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研究
-
边界、边地与边民安介生,邱仲麟 主编明、清两代于中国疆域研究而言,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边界、边地与边民: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基础研究》是“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结项成果。《边界、边地与边民: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基础研究》对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环境与生态篇,开发与转型篇,文化与移民篇。
-
人与环境陈亮 著马中:在物欲至上,无视自然价值的当今社会,(本书)不啻为令人警醒、发人深思的一部环境哲学力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丁士福龄认为,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类生存繁衍。作者勇于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深度和价值。国防大学教授丁士峰认为,保护环境事关国计民生。作者紧紧抓住了当代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通过对环境保护的价值分析,揭示出环境伦理和环境公正的基本思想,深化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认为,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在“本体之思”中通过剖析人与自然的六重性,从哲学高度揭示了人与环境的内在联系;在“价值之维”的分析中通过对环境正义的深入论述,深化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在“思维之变”分析中,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观的转变两个角度将对环境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冯秋婷认为,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摆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日程,上升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树发认为,保护环境利国利民,……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深入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很有探索性,也极具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海涛认为,本书的突出特点是,不是就环境问题而论环境,而是将自然环境这个问题放在由人、社会、自然构成的大的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和理解,并突出了“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角地位和能动作用,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志华认为,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从物质、人口、精神三种生产活动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工作机理作了深度的分析,见解新颖,语言生动,可读性、针对性、现实性、价值性很强。谁不愿看到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流水、美丽绽放的鲜花,谁不愿看到自己的后代健康成长,谁不愿看到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行动吧,你和我!尽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清洁生产论文集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 编本书分为三部分,即清洁生产政策篇,清洁生产审核篇、清洁生产推进篇,收录入论文23篇。内容囊括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政策研究、推动清洁生产发展建议、清洁生产技术改进、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等多个研究方面,基本上代表了我国清洁生产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总体反应了清洁生产领域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我国清洁生产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书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清洁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清洁生产研究人员及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人员阅读。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
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入门指南世界银行 编《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入门指南》是为东亚地区当地政府准备的一本指引,旨在使它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何导致了城市的脆弱性、东亚地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城市当局正积极致力于学习、能力建议、资本投资计划以建设可持续的、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强的社区。本书适用于一系列城市——不论是那些刚刚开始增强气候变化意识的城市,还是那些已经制定了气候变化战略和制度安排的城市。随附的光盘里有一套《城市概况》,可供各个城市更细致地理解其他城市目前的一些举措。
-
环境社会学孔德新 编著《环境社会学》以“生存”为逻辑起点,在介绍环境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人类环境行为(个体的、整体的行为)及其约束问题,分析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而为人类确立一种合理的环境行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
-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侯全亮 主编《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形态——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以来人类面临严重生态危机着手,系统介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维的视角,提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涵;站在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学的前沿,从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高度,首次系统分析阐述了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相互内在联系,生态文明、河流伦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念的涵盖和交叉关系。该书对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认知领域中对人与河流、生态与河流的新型关系作出了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阐释,在道德领域中召唤关爱生态的良知,在情感领域中召唤美感的永续,内涵丰富、深刻。
-
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潘玉君,袁斌 主编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地关系思想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思想,以“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为方法论工具,以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和泰尔指数等区域差距计算方法为模型工具,对作为后发达省区的云南省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及单位GDP的生态足迹等进行了时间序列、空间秩序和动因机制的系统研究,完成了《云南省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丛书。《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分上、下两册,每册分为上、中、下三篇,在大量数据统计和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云南省及各市州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及单位GDP的生态足迹等的时间序列。《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是一部兼具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著作。可供地理、经济、环境、资源和政治等学科及政府部门和区域发展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使用。
-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王伟光 等主编《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歌本哈根(2009版)》由长期从事应对气候变化重大科学与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和国际气候谈判的资深人士编写,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议题进行了跟踪分析和深入研究.力图为读者全景式展示应对气候变化所涉及的各种问题的渊源、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全书资料翔实、分析透彻、观点权威,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希望了解应对气候变化动态的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新闻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环境与生态旅游佟玉权,王辉 编著《环境与生态旅游》共分8章,从阐述环境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及涉及的基本概念入手,全面研究总结了环境保护视角下的我国生态旅游实践问题,并系统分析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联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旅游产业环境管理要求,紧密结合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践,对生态旅游的环境调查及产品设计、环境容量测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为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在框架结构上,《环境与生态旅游》提供了30篇颇具权威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阅读资料”。在全书内容的组织上注意把握科学性、专业性与普及性、趣味性之间的关系,坚持图文并茂,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
-
自然与环境李方正 编“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诚邀多位专家编写,坚持实用、易懂的原则,力求通过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书中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自然与环境》分册。在自然界,原先是并不存在什么环境问题的。但是,自从有了人类,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便引起了环境的破坏,产生了公害,这就发生了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已发展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社会公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书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环境问题。本书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