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金波 著生态补偿已成为一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的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对生态补偿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区域生态补偿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不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方面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区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难点,三者共同构成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要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并构建确保这一机制有效运转的制度环境、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完善的区域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在上述三个方面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形成实践中新的难点。如何明确区域之间的补偿责任、如何确定补偿的数量、通过哪些方式来实现相应的补偿等,这对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跨区域性。从维持各地区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出发,每个地区都需要按照基本的环境要求,保有一定的本地化环境功能(即基本生态品产出),对富余的区域性的资源环境功能则可以作为特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交换。而当一些地区生态足迹发生赤字时,可以从其他地区的生态维持中获得平衡。在具体的实践中,区域性生态服务的各受益地区往往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分属于不同级次的财政,因此,协调处理好区域生态补偿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生态足迹研究,既可以通过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供给及需求核算,反映区域生态安全状况,为减小生态足迹,提高区域安全程度的实践奠定基础,又可以通过对区域生态足迹的计算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分析,为区域间基于资源产品和生态服务利用不平衡性而进行的生态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探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确定生态补偿的判定标准,建立生态补偿的量化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量化问题,为生态补偿提供依据;同时提出建立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建议,通过区域间生态补偿基金的建立,强调平行区域间的补偿责任,多样化的区域生态补偿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曾维华 等著《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针对水科学与环境科学等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从流域/区域水系统人手,分析水循环、水代谢与水再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从水的自然代谢与社会代谢及二元水循环角度,研究水的自然与社会再生机理,建立基于水循环、水代谢的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体系;进一步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例研究;力求通过调节水循环与水代谢过程,提高水资源再生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实现流域/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科学与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参考书。
-
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与实证研究张建萍,朱亮 著《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构建起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三维系统理论范式和实践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与实证研究》选取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景区调研和科学研究,实现三维解说系统的合理性论证、系统评估与解说受众需求分析;利用三维解说系统模型对景区的解说规划设计提出建设性建议与对策,并对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解说进行了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以期为保护区经营管理机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郑莉,黄绍松 主编《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三部分。基础性实验包括微生物的培养与操作、微生物观察、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的生长与计数以及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等。应用性实验包括空气中微生物数量,活性污泥中生物相与放立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郑莉和黄绍松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各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实验条件,从中取舍,灵活使用。
-
浙江环境科学研究《浙江环境科学研究》编委会 编著《浙江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的《浙江环境科学研究》内容介绍: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资源小省,主要存在的紧迫资源问题有:全省能源短缺,土地资源损失惊人,森林资源严重不足,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且开采利用不甚合理,水资源尚有潜力但分布不均,部分珍稀动物面临绝迹之虞。
-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萨础日娜暂缺简介...
-
浙江环境发展规划《浙江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 编著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上、战略上和统筹规划上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及其案例研究吴丰昌 等 著吴丰昌等编著的《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及其案例研究(精)》是近年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系列成果的总结与深化,在把握国内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区域特点和国情的保护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及其7种典型污染物水质基准推导的综合技术文件。本书以中国水生生物为保护目标,从理论、方法和典型案例三个方面阐述水质基准制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本书第1~3章介绍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附录A~附录G描述7种典型污染物水质基准推导的全过程分析与综合应用,是环境科学研究、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的参考性资料,为国内外环境标准制定修订和环境管理研究提供指导。《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及其案例研究(精)》适合环境基准、风险评估、毒理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编“十一五”期间,环境科技发展有效保障了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工程的实施,有效支撑了节能减排和各项环境保护目标的超额完成。为提升我国环境科技对环境保护中心任务的支撑能力,引领科学研究和环境科技创新发展,交流、展示环境学科研究、开发的最新成果,更好地为“十二五”国家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和举办地可持续发展服务,经研究,我会2012年学术年会定于2012年6月在广西南宁举办。会议主题为:环境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环境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为主题的学术年会,同时举办绿色转型高峰论坛。此次会议得到了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协的领导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学界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各地科研院所、环境监测站、环境信息中心、环境监察支队、地方学会、高等院校以及环境科技企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截至2012年4月10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环保科技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企业界环保专家等各类论文1082篇。经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认真评审,最终评选出600余篇论文予以录用。现将这些论文汇编成册正式出版,以展示国内环保领域专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科研现状和水平,更好地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
环境科学(英)伯恩,(英)琼斯 著,张明,张帆 译凯文·伯恩、克莱夫·琼斯所著的《环境科学(英国中学主流理科教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野生生物资源保护问题及水资源管理问题,视角新颖,方法实用,读者不仅可以学到环境科学方面的实用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运用其中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方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本书适合我国高中师生,是中国新课标理念下师生研究性学习的极佳参考用书。