使用价值的参考书。《软件工程规范设计》适用于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软件企业培训学员等。
-
软件开发(英)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SQA)著第二批SQA系列教材,共分五个专业,商科、经济、旅游、酒店管理和计算机。适合于SQA预科学生以及其他英语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自修人员。
-
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技术曾庆波等编著监控组态软件是完成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为实施数据采集、过程监控、生产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开发环境。PCAuto 3.1是优秀的监管组态软件之一,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实现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使用PCAuto 3.1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系统集成,构造不同需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技术》以监控组态软件PCAuto 3.1为背景,从使用角度出发,以工程示例的方式对PCAuto 3.1的各项功能、使用方法及组态过程进行介绍。《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技术》体系合理、层次清楚、示例丰富并且实用,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电子技术专业的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
过程模式(美)Scott W. Ambler著;王海鹏译;王海鹏译本书延续了《过程模式(上册)》的内容,描述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后半部分。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组成熟的过程模式,描述了交付和维护复杂的企业级系统的工作。本书提供了许多图表,有助于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本书与《过程模式(上册)》一起,为软件开发经理提供了目前能得到的最完整的过程模式系统,这些过程模式经过了顶级的面向对象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实践验证。本书是一本软件开发的优秀书籍,适合于软件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阅读参考,对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的概述。·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细分,将其细分为四个阶段,并描述了所有必需的跨项目任务。·基于UML方法学的详细指导意见,说明了如何完成、测试和维护执行关键任务的应用。 ·一些从实际出发、经过验证的建议,针对如何管理人员、项目、风险、复用、基础设施、提交产物和质量。·大量图表展示了所有的概念和过程。
-
CMMI精萃(美) DENNIS M. AHERN AARON CL20世纪末,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学和技术对世界经济、科技、军事、教育和文化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带动了世界范围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许多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进入21世纪,尤其随着我国加入WTO,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信息产业虽然在20世纪末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家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最终都将取决于信息科学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引进国外信息科学和技术优秀教材,在有条件的学校推动开展英语授课或双语教学,是教育部为加快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教育部要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首先开展信息科学和技术教材的引进试点工作。同时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高水平,二是要低价格。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信息科学技术引进教材专家组的努力下,经过比较短的时间,第一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的20多种引进教材已经陆续出版。这套教材出版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有不少是世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著名专家、教授的经典之作和反映信息科学技术最新进展的优秀作品,代表了目前世界信息科学技术教育的一流水平,而且价格也是最优惠的,与国内同类自编教材相当。这套教材基本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权威性、系统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特点。目前,教育部正在全国35所高校推动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这也是加快培养信息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为配合软件学院的教学工作,结合各软件学院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高等教育出版社近期聘请有关专家和软件学院的教师遴选推荐了一批相应的原版教学用书,正陆续组织出版,以方便各软件学院开展双语教学。
-
软件工程朱作付主编;张雪松,王鸿磊,孟德欣编著本书将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比较系统地介绍软件工程的概念、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模型介绍、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本书兼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本书可作为各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供所有计算机用户参考和使用。
-
软件工程与UML/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胡林玲编本教程内容按照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三大部分的顺序安排,主要包括:软件工程的概念,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与统一建模语言(UML),软件过程的管理与改进,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软件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软件测试,软件配置管理与软件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八章。每章节都通过案例的方式,以简洁的文字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一般在讲解内容后紧跟练习,可使读者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综合实训”主要训练将本书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的能力。本教程各部分层次清楚、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读者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 本书系统性强、内容实用,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大学专科软件工程课程教材,也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人员、UML的初学者自学与参考。
-
基于构件的产品线工程(德)Colin Atkinson等著;顾剑[等]译;顾剑译本书特点:●通过可运行的实例,以集成的方式举例说明KobrA方法中的关键理念。●附录中提供了KobrA元模型和KobrA过程的参考指南。本书系统地描述了KobrA方法,该方法支持模型驱动的、基于UML的构件表示;并描述了能够支持软件开发和演进的产品线方法。这就使得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充分利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式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构件的可重用性。本书提供以下技术:●开发模型驱动的架构(MDA),此架构中系统的特点与具体实施平台无关。●有效地、可验证地将模型转换为代码。●系统地将COTS构件重用于新的应用中。●提高构件的质量以及提高由构件组装的系统的质量。本书重点讲述了怎样通过将基于构件的开发与产品线方法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构件的可重用性和软件生产效率。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大致介绍了背景知识以及KobrA方法,第二部分介绍构件建模;第三部分讲述构件的具体化;第四部分讲述产品线工程及其相关概念;最后一部分是项目监控。本书主要适合于致力于构件重用和MDA研究的软件工程师,以及希望进一步了解基于构件进行开发或者产品线工程的关键原则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者和学生。
-
软件开发问题框架(英)Michael Jackson著;金芝等译;金芝译《软件开发问题框架》分析了许多现实世界中的实例问题,讲述了如何在实际中识别和结构化问题。既给出了大问题也给出了小问题,展现了问题类的层次性本质,并讨论了每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软件开发问题框架》适用于系统分析、系统规格说明以及软件和需求工程领域的教师、学生和从业者,以及对软件开发的概念和智能工具感兴趣的任何人。
-
信息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与知识获取梁吉业,李德玉著本书是一部研究信息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与知识获取的专著。书中在粗糙集理论框架下,以熵理论为工具,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系统中不确定性的表示、度量与计算,并将其应用于完备信息系统和不完备信息系统的知识约简与知识获取中,反映了当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自动控制、信息科学和管理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材,同时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有重要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1 信息系统、粗糙集与粒度计算的基本概念1.1信息系统1.2近似与粗糙集1.3属性约简1.4属性依赖性1.5区分矩阵与区分函数1.6粒度计算2 包含度与粗糙集数据分析中的度量2.1粗糙包含与包含度2.2粗糙集中基本概念的包含度表示2.3包含度与粗糙集数据分析中度量之间的关系2.3.1粗糙集的近似精度与粗糙隶属度可以归结为包含度2.3.2近似分类精度与近似分类质量可以归结为包含度2.3.3属性依赖性度量可以归结为包含度2.3.4属性重要性度量可以归结为包含度2.3.5决策规则的可信度和覆盖度可以归结为包含度2.3.6可变精度粗糙集模型的包含度表示3 信息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与知识粒度3.1Shannon熵3.2信息熵与知识粒度3.3粒度度量与粗糙熵4 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与知识粒度4.1不完备信息系统4.2信息熵与知识粒度4.3粒度度量与粗糙熵5 粗糙性的拓扑熵及其应用5.1现有不确定性度量方法评述5.2有限拓扑空间及其熵5.2.1有限拓扑空间及其原子基5.2.2个在给定集合上产生拓扑的方法5.2.3有限拓扑空问的熵5.2.4拓扑熵的图论表示5.3信息系统的数学本质:有限拓扑空间5.3.1信息系统及其信息粒度5.3.2概念的近似5.3.3决策表中利用条件知识对决策近似5.3.4由近似空间导出的拓扑空间5.4应用5.4.1信息系统中知识的粗糙性5.4.2信息系统中属性的重要性5.4.3基于粗糙熵的信息系统知识约简算法5.4.4知识依赖5.4.5信息系统中的概念粗糙性5.4.6决策表的熵5.4.7决策表中的属性重要性5.4.8基于粗糙熵的决策表知识约简算法6 完备、非协调信息系统的约简与决策规则优化6.1非协调决策系统中关于对象的各类知识约简之间的关系6.2非协调决策信息系统中关于系统的各类约简之间的关系6.3约简与最优决策规则提取6.3.1优化个可能规则6.3.2优化个近似规则6.3.3优化个广义决策规则6.3.4优化个肚决策规则6.3.5优化个肚规则7 不完备信息系统与决策表的知识获取7.1不完备信息系统7.2极大相容块及其性质7.3集合的近似7.4不完备信息系统与决策表中的知识约简7.4.1决策表和决策规则7.4.2不完备信息系统的约简7.4.3不完备决策表的约简8 信息系统的同态不变特征8.1信息系统同态8.2几个引理8.3主要结论8.4一个例子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