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数字逻辑基础刘延兴著引进台湾原版成熟教材,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合高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选用。经过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的评估与审定。数字逻辑是数字化的基础,更是计算机硬件电路设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本书针对不同阶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在学习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用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讲授了数字逻辑的基础知识,使每一位读者都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建议读者将本书与《数字逻辑基础习题集》配套使用。本书适合于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自学教材。
-
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李继灿编凌杰的暑假编程学习系列(三)-当好机器的老板w汇编语言学习感悟w凌杰的暑假读书笔记系列(二):走过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的迷宫w凌杰的暑假读书笔记系列(一):认识c语言wjava未来之路算法·Dearbook新会员制度开始试行(8.1~8.31)·软考教材团购72折免邮费·Dearbook文化体恤衫·“看雪学院”加密新作·孙卫琴Struts新作专题·DirectShow“比翼双飞”·中国教育在线logo征集·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杂志下半年预订·社区之星联动读书计划·给第二书店提建议更多::::::::::::::::::::内容简介:本书以国内外广泛使用的16/32/64位微处理器及其系统为背景,以Intel8086/8088为基础,追踪Intel主流系列高性能微机的发展方向,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微机基础知识、8086/8088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输入输出与中断、常用可编程芯片与新型通用I/O接口标准以及Intel高档微处理器的技术发展,并配有远程网络教学软件与电子教案。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深入浅出,文字流畅,便于教学与自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微型计算机硬件的通用教材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培训教材、自学读本,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而且,还为广大师生参与开放式计算机硬件网络化教材的建设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共享模式。自从1994年7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作者主编的《新编8/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以来,1997年?月和2001年?月又先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两个版本的《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这一套不断动态更新的教材,反映了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同步改革的最新方向与成果,特别是配有《微型计算机原理CAI》多媒体教学光盘的《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教材,以其合理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受到全国许多高等学校师生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教材的使用面正逐步扩大。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和读者的教学与培训需要,我们根据本教材在全国各地的使用情况,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两年对本教材进行了更全面、更细致的修订;特别是在已有多媒体光盘配套教学的基础上,又及时研制开发了适合于远程教学需要的开放式交互电子教案和网络教学平台。本书除保留了原书的基本结构与风格之外,主要做了以下修订工作:(1)细化了指令系统的使用说明,增加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调试举例,详细补充了对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芯片、I-32微处理器结构(以80386为主)的关键技术等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原理性阐述。新增了新型通用I/O接口标准(SCSI、USB和IEEE1394)等内容。(2)删减了多处理器系统、8位存储器与CPU的接口、盒式磁带存储器、对称多处理(SMP)对今后PC机发展方向的影响、80286在保护方式下的寻址过程举例以及P5总线与80486总线的主要区别等内容。(3)对指令的编码格式和操作过程、光盘存储器的一般知识和80486微处理器等也做了适当精简。(4)全面调整与充实了习题,使其更好地与教材的内容相衔接,以利于学生通过训练进一步掌握教材内容。(5)仔细地改正了编校与印刷中出现的一些疏漏?徊教岣吡吮嗯胖柿俊?(6)本书的一个重要更新是配备了可供教师进行交互教学与自行修改以及便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阅读与交流的电子教案和网络教学平台光盘。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更新与调整,进一步优化了结构,充实了教材的基本核心内容,增加了教材的先进性和可读性。这些不仅会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且,对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的同步改革,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全书共分8章。第1、第2章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公共基础知识与运算基础;第3章详细介绍了8086/8088微处理器及其系统;第4章介绍8086/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加强了软件调试技术;第5章除详细介绍半导体存储器以外,还简要介绍了磁表面存储器、光盘存储器以及一些新型的存储器技术;第6章为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与中断技术,重点介绍了接口的基本概念,8086/8088中断系统及其处理方法;第7章为可编程接口芯片及应用,主要介绍Intel系列的典型接口芯片及其应用技术,同时,还介绍了USB、SCSI与IEEEl394等几种新型通用I/O接口标准;最后的第8章为Intel系列高档微处理器的技术发展,重点介绍IA-32结构的关键技术,包括以全32位的80386为代表的段页式管理、Pentium的体系结构特点、Pentium系列以及Itanium(安腾)64位微处理器的技术特征。本书由李继灿教授策划并负责全书的大纲拟定、编著与统稿。参与本书部分章节文字修订与审校工作的有沈疆海、张红民、程世旭、赵立辉等。本书配套的电子教案与网络教学平台光盘由李继灿负责总策划与总制作,参与该光盘开发与制作的有章红(博士)、邓绍金、闫洪珞以及陈经纬、吴俊、肖义、鲁开枝等。此外,该光盘中还包含有由章红负责策划与开发的Windows环境下的汇编调试软件工具等重要资源。在本书的编著与修订工作中,得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克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中心硕士生导师于守谦教授的大力支持与指点,并对改进本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此外,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生导师李华贵教授、郭麦成副教授曾参与了本书第2版部分章节的编著工作。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晓明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周祖成教授对本系列教材及其远程网络教学平台(WWW。tokenedu。com)的建设给予了特别关注与热情的支持。在此,作者谨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各校师生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今后再版时予以补充和修正。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艾德才等编本书是由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以Pentium为平台讲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内容包括Pentium微处理机体系结构、系统原理、分支转移预测技术、超标量执行技术、流水线操作技术、存储管理技术、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浮点部件、总线、中断、人机接口、多功能高集成外围芯片组82371与82443、A/D及D/A转换以及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为能及时反映当今微机领域里的最新知识,本书将目前最先进的微机——从高能PentiumPro、PentiumMMX、PentiumII到PentiumIII、PentiumIV等各代Pentium系列微机及其新技术尽收书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本书的知识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和智慧的体现。每章之后均配有习题,供自学自测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信息类、机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培训教材。
-
数字逻辑与VHDL设计侯树文编本书是应用VHDL语言进行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初级教程,力求简明实用,通俗易懂,可使每一位同学或初学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一现代电子设计的重要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技术创新乃至求职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本书内容包括:基本逻辑电路与罗辑芯片,逻辑电路的VHDL基本描述,组合逻辑的VHDL设计,时序逻辑的VHDL设计,应用设计与课程设计选题等五章,并在附录中给出了VHDL的基本语言元素和VHDL的基本语句。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电子设计课程或数字逻辑课程设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补充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于想进一步学习现代电子设计的读者,阅读本书也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杨刚编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将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课程的理解,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教材根据教育部工科电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总结了近几年来四川大学的实践教学经验,并按照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本教材是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基本要求编写的。书中实验内容丰富,包含原理性、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具有实物实验与以Multisim2001为代表EDA设计仿真实验紧密结合的特点,并含有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实验。书后附录部分包含内容详细的Multisim2001的使用指南,并附有实验中常用的数字器件引脚图和逻辑功能表,供读者查阅。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类和非电类专业本科生、专科生教材,亦可作为电视大学、职业大学、业余大学以及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中的电类和非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用书
-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基础沈建国,雷剑虹主编全书共分9章,前三章论述数字逻辑的基本原理,讨论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思想。第四章简述了模数和数模转换的工作原理。第五章介绍了基本脉冲电路工作原理。第六至第九章讨论目前应用广泛的PAL、GAL、FPGA和isp的组成结构及基本的ABEL-HDL硬件描述语言的使用及编程技术。第八、九章介绍数字系统设计的基础及Verilog-HDL语言的设计方法。本书前言数字电路课程是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等电类专业和机电一体化等非电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理科、师范类物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它既要分析经典的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的原理,又要兼顾数字器件的新发展及其相关的软件工具。新的内容,既不是作为陪衬,也不是资料的搬迁,而是以完整的体系和较完备的分析设计实例献给读者,并尽可能的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编写本教材中,我们力求在论述基本原理时突出重点,精简内容,给新技术和新知识点较多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新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本书共分九章,前三章论述数字逻辑的基本原理,讨论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思想;第四章简述了模数和数模转换的工作原理;第五章介绍了基本脉冲电路的工作原理;第六到第九章讨论目前应用广泛的PAL、GAL和isp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的ABEL-HDL硬件描述语言的使用及编程技术。第八、第九章介绍Verilog-HDL语言的设计方法及数字系统设计的基础。本教材的使用,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及条件可分二种情况:1.非电类、师范类物理系以数字逻辑电路为主,可编程逻辑作一般性介绍,第一章用14~18学时,第二章用10~14学时,第三章用20~24学时,第四和第五章各用6~8学时,总学时为56~72学时,第六到第九章可按各学校具体情况处理;2.对于电类学生,第一章14学时,第二章8~10学时,第三章18学时,第四章6学时,第五章4学时,第六章和第七章各6学时,第八章4学时,第九章4学时,总学时为72学时。以上安排不包括实验课时。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沈建国教授、雷剑虹讲师、徐力平副教
-
新型高速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系统设计蒋兆远等编著高等学校教材。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新型高速单片机80C320的结构、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和采用这种新型单片机的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
信号与系统的结构和解释(美)Edward A.Lee,(美)Pravin Varaiya著“这部著作的确展现了信号与系统在当前研究和应用范围内的核心地位。” ——Ravi Mazumdar,普度大学 “Lee和Varaiya在富有建设性的重大课程改革中迈出了大胆的一步。他们采用了革命性的方法,而不是逐步改动,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Theodore Djaferis,马萨诸塞大学 本书结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多年成功授课的经验而编写,对信号与系统进行了深刻与清晰的剖析,力求反映当今数字化世界的成果。所用实例包含声音和图像处理,取代以前的枯燥电路,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去了解应用背后的理论知识。 本书的配套Web站点(WWW.aw.com/lee_varaiya)包括扩充的实验材料,可帮助读者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障碍。另外,还提供了更多内容,包括声音和图像交互式操作的Java小程序,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书中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教材。
-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宋建成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20世纪70年代问世的通用自动控制装置,是集顺序逻辑控制、回路调节、图形监视、网络通信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各种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br>全书共分为9章,分别介绍了PLC的基础知识、PLC编程语言及指令系统、顺序控制的设计和编程、基于PLC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PLC人机接口技术、PLC网络通信、PLC控制系统应用实例、PLC在工业应用的若干问题等内容。<br>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学习PLC技术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
电路与信号实验指导杨龙麟等编本书是以“电路分析”和“信号与系统”两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理论依据编写的,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实验,包括实验室基本知识和万用表的使用,常用电工仪表的测量及应用,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其提高,电源变压器的研究,伏安特性的测量,RC数字模拟系统的研究,线性网络几个定理的验证,受控源特性的研究,运算放大器外特性的研究,常用RC网络的设计与测试,元件参数的测量,LC网络正弦特性分析及研究,信号频谱的测量,取样定理的验证,RC电路的阶跃响应,RLC电路的阶跃响应,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信号波形失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有源滤波器的研究,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补偿分压器的研究,A/D变换电阻网络的实现和RC双T网络的设计及特性研究。第二部分为实验设计,包括万用表的设计、安装和校准,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测试,波形变换器的设计与测试,移相器的设计与测试,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测试,精密全波交/直流变换器的设计与测试,方波和三角波信号源的设计与测试和交/直流区间电压表的设计与测试。第三部分为附录。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电子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