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二氧化碳减排的经济学分析曾贤刚 著二氧化碳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问题,《二氧化碳减排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学褫角对二氧化碳减排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减排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各省区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主要产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分析、二氧化碳减排中企业行为分析、二氧化碳减排中居民行为分析、二氧化碳减排中各国策略行为分析、二氧化碳减排中国际资金机制、二氧化碳减排的政策选择与政策组合等。
-
区域生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基本理论施先亮 等著《区域生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基本理论》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区域生态供应链的内涵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定量分析了区域生态供应链信息共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了区域生态供应链中共享信息的分类及信息共享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生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与共享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分析并设计了区域生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区域生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基本理论》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和研究用书,也可供从事物流领域工作和研究的人员使用。
-
生态化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张立新,张丽霞 著进入21世纪,由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存在。在教育领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以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虚拟学习环境成为教育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人们对虚拟学习环境开发和利用缺乏生态意识,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张立新等编著的《生态化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从生态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如何构建(设计与开发、运行与管理)具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生态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其基本内容包括:①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虚拟学习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②分析虚拟学习环境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建构虚拟学习环境的生态模型;③依据虚拟学习环境的生态模型,提出设计、运行和管理虚拟学习环境的策略。《生态化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开发》读者对象为教育学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和研究者。
-
建设和谐内蒙古环境道德保障体系研究魏智勇 著这部论著主要是魏智勇同志在其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道德保障体系研究”(批准号07BSH037)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作为内蒙古地区一位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高校科研人员,他以敏锐的科研意识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基于内蒙古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从构建环境道德保障体系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认真研究国内外环境道德建设的基础上,运用了文献、调查、评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内蒙古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及突出问题,分析了环境道德保障体系与和谐内蒙古的效应关系,构建了内蒙古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道德保障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提出了加强环境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和评价体系。毫无疑问,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道德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建设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工作进程,也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部专著篇幅虽然不长,但是作者有相当强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感,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内容紧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相信读者能从中受益。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等 编制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等问题的出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为落实公约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应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环境保护部会同20多个部门和单位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优先行动。
-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杨东平 主编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是由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本书共设七个板块,通过多视角多维度的观察,呈现2010年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局态势.分析2010年的热点事件。附录中收录了来自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国际社会的多份文件和报告,力求信息更加开放、多元。 快速的城市化、城市规划和运营过程中的种种环境问题.过度地引导公众非理性消费情境下的环境和社会矛盾,以及各种大型开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和对动植物种生存空间的挤压,进一步加剧了我们今日面对的环境问题。本书重视用民间的视角记录、审视和思考中国环境状况,主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强调实证性、真实性,从而建立权威性。本系列图书英文版由荷兰Brill出版社面向全球连续出版发行。
-
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杨东方,陈豫 编著通过阐述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和研究,定量化地展示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变化过程,揭示生态系统的规律和机制以及其稳定性、连续性的变化,使生态数学模型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通过对该书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生态数学模型的应用、发展和研究的过程;分析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各种各样生态数学模型;探索采取何种数学模型应用于何种生态领域的研究;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该书还有助于加深对生态系统的量化理解,培养定量化研究生态系统的思维。《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13)》主要内容为:介绍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在生态学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在地理、地貌、水文和水动力以及环境变化、生物变化和生态变化等领域。详细阐述了数学模型建立的背景、数学模型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其数学模型应用的意义。《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13)》适合气象学、地质学、海洋学、环境学、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湾生态学等有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参阅,也适合高等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参考。
-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马生林 著《青藏高原生态变迁》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历史记载数据,通过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客观而科学地探讨了整个青藏高原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第四纪以来地质活动的规律。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近千年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解读,力图展示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的基本过程,预示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青藏高原以其宽阔无私的胸怀哺育了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时至今日,青藏高原仍然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源。
-
排放权交易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彭江波 著排放权交易发生于各个需要权证的主体之间,从而使交易市场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更依赖于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而联系各主体行为的是定价机制所决定的权证价格和运作规则。由彭江波编著的《排放权交易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共8章节,主要内容为排放权交易的学理概要,排放权交易中政府与市场机制的配合,环渤海经济圈水排放权交易运作例证等。
-
环境信息规范对称与普适性李祚泳 等著《环境信息规范对称与普适性》源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范对称性原理,在视环境指标值为环境信息,并对其进行规范变换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用指标规范值表示的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质量的多种不确定怪分析方法和网络智能模型及多个普适指数公式。模型、方法和公式简洁、对称、和谐、统一及普适、通用。《环境信息规范对称与普适性》中提出的对称性和规范变换思想及采用的优化方法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有借鉴、启迪和推动作用。《环境信息规范对称与普适性》适用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系统分析、环境信息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多种不同学科、专业读者的需要,可作为有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亦可供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