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原理与技术李玉义等 著《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原理与技术——以川西北为例》是一部针对川西北草地沙化地区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沙化土壤改良的科学专著。《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原理与技术——以川西北为例》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5BAC05B05)近5年来试验示范和综合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实践撰写而成。《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原理与技术——以川西北为例》共9章,内容包括沙化土壤退化与修复技术途径、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原理、农牧废弃物(秸秆、菌渣、生物炭堆肥等)改良沙化土壤技术和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技术评价。《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原理与技术——以川西北为例》紧紧围绕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良沙化土壤,是从农牧废弃物资源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改良技术标准等方面对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技术研究进行总结的学术专著。
-
人口老化与环境污染困局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班斓 著未来20年,中国不仅要尽快解决环境问题,还要尽量延缓老龄化进程,这是以往发达国家所没有面临的复杂局面。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必须结合人口老化与环境污染困局,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本书上篇提供一个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问题的新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环境污染与人口老化的城乡格局、省级格局、区域格局、差异格局,拓展并构建了一个包含老龄化的环境约束六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人口老化与环境污染约束下的理论研究,并基于联立方程进行实证检验及情景分析,全面考察人口老化与环境污染困局下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下篇划分八大区域,进行现状分析、实证检验、情景分析及路径选择,提出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差异化路径。
-
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应用研究荆海龙,张蕾 著本书以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过程及迁移规律为主线,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化学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较全面、深入地阐明了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机制和规律,具体内容包括: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化学、典型污染物的特性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既从理论上阐述机理,又具有实用性。本书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类及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化学研究领域的科研、工程和管理人员参考。
-
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侯浩波 等 著本书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基于低品位工业废渣的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全书共6章,分别为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的构建、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的常温制备、淤污泥绿色改性技术体系的构建、边界集料常温固化技术、尾矿胶结充填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靶向修复技术。
-
排污许可制度在农药行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王娜,郭欣妍 等著《排污许可制度在农药行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共有5章:第1章回溯了国内外排污许可制度的发展历程;第2章就农药行业发展概况与排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第3章对农药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要点进行了解析;第4章针对农药行业排污许可技术的后续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第5章展望了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将发挥的作用。
-
水污染责任法与损害评估张春昌 著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不同于一般侵权责任,因其特有的赔偿责任、特定的责任主体—船舶所有人、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强制保险与货主承担第二层次赔偿等制度设计,自成一套体系。参与处置过近10余年多起水上重特大污染事故的张春昌博士结合自身经验,撰写的《水污染责任法与损害评估》专著,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以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为主线,深度解读了水污染责任法律关系,对正确理解与适用我国法律,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将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有机融合,是《水污染责任法与损害评估》的特点之一,是本领域中全面、系统的中文专著之一。《水污染责任法与损害评估》既有助于我国学者、法律、生态环保人士理解靠前公约,了解英美法律体系,也有助国外学者了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法律与实践。《水污染责任法与损害评估》分为三篇,篇共8章,重点解读船舶污染损害侵权民事责任法,解决的是承担责任的合法性问题;第二篇共4章,介绍了水污染损害评估技术,从技术上说明责任承担的合理性问题;第三篇有2章,分别将视野从船舶拓展到海洋石油开发引发的污染损害赔偿法律问题,从民事侵权转向了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问题。
-
锂离子电池回收与资源化技术李丽等 著退役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回收与资源化再生技术在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技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锂离子电池回收与资源化技术》结合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技术及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基于锂离子电池回收与资源化驱动因素及其关键材料失效机理分析,系统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回收与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技术、电解液回收与无害化技术、电池回收效益成本与市场可行性分析等,并对电池回收领域的学术动态解析、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总结展望。
-
绿色产品认证风险管控张长鲁,张健,金春华 著为进一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按照统一目录、统一标准、统一评价、统一标识的方针,将现有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整合为绿色产品,到2020年,初步建立系统科学、开放融合、指标先进、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实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次认证、一个标识的体系整合目标。”
-
区域碳配额分配和中国碳市场研究董锋等 著在我国建立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背景下,研究区域碳配额分配方法和总结自2013年开始试点的碳市场运行状况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区域碳配额分配和中国碳市场研究》主要采用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公平视角、效率视角及兼顾公平和效率视角三个方面研究我国区域碳配额分配问题;从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空间网络特征、碳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及风险测度、碳交易政策的有效性三个层面系统总结我国试点碳市场运行状况;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我国未来碳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理论方法研究马瑾等 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理论方法研究》围绕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的主题,系统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荷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有关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的理论方法、政策法规、技术文件等文献资料,全面梳理了每个国家土壤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并分别从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角度,从土壤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暴露情景设定、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敏感受体选择、推导过程、参数选取以及各国的特色和亮点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现状和需求,以及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