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太湖流域重污染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及综合示范夏明芳 等著《太湖流域重污染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及综合示范》研究完成了重污染区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污染源及水质情况等全面调查,建立了影响梅梁湖和竺山湾上游区域社会经济、污染源及水质情况的镇级环境基础数据库,揭示了重污染区的污染特征;基于面源陆域产污规律实验及大规模水文水质同步监测,建立了重污染区污染物“源头发生一河网传输一入湖负荷”全过程耦合水环境数学模型,计算了区域水环境容量,优化了分区分源总量控制目标,制定了总投入200亿元、包含25类工程的污染物控制综合系统方案,形成一套基于容量总量控制的分区分源污染源控制削减系统方案,并建成武进污染源控制与污染物减排综合示范区。研究核心成果在部分主要入湖河流以及武宜运河、苏南运河、漏湖、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等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中得到应用,同时在地方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中起到指导作用,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
基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曹东 等著控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碳排放及其相关策略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针对当前国内外广泛关心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问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基于第一次全国污染资源普查的基础数据,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在排放点源的层面针,对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火电、水泥、钢铁、合成氯、玻璃等行业工业过程的二氯化碳排放开展了核算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完成了《基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适合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的工作者阅读。
-
工业化、污染治理与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周民良 等著《工业化污染治理与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工业化、污染治理与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究了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协调发展,对我国各省区污染治理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工业化污染治理与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了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政策问题、区域污染治理战略与政策选择,提出了应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挑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
空气污染暴露时空建模与风险评估邹滨,湛飞并,曾永年 著《空气污染暴露时空建模与风险评估》研究内容是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和技术交叉的产物,具体内容分为四篇。第一篇包括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空气污染与人类健康主题的基本术语、统计度量方式、文献资料获取方式和常用软件工具,并从空气污染概述、全球空气污染状况、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降低空气污染健康危害潜在途径四个方面阐述了空气污染相关背景知识。第二篇包括第3~9章,主要首先从空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研究理论基础角度出发对空气污染毒理、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空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研究国内外研究进展、“3S”基本理论、空间依赖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在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特殊贡献进行了概述;然后着重介绍了空气污染浓度数据、空气质量分级数据和空气污染排放数据的获取方式,以及当前主流的空气污染暴露评估方法。第三篇包括第10章和第1l章,主要以新生儿低体重缺陷和兔唇缺陷两个实例向读者展示了空气污染暴露评估方法在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研究中的应用过程。第四篇是第12章,主要从全球背景下的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暴露公正评价和空气污染暴露多尺度评估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空气污染暴露评估的潜在研究热点。《空气污染暴露时空建模与风险评估》由邹滨等编著。
-
二氧化碳肖钢 ,常乐 著《新能源丛书·二氧化碳: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概括性地介绍了二氧化碳对于目前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和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捕获、运输、封存的机理,以及技术开发、示范工程等;介绍了国际上二氧化碳减排的法律政策以及CCS的潜力等,最后介绍了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新能源丛书·二氧化碳: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通俗易懂,内容丰富,适合于能源、化工、二氧化碳减排等领域的大专院校研究生及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欲进入这一专业领域者参考。
-
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研究李兆华,张斌 主编《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研究》是有关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的研究性专著。全书在实地考察和综合凋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总体现状,分析了水系、水资源和水文特征,评价了流域生态环境现状,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来源;根据水环境容量和保护目标,设计了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碧水工程”方案,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对同类研究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研究》可供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人员、政府决策人员、高等院校环境保护专业教师及学生参考阅读。本书由李兆华、张斌主编。
-
氮磷在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陈英旭,梁新强 等著陈英旭、梁新强 等所著的《氮磷在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精)》主要从不同尺度探讨了农田氮磷流失机理、界面过程及通量负荷:在流失机理上探明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生物因子对氮磷转化及 流失的影响;在田间尺度上考察了典型性农田耕作条件下氮磷流失多维通量及其模型化表征能力;在流域尺度上揭示了代表性流域氮磷流失负荷的空间 分异特征及其与水体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在阻控机制上提出了缓释肥抑制氮素转化、适地养分管理生态施肥、生态灌溉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氮磷在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精)》适用于环境学、土壤学、水科学、生态学、农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 术人员,特别是从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广大科技人员阅读。对各级政府从事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干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环境工程中的过滤与分离技术刘阁、张贤明 主编《环境工程中的过滤与分离技术》重点讨论非均相物系、流体相或均相间的传质与分离技术,以及绿色环保的新型分离技术,即过滤与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应用在废油液再生中的过滤与分离技术;并列举了过滤与分离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中应用的大量实例。书中还对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质分离过程做了补充阐述,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余自学,对过滤与分离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环境工程中的过滤与分离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和能源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
海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探索与研究郭亚梅,杨玉春,范永平 著新中国成立后,海河流域经过多次大规模治理,已初步建成防洪、除涝、供水、灌溉工程体系,使流域洪、涝、碱灾害大大减轻,保障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有力地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过渡开发,引起了河道干涸、湿地萎缩、河口生态恶化、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海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探索与研究》结合中外水生态修复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河流、湿地及地下水等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原则、方式等进行了论述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及管理措施。《海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探索与研究》可供从事流域规划、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人员参考。
-
土壤污染与防治张颖 等主编《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土壤污染与防治》主要介绍了土壤污染与防治方面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分12章,首先介绍了土壤的基本特性,土壤污染概述等相关内容;其次,还对土壤有机物污染的修复与防治进行论述等;最后,对土壤污染修复的相关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