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研究
-
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张林波 著《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深圳为例》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探索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及调控机理;目前生态承载力理论的主要缺陷和不足在于简单套用生物种群增长规律,而忽视了人类科技、贸易、消费、制度等社会文化因素对生态承载力的巨大影响。本文在总结生态承载力起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的本质特点出发,分析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原因,以人类社会文化因素为重点,系统地探讨和阐释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调控机理及主要特点,提出人类生态承载力K值调控概念模型,从而完善生态承载力理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生态承载力理论分析探讨提供基础。2)提出可为决策服务的生态承载力估算方法;由于生态承载力理论所存在的以上缺陷和不足,目前的生态承载力方法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不同方法之间的估算结果差异巨大,还不能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有效的决策论据。本文在生态承载力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和调控机理,提出符合人类生态系统特点的生态承载力估算方法,为城市、区域、流域等生态承载力估算提供参考。3)为深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本书以深圳为案例,分析深圳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情景方案设计,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深圳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为深圳提出相对切实可行的社会经济发展宏观决策论据。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刘宇辉 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国人地矛盾日渐突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成为一种共识。对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进行定量评估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生态协调度评估》引入生态系统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力图对中国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可能影响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一些因素进行探讨。全书分为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3、4章,作者对《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生态协调度评估》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回顾了经济-生态协调观形成的历程,并对目前关于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各种理论思考和定量评估方法进行了述评。第二部分包括第5、6章,主要对中国经济-生态协调性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生态赤字开始出现并持续增大,严重威胁到中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各区域生产、消费方式及资源上的差异.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体现了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
-
黑河流域水程国栋 等著本书拓展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门学科——生态水文学和生态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指导下集成的节水型生态系统整体水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在野外监测一试验一示范一数字流域平台上的实验生态水文学研究方法和内陆河流域水一生态一经济系统综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是首部自然和人文学科综合集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流域尺度的科学著作。本书主要供地学、农学、生态学、经济学、流域管理学、信息学等领域的科技研发人员、管理决策层、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
环境模拟(美)福特 著,唐海洋,史培军 译《环境模拟: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导论》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考,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解环境系统行为,而环境系统行为的研究离不开各种各样模拟方法的应用。《环境模拟: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导论》详细讲解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过程、步骤与方法以及在模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并结合20世纪美国面临的一些生态和环境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常用的一个有效工具——Stella进行了大量的实例演示与分析。《环境模拟: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导论》附录还简略介绍、对比分析了六种目前常用的模拟软件,包括Stella、Dyna一mo、Vensim、Powersim软件、电子表格和特殊函数。环境系统模拟对于帮助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的过程、机制和关系,解决环境系统各层面尤其是复杂环境系统中的各种动力学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环境模拟: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导论》突出了模型在环境模拟中的作用,并且对模拟工具也有较完整的说明和应用,便于广大研究者与实践人员更好地掌握系统模拟工具,理解模型的运用,对于推动环境系统模拟在我国地球系统研究和实践领域特别是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均有积极作用。
-
生态与环境张建强 主编《生态与环境》以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介绍了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口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污染,揭示环境污染的形成、变化、危害及其控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管理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生态理论的应用。 《生态与环境》既可作为环境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辅导书,又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严耕,杨志华 著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既要改变思维方式,也要改变行为方式;既要改变生产方式,也要改变生活方式;既要改变道德和观念,也要改变法律和体制。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更是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变革。应该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模式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的矛盾基础上,以生态学规律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进行改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面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具有“崇尚自然、追求真理”的办学传统,以“知山知水、树木树人”为办学理念。传播生态文化、引领生态文明,是建校以来广大师生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决不限于发展科技,而是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2004年2月,学校决定将生态文化列为我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六大学科领域之一,加大了支持力度,深化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目前已经在全校开设了多门生态文化课程,培养出了有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广大师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举办了多场研讨会和报告会,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
-
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史根东,王桂英 主编《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1998—2008)创新实践经验基础上,吸纳丛书已出版各册书的成果,以国际可持续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为起点,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理论进行了更为认真的梳理;以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成功案例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操作模式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叙说。为读者进一步学习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新的参考和例证;为学校与地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提供较为简明的理论参考和可借鉴的实证资料。
-
自然与环境李方正 编“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诚邀多位专家编写,坚持实用、易懂的原则,力求通过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书中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自然与环境》分册。在自然界,原先是并不存在什么环境问题的。但是,自从有了人类,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便引起了环境的破坏,产生了公害,这就发生了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已发展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社会公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书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环境问题。本书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
-
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柳卸林 等主编《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机遇》是中外方专家历时一年共同研究的成果。全书基于同内外有关环境创新的最新理论和宁波、保定和乌海三个城市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光伏产业、机动车污染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三个产业的案例,并借鉴大量的国际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以环境创新体系为研究框架,从企业、科研机构与大学、规制及标准作用,以及公众参与等多个角度出发,对中国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存在的挑战、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诊断,并提出了国家环境创新行动计划的倡议。《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机遇》是中英双语版,作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年度的报告,在年会中得到了中外与会专家的好评。《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机遇》可供各级领导干部、相关决策部门和企业人员以及环境创新研究人员参考。
-
人居电力电磁环境张文亮 等编《人居电力电磁环境》在电磁的发现与发展、自然电磁环境、人为电磁环境部分,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一般电磁环境问题;然后在电能的产生与输送、电力设施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静电感应、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与人体健康、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限值、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工程建设环境监管各章,专门介绍了电力电磁环境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