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
-
海洋环境保护朱庆林,郭佩芳,张越美 编著郭佩芳、朱庆林、张越美编著的《海洋环境保护》共七章,首先在了解全球环境大背景和海洋环境概念的基础上,认清海洋环境的问题,接着对海域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海洋环境生态破坏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明确了海洋环境管理理论的内涵,分析了海洋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发展理论、海洋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海洋环境标准等内容,论述了海洋环境管理理论和海洋环境管理的任务等内容,最后阐述了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技术,以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
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周文斌 等著《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是南昌大学多年来在鄱阳湖区域开展的系列科研工作的总结。本书就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水环境与水污染防治、鄱阳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目前人们关心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力争在认真分析鄱阳湖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测算和合理规划,提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列化、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可供从事湖泊、地理、环保、生物、水利、水产、资源、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规划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规程张令玉 著《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规程》所阐述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世界独创的生命信息调控技术(Bio-information Adjustment Technology,简称Tech-BIA)平台,所创新的46项系列科技成果(其中环境治理技术18项,农业项目28项),创建科学化、资源化、集成化、价值化、社会化的“五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农业的技术规程,即TE-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农业技术规程(以下简称TE-技术规程)。按照这套创新的技术规程,能有效破解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以下图示中的六大难题:本著作详细阐述了通过TE-技术规程的实施,创造农民快速增收、经济快速发展的价值创新模式,激活广大农民对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农业的目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农业无缝链接的一体化模式,把创建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区域经济转型模式紧密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产业体系。本著作首先阐述了采用Tech-BIA技术创建因户、因地、因条件制宜的农村污水、养殖废水净化的景观方式。接下来阐述了采用Tech-BIA技术创建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农业垃圾等为原料制成TE-活性肥料的资源化技术规程。最后,论述了如何创建生态文明、如何创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如何创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如何创建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如何创建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如何创新区域经济转型模式等相关内容。
-
中国化纤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编著化纤行业白皮书回顾和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化纤行业“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等内容。
-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杨永杰 主编《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化工环境保护概论(第3版)》从环境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了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关系以及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系统介绍了大气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气治理、水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水处理、固体废物与化工废渣处理,以及噪声及其他化工污染防治方法,通过典型案例介绍了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和领域,通过环境保护系列措施,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化工环境保护概论(第3版)》为中等职业学校非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化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黄德林 著“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书稿出版之前,已经有三本农业经济专著入选“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当代农业学术专著系列之中,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板凳须坐千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是难以长期坚持下来的。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的构思与实证分析起始于2008年,完成于2011年。之前的姊妹篇“农业环境污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起始于2006年,完成子2008年。较主子”农业环境污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无论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方法还是从研究的目标层次上看,都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是基于全球贸易模型G7AP和全球贸易和环境模型G7AP—E分析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的。在方法上,可与国际比肩。记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创建农业政策分析重点实验室时,全球贸易GTAP模型为重要技术之一。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不但突破了静态模拟技术的瓶颈,而且逼近国际研究前沿,顺利攻克动态模拟机制,建立了完整的G丁AP政策分析平台,这是难能可贵的。从内容上看,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通过构建全球贸易和环境模型G7AP-E的动静态机制分析了二氧化碳、非二氧化碳、农业温室气体、水稻甲烷、动物甲烷、农田氧化亚氮、动物粪便甲烷减排及其政策导向选择问题,其中,既有温室气体碳税政策实施合理度的实证研究,也有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机制的选择,并且根据农业温室气体的特性,将技术减排模式纳入政策评价框架之内。从国际、国家、行业三个层面上分析“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问题,研究内容全面新颖,为未来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选择空间。
-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耿世刚 主编《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环境保护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包括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普遍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环境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如不采取坚决措施,环境问题将严重抵消经济发展成果,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是发展的代价或成本。环境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而不是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的原则应当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环境,既不能过分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污染环境,也不能过分强调环境优先限制发展,延缓现代化进程。
-
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变迁张金池,毛锋,林杰等著本书是《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丛书》之一。本书内容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课题编号:2006BAK30B01)的研究成果。本书介绍运河沿线1794km的古生态环境和生态演变规律,包括水系、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湿地、水土保持、森林植被等3000多年的生态环境变迁过程,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沿线1794km的生态环境现状,填补了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的空白。本书可供生态环境研究人员、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人员、区域和城市规划人员参考,也可为高等院校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
环境经济评价吴健 著《环境经济评价理论、制度与方法》是一本完整论述环境经济评价之“理论-制度-方法”的学术专著。全书围绕如何通过环境经济评价将环境价值纳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共决策问题,对环境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重点针对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问题,分析中国开展环境经济评价的制度基础与存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具体选取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全书还总结介绍了大量环境经济评价的国际经验,并进行了国际间的比较研究,可为国内同行提供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本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中国开展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能力,促进环境价值评估等科学定量分析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从而推动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科学决策。
-
生态城市绿皮书李景源,孙伟平,刘举科 主编生态城市既是依据生态文明的理念,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发展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又是人类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