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信息规范性文件汇编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 编在“十一五”期间,以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项目为契机,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制定了《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组织编制出台了《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等17项环境信息标准,还有34项环境信息标准、规范文件在编制中。其中,《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被列为“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执行标准,并获得2009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为环境信息共享与交换奠定了技术基础。为了促进标准规范的宣贯和执行,使标准规范发挥实效,徐富春编辑了《环境信息标准汇编》一书,收录了19项环境信息标准。对于环保系统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人员深入理解标准,推动标准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
环境权益保护祝晓光围绕环境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创新、民生与环境维权体系的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维权关系、公民污染举报与维权途径的畅通等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际案例的解决及剖析。旨在从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探索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维权之路,努力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推动生态文明、美丽河北建设。
-
广州绿道文化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学院,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广东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绿色希望,开始了绿道建设。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建设珠三角绿道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高度重视、亲自领导绿道建设,要求将珠三角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通过两年的努力,如今已初见规模。作为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绿道建设的努力实践和初步成果,已经将珠三角大多数城市的公园、绿地与外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串联起来,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交相辉映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在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绿道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宜居城乡的建设,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建设幸福广东的一个重大成果,进一步展示了广东人民的幸福生活风貌。
-
地球在呐喊杜地本书分为“人类的灾难”、“人类的反思”、“人类的明天”三编,用全新的视角审视我们的地球,警醒世人,绿色发展、生态和谐、关注环境、和谐平安、促进发展、美丽中国、幸福地球,号召人类携起手来,用“三合”(和谐、合作、核心)思想共同拯救人类生存生活的家园。
-
环境化学(美)马纳汉(Stanley E.Manahan) 著 孙红文,汪磊,王翠萍 等 译《环境化学》第九版保持了前八版发展的基本结构、水平和重点,并反映了环境化学的前沿与发展动态。 因此,这本书没有直接介绍特定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破坏,而是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使得读者掌握理解环境问题的背景知识。第l章和第2章与第八版比具有较大的变化,更详细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整体、化学品的迁移与归趋、物质循环、环境化学的本质,以及绿色化学。第八版中关于恐怖主义的一章已经被删除,但是一些具体内容,如恐怖袭击使用的毒物的效应,放到了其他章节。 因为能源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因此增加了相关的章。在第七版以及之前的版本中关于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的章节不再单独出现,读者可以找出版社或作者索要相关的PDF文件。 这本书按照五个圈层介绍了环境:①水圈;②大气圈;③岩石圈;④生物圈;⑤人类活动圈。本书强调了由人类及其发展的科技形成和运作的环境,即人类活动圈。这个环境圈层对地球及其环境系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Crutzen说过,人类正在离开全新世(holocene epoch),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epoch),人类活动的影响将成为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的主导性影响,人类排放的各种气体显著地影响了气候和大气中的保护层。既然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帮助地球上的人类生存,那么促进和维持人类活动圈与其他环境圈层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项任务中,环境化学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
环境生化分析梁爱惠 主编本书内容非常新颖,紧跟科技前沿,以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为核心,共由11章组成。第1章介绍了环境分析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第2章至第8章介绍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分析,酶和免疫分析原理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第9章至第11章介绍了核酸的结构、性质,适配体的性质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本书除可供高等院校环境类、化学类、化工类专业教学使用外,还可供有关教学和科技人员参考.
-
江苏省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张长宽 主编《江苏省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共20章。其中,第1章为综述,简述江苏近海海洋自然环境、海洋资源、社会经济等;第2章至第7章阐述江苏近海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洋沉积、海洋水文、海岸演变等;第8章和第9章分析江苏近海海洋化学与海洋环境质量现状;第10章至第17章分述各类海洋资源,包括湿地资源、岸线与滩涂资源、港口航运资源、渔业资源、水资源、海洋能源、旅游资源、海岛资源等;第18章探讨江苏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及其他海洋灾害;第19章和第20章论述江苏沿海社会经济及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书由张长宽执笔。
-
环球同此凉热中央电视台 等编本书以纪录片剧本为主体内容,辅以专家访谈、编导手记和高清配图,展示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变迁之路,解读了人类进入农业文明之后的气候变化过程,对人类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显示了中国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与责任意识。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黑色?困惑》讲述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以及人类对气候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二部《黄色?回忆》回溯农牧文明时期气候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兴亡的影响;第三部分《绿色?抉择》探讨在工业文明与自然环境产生矛盾的今天,人类应当如何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走上生态文明的道路。全书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对于全面了解气候问题的产生原因,了解未来对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法,了解中国对气候问题的态度很有意义。
-
河北省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河北省海洋局 编著《河北省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既直接展示了基础调查与评价的成果,以其翔实的数据资料直接为海洋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又包括了对基础调查与评价凝练的成果,如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调查与评价总报告、海岛海岸带图集、海洋科普等,全面反映了河北省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特征和规律,可为各级政府的涉海决策提供科学信息,也为社会公众了解河北海洋提供基础知识。《河北省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在全面反映河北海洋环境资源特征基础上,特别展示了河北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键领域的重要成果,如曹妃甸周边海域、秦皇岛旅游海滩蚀淤变化、海洋环境容量、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可持续发展等,并系统梳理出河北省海洋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优势和问题,提出了今后海洋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体系。
-
环境补偿制度李利军 等著《环境补偿制度》探讨了环境补偿的内涵,强调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容量耗损进行补偿,依据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理论,借鉴西方行政管理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三个市场组合运转的市场化环境补偿机制,并对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筹措和管理、补偿工程管理、补偿效果评价和政府地位问题做了分析论述。《环境补偿制度》所提出的观点和思路在经济和环境管理领域都有一定的新意,体现了十八大提出的“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生态补偿制度”的要求,可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也可供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考使用,也适合热爱环境的相关人士、社会民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