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
-
湿地保护管理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编《湿地保护管理手册》编著者马广仁。我们对《湿地公约的湿地合理利用手册》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精心筛选,并结合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践,编译出版了这本《湿地保护管理手册》。本书各章节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到湿地保护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全球多个湿地保护管理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也是一系列湿地相关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凝练.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我们衷心希望它能够为所有关心湿地保护的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从事湿地保护的管理和研究人员,在正确认识和理解湿地的特征和功能、有效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
上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徐韧 编《上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受上海市海洋局908专项的经费的资助(SH-JC-0、SH-JC-1、SH-JC-2、SH-JC-3、SH-JC-4)。《上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共分为四章,前三章分别从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灾害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上海市海洋环境资源的基本现状,第四章针对目前上海海洋的几个倍受关注的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李炜 著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域,是我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在我国生态建设大局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小兴安岭地区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发后,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出现严重退化。可采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陷入了资源危机。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于实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内林区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要想走出困境,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规划目标,有赖于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立时间不长,虽然生态补偿的实践历时多年,但生态补偿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更谈不上健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等为理论支撑,阐明了生态补偿的动因,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多维度差异化的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并对基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财政补偿路径进行了优化,最后构建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配套支撑体系,提出了以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为主,将生态产业反哺生态补偿机制及配套支撑体系相互融合的综合生态补偿机制。
-
新疆沙质荒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模式阿力木江·牙生 著《博士林业文库:新疆沙质荒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模式》提出三级区划系统方法,将新疆沙质荒漠化土地划分为2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博士林业文库:新疆沙质荒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模式》还首次综合沙尘天气指数、土地覆被指数、植被盖度、大风指数、海拔高程等,辅以自然地理、人口密度等因素,划定三级区划单位及界线。
-
地球生态系统的硅动力杨东方 著杨东方的《地球生态系统的硅动力》创新地从环境学、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气候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定量化地研究了胶州湾浮游植物生态变化过程,揭示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规律, 深入阐明了营养盐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营养盐限制的判断方法、法则和唯一性,海洋环境与浮游植物 生长的生态学原理以及浮游植物与人类决定大气碳的变化和平衡过程。同时,提出地球生态系统的补充机 制、北太平洋的海洋生态动力和未来地球气候变化模式,创立地球生态系统的理论,展示人类与地球生态 系统的相互作用,剖析目前地球发生的现象,预测了 人类影响下的地球发展趋势。 《地球生态系统的硅动力》共分为25章。主要内容为生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应用,营养盐、光照 时间和水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生长规律、地球生态系统机制、大气碳的变化和平衡等 。 本书适合海洋地质学、环境学、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物理海洋学、气象学、气候学、生态学、海 湾生态学和河口生态学的有关科学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参阅,适合高等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和科研参考 。
-
森林和绿色的中国史(日)上田信 著,朱海滨 译 王振忠 审 校近年来国外汉学著作的编译工作突飞猛进,每年都可以见到一批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其影响力却仅局限于象牙塔内。与之相比,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生态环境史研究方面皆卓有建树的日本中坚学者上田信教授的这本著作也许会显得有点另类,但其学术意义及社会价值并不见得会比严肃的学术经典小。因为它把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课题,以古今结合的方式,娓娓道来,发人深思,原来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曾经与森林有过那么多的渊源与纠葛。更为重要的是,它用一种非常轻松的语言,以一位学者的良知、广阔的胸怀、敏锐的知性、哲理的思考,从森林的角度,对数千年中国文明史作了一个高度的审视。全书按照构成传统中国文明的三大区域(长江流域、黄土高原、东南山地),以作者本人的学术研究、实地考察、植树等活动为基础,以森林与地域人群的关系为中心,对中国文明史作了一番“旅行”,相信哪怕是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的人,也会有兴趣认真阅读下去。
-
清政府对苗疆生态环境的保护袁翔珠 著《清政府对苗疆生态环境的保护》简介:苗疆的治理研究在清代的边境治理研究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而关于清政府对苗疆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更是鲜少涉及。清政府治理苗疆的基本政策表现在法律上的因俗而治、政治上的恩威并用、行政上的逐步渗透、对土司权力的削弱与剥夺等四个方面。清政府对苗疆生态环境的保护性政策主要包括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主要通过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疏、地方官员发布的法令、司法判例等手段进行。清政府对苗疆生态环境的保护性政策具有连续性、一致性和前瞻性的特点。清政府对苗疆土地资源的保护性政策包括限制滥垦滥挖苗疆土地、保护苗疆公山、维护苗疆少数民族土地权益等政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性政策主要包括鼓励在苗疆植树造林和限制在苗疆滥砍滥伐的政策;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性政策包括限制在苗疆开矿、减免苗疆矿税、严禁在苗疆私采矿产、及时封闭苗疆枯竭矿源等政策;对水利资源的保护性政策包括严禁阻塞破坏苗疆水道、合理分配苗疆水资源、严禁破坏苗疆水利设施、保障苗疆水利经费等政策;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性政策包括免除对苗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直接征收、减免苗疆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关的税收、禁止滥捕滥采苗疆动植物资源等政策。清政府对苗疆生态环境的保护性政策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对今天在民族地区的施政仍具有借鉴意义。 《清政府对苗疆生态环境的保护》由袁翔珠所著。
-
生态学基础孙龙,国庆喜 主编《生态学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以生态学基本内容为框架,从生态学概念与发展简史到环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等生态学尺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尤其重点阐述了生态学基本理论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在主要章节后附有大量生态学理论与思想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以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关于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态学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内容全面,资料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合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及其他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建筑学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枝术人员参考。
-
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张明顺,张铁寒,冯利利,童晶晶 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能源消耗的负增长,仅仅采取传统指令式管理方法是不够的。国内外,尤其是欧洲的经验表明,多种政策与传统指令式管理方法的组合应用,是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单独通过一种常规的管理办法来实现,这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面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方法应运而生。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方法在欧盟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欧盟传统的强制性手段所存在的缺陷,再加上政府新的管理模式,及采用灵活性更强的框架性协议等都为规避传统指令式管理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
农村水环境管理研究黄森慰 著《农村水环境管理研究》作者黄森慰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效率为切入点,在进行大量的基础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揭示了当前农村水环境现状,并从农村发展对水环境的要求出发,确定了农村水环境管理的目标,又根据农村水环境的供给能力,测算其供需差距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水环境对象进行分类总结,通过LES模型构建了不同类型的水环境管理模式;采用Logistic方法和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了水环境管理与农村其他发展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