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研究法赵秀兰本书从数据资料的收集-敷据资料的整理及论文的写作等方面系统介绍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共分10章,包括: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试验研究、调查研究、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统计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环境科学中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和科技论文的写作。适宜作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人员参考。
-
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庞军、傅莎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环境经济学研究领域基于主流经济学中一般均衡分析的思想,综合考虑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基于研究需要纳入资源(含能源)系统中的相关要素,在对传统CGE模型的结构实施不同程度调整的基础上开展的诸如环境政策分析、环境经济影响综合评估等定量研究。本书从CGE模型的基本结构出发,在介绍CGE模型的主要特点以及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典型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专门论述,并通过两个具体的应用实例,即“北京奥运投资的环境经济效应分析”和“中国能源环境政策分析”,详细讨论了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的建模技巧、分析方法和应用领域。
-
环境工程生物学胡小兵、钟梅英本书把生物学原理与环境工程结合起来,阐述了环境工程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及原理,介绍了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环境工程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它们在环境工程的应用。全书分为五篇:环境工程生物学基础、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污染治理与监测中的生物学、环境工程生物学实验。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与监测中的生物学为重点介绍内容,它突出了工程实践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在主要章节后面还附有相关的英文阅读材料,在书末还附有“环境工程生物学中常见的词汇”索引,以便查阅。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使用,此外,还可以作为从事生态学研究、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本书现为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
生态文明建设学习读本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七大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新观点,也是十七大报告理论创新的一个亮点。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全面学习、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观点,编者们编写了这个学习读本,对有关生态文明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
-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李旭祥《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应用的实际需要,全面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类型、功能、数据采集和数据库设计,着重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应用中的技术和方法,强调基础,内容精练易学。全书共分8章,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发展与现状,实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特征、数据来源及数据质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国内外常见的GIS软件及其功能,并结合实例分别介绍了环境信息系统建立方法和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GIS应用功能开发技术的新进展。为便于学习,每章末给出了一定量的思考题。《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用作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用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科技工作者、信息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
全球变暖(美)S.弗雷德·辛格、丹尼斯·T.艾沃利盖亚理论认为:地球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有机整体,并作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而进化。一个有力的证据是,虽然自地球形成以来,太阳光照增加了30%,可化学性质并不稳定的地球大气层依然基本保持不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北极冰盖持续缩小,也可能是因为地球在向下一个冰期过渡所产生的自然现象。科学研究发现,因太阳活动规律性变化导致的史上4次冰期,期间每一次过渡,都存在升温现象。……无论北极冰盖圈的缩小,还是南极臭氧洞的扩大,都是人类在关注自身的命运,都需要科学与严谨。需要科学严谨对待的,还有全球到底是否变暖了。同样需要辨析的,还有人类活动到底是不是罪魁祸首?麻省理工学院气候专家林森声称,科学界对地球是否变暖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他批评说,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信仰者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持同类观点的科学家认为,地球气候本身就存在周期性的变化。17世纪,地球经历了一次小冰期。19世纪末以来地球温度的上升不过是这次小冰期的结束。他们还指出,造成地球变暖的因素很多,包括太阳的活动甚至宇宙射线的变化等等。加拿大首位气候学博士蒂莫西将自己的疑问写成《全球暖化:有硬数据支持吗》一文,他说:“有人提到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会‘超出地球恒温的安全警戒线’,有地球恒温这样的东西吗?难道他没有听说过冰期吗?在20世纪70年代,热门话题是全球冷化,现在是全球暖化,低几度和高几度都会有灾难,难道目前地球的温度就是最理想的?2007年3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纪录片《全球暖化大骗局》,以全然迥异于当前主流观点的态度,讨论全球暖化的议题。这部影片不断提出“暖化现象并非人类活动所致“的说法,并访问多名气候学家,最后结论认为太阳活动才可能是暖化的主因,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微不足道。……这个影片在当今世界可以说是一股逆流。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应该听一些反潮流的声音?
-
英文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美国)马伊雷 著;王国惠 改编本书既阐明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又介绍了微生物在修复污染环境、处理废水等方面的应用。本书注重基础知识,同时强调新理论和新技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系统详实。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生理、遗传及其生长特征;分别介绍了微生物在土壤、水体以及大气中的生态分布,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活性以及研究其生态分布、数量、活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较系统地论述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功能,以及开发、强化生态功能进行污染环境的修复、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理等原理。本书既可作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
山西土壤水环境与植被建设牛俊杰、赵景波《山西土壤水环境与植被建设》以全球变化为背景,以区域响应作主线,研究山西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特征,探讨土壤干层的发生过程,形成机理,采用实地调查,打钻采取6m深度土层剖面样品。实验分析的方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将野外考证与理论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并在8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和进展。
-
人类与自然世界(英国)基思·托马斯“1500到1800年间,发生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变化,社会各阶层男男女女以变化了的方式理解周围的自然,并进行分类。”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增加,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情感的纽带不断发生断裂。通过逐渐清除富含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象征词汇,博物学家们彻底击溃了历史悠久的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感应观念,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与人类分离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导致人们重新向往乡村,安全感使得人类越来越注意保护鸟类和自然状态中的野生动物。现代初期人们对动物、植物与景观产生了新的情感,人为了自身了利益而利用其他物种的权力受到尖锐的挑战,人们开始强调未开发的自然对人类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荒野景观本身的美与价值。这种新感性与文明发展的物质方式与之间可以说形成了现代社会一个基本的内在矛盾。作者努力再现往昔的观念世界,挖掘现代初期英国人自然观背后的思想根源。书中史料丰富具体,涉及许多科学家、文学家和普通人,并大量引用诗歌和文学资料,体现了重新统一文学与历史研究的思路。
-
艺术与生存(加)卡菲·凯丽主要探讨了帕特丽夏·约翰松的环境工程与环境艺术思想。艺术与生存的关系是约翰松环境艺术思想关注的焦点。本书主要介绍了约翰松以下三个方面的环境艺术思想: 首先,约翰松超越了传统的自然文化。她的艺术展示了当代人类社会的物质结构如何能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原生自然空间,并且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次,约翰松将自然的变化纳入环境设计中,创建一种随着时间变换而发展演化的景观。最后,约翰松坚持艺术功能主义的思想。认为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行为的方式。环境工程体现的人与自然统一与和谐不在于设计的完美,而在于我们把相互冲突的族群、利益和观点融洽地整合在一个真实世界里的能力,从而使环境艺术与社会及自然界发生功能性联系。约翰松的环境艺术思想跨越了美学、生物学、景观建筑学、农业经济学、公路与城市规划等广泛的领域,从而正确地处理了优美与粗犷、实用与审美创造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将来的环境艺术而言,约翰松的艺术是最完美与最急需的典范。 本书面向不同类型的读者:哲学、艺术和美学、景观建筑和规划、城市和环境设计、文化地理和环境研究的学者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学生。最重要的,是那些对环境问题感兴趣并且愿意换一种方式来思考其意义、困境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